团团点名说地名 > 辽宁省各市县区地名由来[6]

辽宁省各市县区地名由来[6]

  清河门为清河边门的简称。清初顺治年间修建盛京边墙,清河岸边设有边门,故称。1984年,设立阜新市清河门区。 [详细]
  细河,为蒙古语细日塔拉因高勒简称,意思为“黄花滩上流淌的河”,细日为黄花,塔拉为草原,高勒为河流。1984年,阜新市郊区更名为细河区。

[详细]

  一说是“山阜日新”。二说是“物阜民新” [详细]
  名源于彰武台门。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设县,以地处柳条边栅彰武台门之北,故取名彰武县。“彰武”含有表彰武功之意。 [详细]
  因地处小辽水之北,故名曰辽阳。辽阳名称始于汉代。据《汉书地理志》载:“大梁水(太子河)西南至辽阳入辽(指辽河)莽曰辽阳”(小辽)水出辽山西南流经辽阳县与大梁水会。“小辽水即现在的浑河。辽阳古称襄平,燕国置辽东郡,治襄平。404年,高句丽改襄平城为辽东城。918年,辽代设辽阳府。1657年,置辽阳县,1664年,设辽阳州。1914年,改为辽阳县。1937年12月1日,析置辽阳市。 [详细]
  因境内的全国重点保护文物辽代白塔而得名。1948年,设辽阳市白塔区。 [详细]
  据《辽阳县志》记载,在明代洪武年间,域内曾有一座文庙,其规模宏大,气象森严,是当时儒家文化传载的圣地,文圣的名字就由此得来。1949年,设辽阳市文圣区。 [详细]
  1978年,设立辽阳市宏伟区,因国家特大石油化纤企业辽阳石油化纤公司的建设而发展起来。因"大项"(辽化)规模宏伟,命名为宏伟区。 [详细]
  因长白山余脉纵贯全区,蜿蜒如弓,故而得名。1984年5月10日,设立辽阳市弓长岭区。 [详细]
  太子河古称衍水,汉称大梁河,辽称东梁河,金时称无鲁呼必喇沙,满语意为芦苇河,明称太子河。太子河地名来源于战国时燕国太子丹。太子丹派荆轲刺秦王,失败后逃亡衍水。秦兵追杀,燕王喜杀太子丹,并最终亡燕,人们为了表示对太子丹的怀念,就称衍水为太子河。1980年设辽阳市郊区,1984年5月10日,更名为太子河区。 [详细]
  因地处小辽水之北,故名曰辽阳。 [详细]
  来源于市府驻地灯塔镇。原来有一个红色的灯塔在河中,因而得名灯塔。1968年,设立辽阳市灯塔区,1980年,改设灯塔县,1996年8月,撤县设灯塔市。 [详细]
  盘锦名称的由来,始于盘锦苇场的建立,建国后,国家为强化对盘山县和锦县交界处的苇场管理,在1950年择两县首字取名设“盘锦苇场”。“盘锦”一名就是从那时产生的,一直沿用到现在。1949年,在今大洼区设盘山农场,1956年,改为盘锦农垦局,1961年,设营口市盘锦区。1984年6月5日,设立盘锦市。 [详细]
  明代在此修筑两座烽火台,双台子由此名。1985年,设立盘锦市盘山区,1987年改双台子区。 [详细]
  明代修筑边墙,于广宁卫建造边堡和烽火台。明亡后,一烽火台年久失修,东南角受雨水冲刷出现窟窿,远近百姓称为窟窿台,村因此得名。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按谐音将窟窿台改为兴隆台。1986年11月,设立盘锦市兴隆台区。 [详细]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