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 |
该村原名茅田村,因古时茅草树木茂密,到处看不见屋,故称茅田,后改今名。1958年属好义公社茅田大队,1961年属上义公社茅田大队,1963年属好义公社茅田大队,1973年属上义公社茅田大队,1983年属上义区捲蓬乡,1987年称捲蓬村委会,1989年改捲蓬管理区,1999年设立捲蓬村委会,沿用至今。卷蓬村……。 |
古时该村有一蕉园且生长很多香蕉,旧名蕉园,因客家方言“蕉”与“招”,“园”与“元”谐音,后改今名。1958年属好义公社招元大队,1961年属上义公社招元大队,1963年属好义公社招元大队,1973年属上义公社招元大队,1983年属上义区招元乡,1987年称招元村委会,1989年改招元管理区,1999年设立招元村委会,沿用至今。招元村……。 |
明代初期,蓝塘镇石城村筑有城池,该村成了石城的市郊,且李姓最早开基,故名李郊田,后改为今名。1958年属石城公社郊田大队,1961年属石城公社郊田大队,1963年属蓝塘公社郊田大队,1973年属上义公社郊田大队,1983年属上义区郊田乡,1987年称郊田村委会,1989年改郊田管理区,1999年设立郊田村委会,沿用至今。郊田村……。 |
南坑在明朝隆庆三年(1569)置永安县时,是永安县宽得都清溪社的旧址,当时主要姓氏有:蓝氏、刘氏、钟氏、余氏故称蓝坑村,包括段心、勾潭、洋面、石牙陂、蛇头嘴、岳楼下和岭面七部分,七星相连成为矿坝村落的群星,而使原就像船型的村落更加璀璨。后因附城镇也有个叫蓝坑村,故改为南坑村。1958年属义容公社南坑大队,1961年属清溪公社群星、强光、民丰三个大队,1963年属义容公社南坑大队;1970年属青溪公……。 |
该村原称黄砂口,属黄砂社的交通码头,因渡口加上黄沙地名而得名。为紫金九和最重要的水运交通口岸,直至1986年。1949年后称黄砂。明代属永安县古名都下黄沙社黄沙口村,清代属古名都下黄沙约黄沙口村,民国属第一区下黄砂乡,民国30年(1941年)属下砂乡,1947年设立黄砂乡。1952年属第五区(九和)黄砂乡。1958年九和人民公社成立,属黄砂大队;1987年4月属九和镇黄砂乡,1989年改为黄砂管理……。 |
因此地形像似回龙之状,故名。1958年属蓝塘公社回龙大队,1961年属凤安公社回龙大队,1963年-1982年亦为回龙大队,1983年大队改为乡;1987年改为回龙村委会,1989年改为管理区,1999年撤区设村,设立回龙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回龙村……。 |
寓意理想远大,前程光明,故名。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称远光大队;1983年,远光大队改为乡镇府;1989年,远光大队改为远光管理区;1999年撤销管理区,设立远光村委会;沿用至今。远光村……。 |
1961年体制下放,由复利大队分设时取名复兴,寓意重振兴旺事业之意,故名。明清属宽得都柏埔社、柏兴约曲木村。1929年属柏平乡。1952年属第十区,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属复利大队;1961年体制下放,由复利大队分设复兴大队,1983年撤社设区,称复兴乡,1986年撤区建乡(镇)设复兴村委会,1989年撤村委会设复兴管理区。1998年撤销管理区,设立复兴村委会,沿用至今。复兴村……。 |
该地原称“樟村”,因樟木较多而得名。后分为上下两村,上村称上樟,下村称新樟。其后称上庄、新庄。水源上段称上庄,故名。1958年属附城公社新樟大队,1961年属黄花公社上樟大队,1963年属附城公社上樟大队,1983年属附城区上樟乡,1987年属附城乡上庄村委会,1989年改为上庄管理区,1999年属附城镇上庄村委会,2009年7月属紫城镇,沿用至今。上庄村……。 |
因旧时此地有许多野生黄花,故名。解放前属大洋分乡管辖,解放后并入谷前乡管辖,1958年改属铁场公社管辖,与秀联合为黄花大队,1983年改设黄花乡,1986年改村委会,1989年后改管理区,1999年设村委员会,沿用至今。黄花村……。 |
此地山坑导出长满茜草,故名。1958年属蓝塘公社坣雅大队;1961年-1962年属石城公社茜坑大队,1963年撤销石城公社,并回蓝塘公社坣雅大队,1975年恢复茜坑大队;1983年,茜坑大队改为茜坑乡;1987年改为村委会;1989年乡改为管理区;1999年撤销管理区,设立茜坑村委会,沿用至今。茜坑村……。 |
因本村石马龙段水田中间突起一石形似马,故称石马。1949年石马属三角乡公所,1958年属大湖公社石马大队,1987年改为大湖镇石马管理区,1995年10月大湖与三角分镇,1999年改为三角镇石马村民委员会至今。石马村……。 |
因新龙村三面环山,南边靠近连平县城,因九连山系的黄牛石主山脉像一条龙延伸直贯县城北部,新龙有龙头之意,故名。原称王龙洞,后简称王小洞,解放后改成新龙村。新龙村……。 |
明朝宣统年间,由忠信司前吴氏的分支迁至忠信河两边落居,称“新屋下”又称“新屋夏”(意思是新家),后改为“新下”。“新下”原属合水乡,1958年为新下大队,1983年为新下乡,1988年为新下管理区,1999年为新下村民委员会至今。新下村……。 |
明朝初年,黄姓先祖子礼公定居在一条小河边上,那年由于战乱盗贼横行。为能安居乐业,在河边建筑寨子以更好安居,寨子建成庆典的吉日,子礼公对大家说:“咱寨子建在小河边就叫水滣寨”。从此,水滣村名字便流传下来。建国后公社化时为水滣大队,1985年为水滣乡,1988年为水滣管理区,1999年改为水滣村民委员会至今。水滣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