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天达梦地名网 > 第二批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13]

第二批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13]

  第二批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
  因该村四面环山,形似“斗”状;土地贫瘠,村民希望种植粮食能翻倍收成,“倍”通“背”,故名。1958年称斗背大队,1983年称斗背乡,1987年称斗背管理区,1999年经东源县政府批准设立斗背村委会,2004年陂头村并入斗背村,沿用至今。斗背村……。
  因原有五个大围龙屋围成村落,后逐渐解体,变为大小不一的村居,形似繁星点点,故名。1958年称围星大队,1983年称围星乡,1987年称围星管理区,1999年经东源县政府批准设立围星村委会,沿用至今。围星村……。
  因该村为涧头镇较晚建的一个村,故取名涧新。1958年称涧新大队,1983年称涧新乡,1987年称涧新管理区,1999年经东源县政府批准设立涧新村委会,沿用至今。涧新村……。
  因村民崇敬太阳,向往阳光的生活,方言称太阳光为日光,故名。1958年称日光大队,1983年称日光乡,1987年称日光管理区,1991年称日光村委会,沿用至今。日光村……。
  因该村建村时位于满是石头的山岗之下,故名。1958年分富强、流洞、漂湖三个大队,1983年改置合并为石岗乡,1987年称石岗管理区,1999年经东源县政府批准设立石岗村委会,沿用至今。石岗村……。
  因260多年前龙川登云人氏迁此落居,居住在山中的一片小平原处,取名老埔,故名。1958年称新光大队,1983年称老埔场乡,1987年称老埔场管理区,1999年经东源县政府批准设立老埔场村委会,沿用至今。老埔场……。
  因此处靠近河流,河中间有个沙坝,旁边有小溪,故名。1958年称沙溪大队,1983年称沙溪乡,1987年称沙溪管理区,1999年经东源县政府批准设立沙溪村委会,沿用至今。沙溪村……。
  兴径村是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合水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41624109207。
  传言刘姓祖先为文仲公,生五男二女,长子居住“铙拨岭”,次子居住赤硃岭,三子移居江西,四子居住史里子,五子居住龙川,史里仔为村庄中心,后称史里,之后变成土厘,故名。1958年彭寨人民公社,称土厘大队,1987年彭寨改镇时土厘管理区,1999年撤管理区设立为土厘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土厘村……。
  曾有一群姓氏史的居民在此齐聚一堂,故名。2000年设立为聚史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聚史村……。
  因西山下与长岺街合并,各取一字,故名。1999年设立为西长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西长村……。
  解放后,兴农大队和下正大队合并,两个村子各取一字,故名。1999年设立为石镇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石镇村……。
  解放前是市场街,后有居民居住,故名。民国20年(1931)称上浰乡(包括黄田村),1951年为正排乡,1958年为新街大队,1984-1986称为新街乡,1990-1998改为新街管理区,1999年设立为新街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新街村……。
  高围村位于埔前镇西南部,北靠陂角村,南依上村村,东有埔前河横贯而过,西边是源城区的主要生态屏障,地缘优势明显。全村总面积约9.6平方公里,下辖1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60户,2960人。其中高围、横岭两个为移民村,人口约占总人口一半。全村耕地总面积1888亩耕地(水田1812亩,旱地76亩),有林地面积9000亩,其中7000多亩林地纳入广东河源大桂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范围,有奶娘坑和鹿子底2个村级水……。
  该地旧称官田、光丰、光星,后三村合一,加上“辉”字,组成新地名。1958年属好义公社官田大队,1961年属上义公社分称光丰、官田、光星大队,1963年属好义公社官田大队,1973年属上义公社官田大队,1983年属上义区光辉乡,1987年称光辉村委会,1989年改光辉管理区,1999年设立光辉村委会,沿用至今。光辉村……。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