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天达梦地名网 > 甘肃省第三批“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9]

甘肃省第三批“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9]

  甘肃省第三批“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1958年公社化后属火箭公社中寨大队,1962年属新寨公社大坪大队,1983年公社改为乡,大坪大队改为大坪村,沿用至今。大坪村……。
  民国初年,据查姓郝的人多居住在深沟以而得名郝家沟。在1949-1980叫郝家沟大队,1980年至今为郝家沟村。(用“该村”第三人称描述)。郝家沟村……。
  700年前哈萨尔去世后埋葬在此地,后以哈萨尔名字命名为村名。哈萨尔墓居岷洲四大古墓之一,现本村名也以哈萨尔命名,后由于镇政府刻章时将名字误刻为哈岔村,实际正确名为哈萨村,1983年改名为哈岔村委会至今。哈岔村……。
  清末在该村下河湾居住着李氏一家族,建有大堡子,现该堡子仍遗存,故名。1949年8月解放后设置行政村时,仍称李家堡村,村址位于现上堡子社。1958年为定西县李家堡人民公社李家堡大队。1984年5月更名为定西县李家堡乡李家堡村民委员会,2001年11月为定西县李家堡镇李家堡村民委员会至今。李家堡村……。
  香泉以水味甘冽清香而名。金代已有香泉之名,源头建有庙宇。恽应翼《万历新修安定县志•祠庙》载:“九天圣母庙,在县治西六十里,其地有香泉,盖祈雨之神也。金至顺二年(1331年)建”。万历十五年张嘉孚撰《安定县志》云:“香泉峪在县治西五十里,其峪出泉甚甘,亦山水佳处也”。明湖南益阳人、监察御史刘宪咏《香泉龙湫》诗:“一勺灵湫净好看,香泉何处渺云端。我来欲唤潜龙起,洗却江山六月干”。1949年……。
  解放前此地无人居住,位于城东部,后地方百姓取名东巷。解放前此地无人居住,后地方百姓取名东巷,1980年成立东巷村村民委员会。东巷村……。
  宋神宗元年修筑熟羊寨,俗称熟羊城。民国二十四年始称首阳镇。1968年将新堡子、营盘2大队合并为1个大队,1971年更名为首阳大队,1983年改为首阳村村委会至今。首阳村……。
  地处两水镇由东向西最后一个河坝,故名。1949年以前属两水乡第八保。1950年为两水乡后坝村。1955年为永丰第二初级社。1956年扩为永丰第三高级社。1958年为两水公社后坝生产队。1961年为两水公社后坝大队。1983年为两水乡后坝村村民委员会。1985年为两水镇后坝村村民委员会。后坝村……。
  原名城关村,新建后改称城关新村。1950年建政属龙江联合乡。公社化时为城关公社白龙江红旗大队。1976年撤销红旗大队改为城关村,1998年建城关新村,2002年由村转社区,命名为城关新村社区,沿用至今。城关新村社区……。
  王坝以姓氏和自然地理实体而命名。1953年属三官辖区,1955年合作化时,撤销三官区并入城关区辖,1958年公社化后为康宁公社王坝管理区管辖,1961年组建王坝公社,1983年撤社改乡,改设王坝乡何家庄村民委员会,2015年撤乡改镇,沿用何家庄村民委员会至今。何家庄村……。
  很久以前四川的张家、罗家两户因历史变迁落户到此地,故而起名叫张家河。1996年至2006年为贾安乡张家河村村民委员会,2006年撤贾安乡并岸门口镇后张家河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张家河村……。
  因此地两条河远看像“八”字,因此命名八字河。民国时属马连河管辖。1951年增乡设八字河乡,属八字河乡管辖。1953年撤八字河乡设何家坝乡属何家坝乡管辖。1955年何家坝与堡子坪乡合并设季家堡乡属季家堡管辖。1957年成立八字河大队,1983年改名八字河村民委员会。八字河村……。
  相此地原来是一长满水蒿的大坪,故称水蒿坪。1949年文县解放,1951年全县调整为6区46乡,属碧口区肖家乡辖。1955年10月合并区、乡机构后,仍属碧口区肖家乡辖。1958年12月成立碧口公社,为碧口公社辖水蒿坪大队。1961年公社划小,为肖家公社水蒿坪大队。1983年10月肖家公社改为肖家乡,为肖家乡水蒿坪大队。1984年水蒿坪大队改为水蒿坪村,村下建合作社。1986年设立水蒿坪村村民委员会,……。
  在以前,贾河、大草滩一带地势平坦、溪流众多,草木茂盛适宜人们放牧所以称之为大草滩。后来人口增多,生活生产活动频繁生态随之遭到破坏。现在保存较好的只有贾河乡的滩子牧场,人们可以在此看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现牛羊的草原放牧的场景。1958年公社化时属宕昌人民公社,1983年宕昌人民公社改为宕昌镇,随即将大草滩大队改为大草滩村村民委员会,其建置名称沿用至今。大草滩村……。
  解放前称各龙大庄,解放后改称各竜庄,现称各竜村民委员会。1961年前归岷县(岷州)管辖,1961年底归宕昌县管辖至今。文革期间称各竜大队,1984年称各竜村村民委员会至今沿用。各竜村……。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