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天达梦地名网 > 甘肃省第三批“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8]

甘肃省第三批“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8]

  甘肃省第三批“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张家沟村是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土门岘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620422120205。
  1973年成立双坪大队,属塬边人民公社;1986年撤社设乡,设立双坪村民委员会,属塬边乡;直至2005年1月原头寨子镇与塬边乡合并为头寨子镇,现属头寨子镇。双坪村……。
  1978年刘川工程开发时移民迁移,1982年移交刘川乡命名张滩村并成立了张滩村委会。1978年开发原来窑村、糜滩乡、三滩乡的旱地,迁移原范窑村两个社的村民,糜滩乡、三滩乡的部分移民。1982年10月改为靖远县刘川镇张滩村。张滩村……。
  清同治年间,摆氏、马氏、杨氏三姓氏回民从陕西等地徙迁寄居在这里繁衍生息,故以三姓氏合称为名命名为三合。在我国村民委员会是本行政村村民选举产生的群众性自治组织,其职能是群众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清朝同治年间,陕西回族从陕西徙迁寄居在这里繁衍生息,并以农为主。解放初,实行乡制,属新候乡。1958年成立新添人民公社时,被命名为三……。
  柴辛村是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东升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620421111206。
  寓意地方平安,国泰民安,故而起名泰安村。因村委会坐落于泰安村,故名。解放前期原地是一片荒滩,原红水乡的农民到本地开荒种田。到1998年景电二期工程开发动工,景泰县移民搬迁至此,建成后命名为四个山乡,下辖西坝、窑洞梁、刘家窑村;2002年1月西坝、窑洞梁、刘家窑三村合并为泰安村。原属四个山乡管辖,2004年因撤乡并镇后,划归红水镇管辖,沿用至今。泰安村……。
  位于临近的黄河河道以西,故名。1983年成立西源村村民委员会,中间无搬迁、无改名、沿用至今。西源村……。
  因地理位置位于锦鸡石峡之间而得名石关,负责本村的村务管理和自治管理,故而得名石关村村民委员会。1961年5月,管理区改建公社,称为石关村,设立石关村大队;1983年3月,撤社设乡,改名为石关村村民委员会,自此一直沿用,2017年8月7日撤乡设镇,属北城铺镇至今。石关村……。
  常河村是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常河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区划代码为621121104201。
  1955年将瑞丰和新丰两个初级社合并,各取前一字得名。1958年为瑞新生产队,文革期间为城关人民公社立新大队,1961年恢复瑞新村,1983年2月为建宁乡瑞新村,1992年为洮阳镇瑞新村至今。瑞新村……。
  因早先由张姓人在此地居住形成村庄而得名。1958年为红旗人民公社张家庄生产队,1961你啊为张家庄大队,1968年改名为永红大队,1969年又改名为团结大队,1972年复名为张家庄大队,1983年2月为八里铺乡张家庄村,1993年12月为八里铺镇张家庄村至今。张家庄村……。
  相传因从前有五个不同姓氏的人居住在此地,人们便称“五家”,后因为群众地名语言习惯,又称“武家村”,故名。1944年起为窑店乡武家村。1956年为尧甸乡武家村。1958年为红霞人民公社武家大队。1969年属窑店、尧甸公社,窑店人民公社,为村级自治组织。1983年成立窑店乡后为武家村。2001年11月年撤乡建镇后为窑店镇武家村,沿用至今。武家村……。
  1966年5月成立虎龙口大队,1984年2月成立虎龙口村,2016年9月石川乡撤乡改镇为石川镇,沿用至今。虎龙口村……。
  1966年撤区并社,为殪虎桥人民公社瓦房生产大队。1984年成立殪虎桥乡,为殪虎桥乡瓦房村。2016年9月殪虎桥乡撤乡改镇为殪虎桥镇。瓦房村……。
  因团结就是力量,寄予人们以亲密无间万众一心的愿望而得名。1958年公社化后属红星公社路园大队,1962年属三合公社改称团结大队,1972年划归蒲川公社团结大队,1983年公社改为乡,团结大队改为团结村,2004年撤乡建镇进行行政区划调整,蒲川乡整乡并入莲峰镇,为莲峰镇团结村,沿用至今。村民委员会驻地掌子上。团结村……。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