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第三批“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
1949属崆峒乡的一个行政村,1958年8月由乡人民委员会直接领导生产合作社,高岭农业生产合作社属崆峒乡,1958年9月,高岭生产大队属崆峒公社,1961年调整人民公社规模,崆峒公社划分为崆峒、柳湖两社,高岭街生产大队属崆峒公社,1983年11月人民公社改乡时更名为高岭村民委员会至今。太统村……。 |
1949年后是清福区所在地,1958年由刘家沟社、清街社、对沟堡社合并为清街大队,属四十里铺乡,田家壕隶属该队,1983年社改乡时设清街村委会,沿用至今。清街村……。 |
地处庄浪古城南门之意。1958年属庄浪公社南湖大队,1961年设南湖公社南门大队,1967年改称东方大队,1969年复称南门大队,1983年改称南门村委会。南门村……。 |
贺为姓氏。1958年设水洛公社贺庄大队,1983年改称水洛乡贺庄村委会,2006将刘家山、簸箕湾并入。贺庄村……。 |
高崖上之咀儿和涡坨两处皆居住姓韩人而故名高崖韩家。1958年设高崖韩大队,属通边公社。1962年划属新集公社,1964年划属通边公社。1979年划属新集公社。1983年改称通化乡高崖韩村委会。2006年洞子沟村委会并入。高崖韩村……。 |
相传明末有吴姓人家从庄浪搬迁于此,修建寺庙,故称吴庙。1958年设吴庙大队。1983年改称吴庙村民委员会至今。吴庙村……。 |
因地处塬面,旧时曾有姓蔡的人家居住而得名。解放初属蔡家塬乡,合作化时仍之;1957年归三联乡,公社化时成立蔡家塬大队;1983年人民公社改乡时更名为蔡家塬村民委员会,属星火乡至今。蔡家塬村……。 |
该村低洼阴湿、开发较迟而得名新庄洼。1949年10月属龙眼区王寨乡管辖;1956年组建新庄洼高级社;1958年成立新庄大队,属西华公社管辖;1980年地名普查中因与山寨、河西公社的新庄大队重名,仍恢复新庄洼名称;1983年11月,改大队为村民委员会,归西华乡政府管辖。2002年9月,撤乡建镇后属西华镇管辖。新庄村……。 |
新窑镇镇政府所在地,靠北山有一座四方古城。据传说和县志记载,秦始皇当年游猎经此,筑城驻跸行宫。翌日,旭日东升,赤色土城映衬在青山绿水之间,别是一番景象,遂命名“赤城”。1949年8月为赤城行政村。1953年12月为赤城高级合作社,属赤槐乡。1958年为赤城大队,属赤城公社。1983年11月为赤城村民委员会,属赤城乡。2003年12月撤赤城乡,并入新窑镇。赤城村……。 |
相传从前此地南面山高林密沟深,莺鹊众多,故叫野鹊沟,后改称野雀。1949年为野雀行政村,属锦屏区野雀乡。1953年为野雀高级农业合作社,属九功区野雀乡。1955年属锦屏区野雀乡。1956年撤销锦屏区,属九功乡。1958年为野雀大队,属崇信人民公社。1962年3月属九功人民公社。1983年11月为野雀村民委员会,属九功乡人民政府。2005年12月撤九功乡并入锦屏镇,至今属锦屏镇人民政府。野雀村……。 |
平川区黄峤乡焦口村,位于黄峤乡东南部,地貌以沟壑纵横,山绵起伏为主,属偏僻干旱贫困山区。本村有6个自然社(闫高崖社、马井社、旧庄沟社、八台社、房沟社、焦口社),423户2289人,耕地面积9700亩,其中水地696亩,旱土地9004亩,人均占有耕地4.3亩,农民增加收入的途径调整结构增加经济作物、洋芋、小杂粮种植和家庭养殖。有党支部1个,党员43名,支部班子成员5人,村委班子成员9人,2011年全……。 |
解放前雒氏族人从平堡迁到此处居住,开垦荒地,居住固定后形成村庄取名为雒家滩,故名。解放初期属于靖远县黄崖乡雒家滩行政村,1956年为雒家滩初级社,1958年划归白银市为王岘公社雒家滩大队,1983年社改乡白银区王岘乡雒家滩村村民委员会,2008年王岘乡撤乡建镇,更名为王岘镇雒家滩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雒家滩村……。 |
明清时期红堡子行政原名红叶堡、大堡子,因祖历河畔有红崖而得名。1936年红军长征会宁会师,四方面军在大堡子设立指挥部,红堡子群众积极支援红军取得革命胜利,与红军结下鱼水情缘因而更名红堡子。据查,清朝民国时期,红堡子行政名红叶堡。隶属靖远县南区管辖。1949年新中国成立,划归会宁县郭城乡管辖成立红星大队。1985年郭城乡撤乡并镇成立红堡子村委会。红堡子村……。 |
据说当地曾有方氏家族,筑有堡城以防匪患,故名。1958年老君坡人民公社时期,被称为方家坡大队。1983年老君坡乡政府成立后改为方家坡村,即后来人们简称方坡村,方家坡。方家坡村……。 |
会宁旧县城出城第一门,柴姓人居多。1949年曾属会宁北区。1958年为城关人民公社柴家门大队,划归会宁县。1984年5月更名为柴家门镇柴家门村民委员会,2015年5月为会宁县柴家门镇柴家门村民委员会至今。柴家门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