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天达梦地名网 >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明村镇[14]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明村镇[14]

  2020年8月,为了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自治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示范带头作用,各市、各部门文明办对第一至第十六批自治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进行了复核,自治区文明办组织进行了抽查。经过复查审核,并报自治区文明委领导同意,继续保留符合自治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标准的横县百合镇六答村等782个村(社区)、柳江区拉堡镇等241个乡镇(街道)、宾阳县交通运输局等1938个单位自治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由界口屯与官泉屯各取一字连缀而成的地名,故名。清代至民国初年属龙胜西团,1933年属正威乡,1947年属镇西乡。1949年11月后,属西区,1953年5月属第五区。1958年8月改称界泉大队,属瓢里公社。1961年5月称界泉乡,属瓢里区。1969年2月改称界泉大队,1984年成立界泉村民委员会,1987年改称界泉村公所,1995年复改称界泉村村民委员会,地名沿用至今。界泉村……。
  大寨,因人口多,是个大寨子,故名。1952年设大新乡,属兴安县第九区。1953年属两金瑶族自治区。1958年改大队,属八一公社。1959年初属两金公社,后划归龙胜各族自治县和平公社。1961年改大寨大队,属金坑公社。1963年与中六大队合设和平区新六公社。1969年属和平公社新六大队。1984年撤新六大队,分置大寨村,设立大寨村民委员会,属和平乡。1987年改称大寨村公所,1995年复设村民委员会……。
  社水,明洪武年间(1368-1398)建村,疑为苗语地名,含义待考。相传是因开发此地时,有个小孩在河中洗澡,用竹制的水枪射水玩,故名社水村。清乾隆六年(1741)设为社水巡检司,属兴安县。1935年为社水村,属资源县浔源乡。1950年属五排区。1952年改社水乡,属兴安县第十区。1953年属五排苗族自治区。1954年属资源县五排苗族自治区。1958年改社水大队。1961年属两水公社。1962年改社……。
  大湾原名桂桥,因村中有棵大桂花树,故名。1968年开发此地,因左右两边大山环抱,中间几座山呈大弯状,故名。1935年为桂桥村,属资源县浔源乡。1950年属五排区。1952年改桂桥乡,属兴安县第十区。1953年属五排苗族自治区。1954年属资源县五排苗族自治区。1958年改桂桥大队。1961年属河口公社。1962年改桂桥公社,属两水区。1968年改大湾大队,并析出立才坪大队,属两水公社。1984年改……。
  取码头、渭塘湾首字谐音得名。1934年称马渭村,属附城乡。1952年改马渭乡,属平乐县第一区。1955年属附城区。1958年改马渭大队,龙练乡并入,属月城公社。1962年改马渭公社,并析出龙练公社,属月城区。1968年复改马渭大队,属附城公社。1984年改马渭村,设立马渭村民委员会,属源头镇。1987年改称马渭村公所。1995年复设村民委员会,称马渭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马渭村……。
  张家镇榕津村始建于宋绍兴元年(1131年),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因有被称为“华夏第一榕”的千年古榕而闻名,为优秀生态文化典型代表。村生态环境良好,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良好状态,村内古榕成群,塘泽星罗棋布,同古榕、古街等构成了这里特有的岭南水乡景致,被称为“十榕八桂九井十三塘,两河一渡三上岸”。榕津村为广西内陆地区“妈祖文化”发源地,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桂剧文化”主要传承地。榕津村有悠久的“崇榕……。
  因村驻岭松屯,故名。岭松,指岭背多松树。1952年为五区永定乡,1958年属荔城公社,1961年属黄寨公社岭松大队,1962年为城关区岭松小乡,1963年与寨脚合并称寨脚乡,1968年从寨脚分出成立岭松大队,1984年改称岭松村民委员会。1987年称岭松村公所,1995年恢复岭松村民委员会至今。岭松村。……。
  凤联,因1952年由民国时设的凤仪、大联2行政村合并设立,各取一字得名。1941年称凤仪村,属上北乡。1952年4月与大联村并为凤联乡,取凤仪、大联各一字得名,属荔浦县第三区。1953年改属荔浦县第五区。1955年属大塘区。1958年改凤联大队,属大塘公社。1961年分为乌石、土凤2大队,并析出龙度、相仕2大队,属屯村公社。1962年乌石、土凤2大队和屯村公所相仕大队并为乌石公社,属花篢区。196……。
  驻地金雷(今分上金雷屯、下金雷屯),因传过去村后有一岩洞,内藏金银财宝,大风吹入岩洞,常传出雷鸣般响声,故名。1941年称金雷村,属镇南乡。1952年4月金雷、洋洞2村合设金雷乡,属荔浦县第五区,11月改金洋乡,属城厢区。1953年属荔浦县第七区。1955年属杜莫区。1958年改金雷大队,属荔城公社。1961年分为金雷、社边、新厂3大队,属沙街公社。1962年金雷、社边、新厂3大队并为金雷公社,属……。
  念村屯原称恋村,传古代此地山清水秀,有一官员路过流连忘返,故名;后因方言谐音演变为念村。1952年8月前为南隅、联街2村,属修仁县南和乡,8月后划归荔浦县,设为联隅乡,属荔浦县第八区。1953年平村乡并入。1955年属修仁区。1958年改联隅大队,属修仁公社。1961年分为裕源、黄洞、联卫3大队,并析出平村大队,属大榕公社。1962年裕源、平村2大队并为念村公社,黄洞、联卫2大队并为黄洞公社,均属……。
  甲板原名夹板,因此地四面环山,有一条河流从中间流过,似夹在群山中的一块板,故名,后谐音改甲板。1941年属定西乡福善村辖地。1952年4月福善村改荔浦县第六区福善乡,今村境随属之。1955年属蒲芦区福善乡。1958年属茶城公社福善大队。1961年撤福善大队,分置甲板大队,属蒲芦公社。1962年与新福大队合设茶城区福善公社。1968年撤福善公社,分置甲板大队,属蒲芦公社。1984年改甲板村,设立甲板……。
  因坐落在茶江江湾岸上,“落”“乐”方言同音,故名。明清时期属平乐县津平里,民国时期为平乐县世平乡辖,1937年划归恭城县西江乡。1950年成立乐湾乡人民政府,1958年成立乐湾大队,1984年成立乐湾村委会,属城厢乡。1987年改称乐湾村所,1995年改为乐湾村村民委员会至今。1996年城厢乡与恭城镇合拼,属恭城镇。乐湾村……。
  龙围,因村四周被龙形山脉围绕,故名。1950年成立龙围乡人民政府。1958年改为龙围大队。1984年改为龙围村委会。1987年改为龙围村公所。1995年改为龙围村村民委员会至今。龙围村……。
  西岭原名西里,即西边的乡里,因居县境西部得名。后以地处县境西部群山崇岭间,改名西岭。1949年恭城解放称西岭乡人民政府。1950年改为恭城县第五区(即西岭区)。1958年成立西岭大队。1984年改为西岭村委会。1987年改为西岭村公所。1995年改为西岭村村民委员会至今。西岭村……。
  栗木街,因此地原是一片栗木园,故名。1934年属栗木乡公所,1950年属五福乡人民政府,1958年成立栗木村大队,1984年改为栗木村委会,1987年改为栗木村公所,1995年改为栗木村村民委员会至今。栗木村……。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