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为了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自治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示范带头作用,各市、各部门文明办对第一至第十六批自治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进行了复核,自治区文明办组织进行了抽查。经过复查审核,并报自治区文明委领导同意,继续保留符合自治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标准的横县百合镇六答村等782个村(社区)、柳江区拉堡镇等241个乡镇(街道)、宾阳县交通运输局等1938个单位自治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
因村民向往丰衣足食生活,故名。1933年为尹家、傅家、龙光、干水4村,属永安乡。1950年属古底区,后属百寿县第三区。1952年尹家、傅家、龙光、干水4村合设永富乡,寓意“丰衣足食”,故名,属永福县第八区。1955年属古底区。1956年属和平区。1958年改大队,属和平公社。1962年改公社,属和平区。1968年复改永富大队,属和平公社。1982年属永安公社。1984年改永富村,设立永富村民委员会……。 |
马山村马山村位于新街镇的东部,全村有10个自然村,33个村民小组,912户共3226人,村党以部有党员78名,全村耕地总面积3160亩,其中水田面积2800亩,旱地面积316亩;林地面积6500亩,其中集体林场2000亩。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种养、运输和劳务输出等,特色主业为马山草鱼小窝流水养殖。全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0万元,农民纯收入达到4800元。全村民风淳朴,治安状况良好,村“两委”班子带领村民……。 |
大仁村简介 灌阳镇大仁村位于灌阳县城东部,距县城约2公里,辖18个自然村,28个村民小组,总面积约2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54亩,人口2638人。1999年12月大仁村成立党总支,下设4个党支部,11个党小组,现有党员57名。 近年来,大仁村党总支紧紧围绕“五个好”农村党支部创建目标,充分发挥党总支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广大党员群众认真开展知识分子“四个一”活动和党员……。 |
桃花村辖严家、罗家、火烧棚、冷北风、大堰塘、小堰塘、正江口、苞谷厂、苦竹凹、雷公岭、老屋场、南江口、茶坪、拦刀岭等14个自然村屯,共530户1880人,15个村民小组。行政区域面积为4.1055万亩,有耕地面积1248亩,水田830亩。有小学1所,为桃花小学。小学教职工6人,在校学生78人。敬老院1所。……。 |
村居灌江东岸,昔时筑有筒车引水灌田,故名“大车田”,后因无旱水田无忧,故改名“吉田”。1948年称吉田村,属巨望乡。1952年并入灌阳县第六区瑶上乡。1955年属文市区瑶上乡。1958年分设吉田、吉头2大队,属文市公社。1962年并入文市区瑶上公社。1968年复置吉田大队,属文市公社。1984年改村并成立吉田村民委员会,析出吉头村,属文市镇。1987年改吉田村公所。1995年复名吉田村民委员会。2……。 |
传古时境内新屋村有一块盐田较深,故名。民国初属源远乡盐源村。1948年称三寓村,属英俊乡。1952年并入灌阳县第二区翻身乡。1956年属黄关区翻身乡。1958年并入黄关公社李家桥大队。1959年析置盐塘大队,属西山公社。1962年并入西山区李家桥公社。1968年属西山公社李家桥大队。1969年属朝阳大队。1973年复属李家桥大队。1980年复置盐塘大队,属西山公社。1984年改村并成立盐塘村民委员……。 |
因位于越城岭山脚,以村管辖越城岭山麓一带村,故名。1959年为江口大队,属兴安县两金公社。1961年划归龙胜各族自治县江底公社,仍称江口大队。1963年并入江底区李江公社。1969年析置城岭大队,属江底公社。1984年改城岭村,设立城岭村民委员会,属江底乡。1987年改称城岭村公所。1995年复设村民委员会,称城岭村村民委员会。城岭村……。 |
上塘口,因村处桑江河畔一湾塘之上,故名。清代中期,汉族曾家由湖南新化县,张家由湖南叙浦县迁建,取名上塘村。清朝上塘村属龙胜西团,民国时期属正威乡瓢里村,1949年至1984年属瓢里村,1984年始设上塘村,成立上塘村民委员会,1987年改称上塘村公所,1995年10月复称上塘村村民委员会。上塘村……。 |
因公路总工程师罗英在拐江桥头题写的“桂湘金结”石碑,故名金结。1941年湘桂公路动工。总工程师罗英曾经提名为“湘桂金结”四个大字,并成立碑与桥头北方。后来人们总称该地为金结村。63年后称为金结大队,69年改称为金结革命委员会。79年11月又改称为金结管理委员会,1984年改金结村,设金结村委员会,1987年改称金结村公所,1995年复称金结村民委员会,2017年3月起改称金结村村民委员会,地名沿用……。 |
因村旁河边有一大河滩而得名。1933为大滩村,属龙胜县三门乡。1947年并入广福乡交其村。1952年设大滩乡,属龙胜各族联合自治区(县级)第六区。1955年属龙胜各族联合自治县三门区。1956年属龙胜各族自治县三门区。1958年改大队,属三门公社。1961年析出交其、三门2大队。1963年与交其、三门2大队并为大滩公社,属三门区。1969年复改大队,属三门公社。1984年改大滩村,设立大滩村民委员……。 |
龙胜县和平乡平安村是闻名全国龙脊梯田所在地。距县城22.5千米,离桂林市103千米,这里是广西20个一级景点之一。景区面积共66平方公里,梯田海拔最高880米,最低380米,垂直高差500米。全部的梯田分布在海拔300-1100米之间,最大坡度达50度,一层层从山脚盘绕到山顶,层层叠叠,高低错落。其线条行云流水,其规模磅礴壮观,被称为“龙脊梯田”。龙脊梯田始于元朝,距今已有650多年历史。梯田从山……。 |
洪寨原名红寨,因过去村周围多桃树,桃花盛开,一片红色,故名。1933年为洪寨、下龙2村,属龙胜县三门乡。1947年并入广福乡安康村。1952年属龙胜各族联合自治区(县级)第六区安康乡。1955年属龙胜各族联合自治县三门区安康乡。1956年属龙胜各族自治县三门区安康乡。1958年属三门公社安康大队。1961年析置洪寨大队,属三门公社。1963年并入三门区安康公社。1969年复属三门公社安康大队。19……。 |
原名寨坝,侗语音译,指石头寨。因寨中多大石头而得名。约清康熙二年(1662)至1932年称寨坝寨,属龙胜北团。1912年属北区,改称克明,1933年属广南乡,1947年属维新乡。1949年11月,属北区广南乡。1952年5月属第四区镜明乡,1958年8月,成立人民公社,镜明乡改成了镜明大队,1961年5月改为光明大队,属石村公社、1969年2月,属瓢里公社,1984改光明村,并成立光明村民委员会,……。 |
取平寨和野寨2个自然村屯各一字得名。1741年起属龙胜司都乃塘,1912年属县中团,1933年为都云乡平野村,1949年11月起属南区都云乡,1958年8月起为日新公社平野大队,1961年5月起这里分为平野大队和坳背大队,1963年5月恢复为平野大队,管辖如今的崇楼村境,1969年2月起成立平野大队革命委员会,1984年8月改平野村,设平野村民委员会,1987年改称平野村公所,1995年复设平野村……。 |
从当初榨油坊得名。榨油坊有用水力来带动石碾的水车,“金车”,故名。壮文写为“gyemzcah”,“金”指坡脚,“车”同含义。即设在金车屯的村。1933年为金结乡金车村,1947年归镇南乡金门村,1949年11月归南区金结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为金结公社金车大队,1963年归日新区(公社)金结乡(大队),1969年为金结大队革委会,11月改为大队管理委员会。1984年改金车村,设立金车村民委员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