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批山西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省级示范村 |
工农庄村位于长治县东南山区老浦山脚下,东距长陵公路1.5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全村326户,1160余口人,耕地面积896亩,共分三个区,共有党员61名,其中男55名,女6名。支委成员3名,村委成员3名。通过学习-会议精神,党章及有关材料,使广大党员的世界观有根本改变,思想觉悟空前提高,公仆意识明显增强。……。 |
南宋乡南宋古村历史悠久,建筑类型丰富多样,规划布局完整,既有寺庙宫观,又有宅院园林,还有防御性质的看家楼。目前主要保留四条形成于元、明两朝的传统街巷,该村民居、店铺集中,建筑造型独特。现存最早建筑为玉皇观五凤楼,具有极高的历史与研究价值。该村也是是中国北方古村落的典型代表。南宋村位于长治县东南山区,是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全村785户,2916人,耕地面积1875亩,现有民营企业21个,荣获“……。 |
相传该村位于猪头山下,平川地区,曾取名猪家川村。后因猪字耳听不雅,将“猪”字改为“朱”字,故名。1945年9月18日潞城全境解放,抗日县政府对全县行政区划进行调整,1946年4月全县由7个区变更为5个区;1946年至1953年称潞城县第五区朱家川互助组;1954年至1955年称潞安县潞城镇史回乡朱家川初级合作社;1956年至1957年称潞安县垂阳乡朱家川高级合作社;1958年至1960年归属长治市……。 |
相传古时,漳河流经该村,水深河宽,每日下午有神人临流而过,故名。1945年9月18日潞城全境解放,抗日县政府对全县行政区划进行调整,1946年4月全县由7个区变更为5个区;1946年至1953年称潞城县第二区西流互助组;1954年至1955年称潞安县潞城镇潞河乡西流初级合作社;1956年至1957年称潞安县西流乡西流高级合作社;1958年划归黎城县;1961年将1958年划归黎城县的西流乡划归潞城……。 |
西南山社区概况西南山社区位于潞城市站前路南端,卢医山脚下,北靠邯长铁路,东与东南山社区相邻,西与北庄村接壤,交通方便,生态环境优美。全社区现有居民663户,3162人,共分3个居民小区,15个居民小组,其中农业户310户,农业人口1089人,总耕地面积890亩,年集体收入10万元,居民年人均收入普遍提高,达到四千余元,属于农、非混合型社区。有新型环保砖厂、猪场、化工厂等民营企业,水、电、通讯设施齐……。 |
茶棚村基本概况茶棚村位于西贾乡西南5公里处,地平水浅,交通方便,常黑线从村北东西穿过,西贾乡茶棚村全村总户数为171户,其中纯农户数为150户,总人口646人,劳力139个,村集体所有农用地总面积为1759亩,2009年茶棚村农村经济总收入为61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146元。……。 |
清朝时本村名为凤喜村,后因山东迁来的移民中,姓王的较多,才改为王庄村。因村委会驻地在此村,故名。1949年,属屯留县第二区;1956年,属屯留县中华乡;1958年,属屯长县中华乡改为路村星火合作社;1959年,属屯长县上村公社王庄大队;1984年,属屯留县上村乡;2000年,属屯留县上村镇王庄村;2019年张家庄村并入。王庄村位于上村镇西南方,人口1105人,农户327户,耕地面积2500亩,地平……。 |
据传说该村原先在村西的一道山岭上,名为赏花村,后来搬迁在现在的地址。因村里有一位姓王的人办事公正,便把村名改为王公庄村。因村委会驻地在此村,故名。1949年,属屯留县第一区;1956年,属屯留县李高乡;1958年,属屯长县李高人民公社;1961年,属屯留县李高人民公社王公庄大队;1984年,属屯留县李高乡王公庄村;沿用至今。王公庄村位居屯东线南侧距县城9公里处,全村1827口人,498户,耕地面积……。 |
李高乡东李高村,位于屯留县的东南部,全村550户,2024人,耕地面积4113亩,主导产业是蔬菜、玉米。2012年村民人均纯收入8950元,其中蔬菜种植就达到7000余元。近年来,全村在村党支部书记带领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始终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上下团结一心,脚踏实地、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发扬团结奋斗、艰苦创业、实绩到位的东李高村精神,坚持走建设社会主义……。 |
河东村基本情况河东村位于长子县城西北一华里处,东临北高庙水上生态公园,西临县西大街,地理位置独特,具有较好的旅游发展前景。全村共310户,总人口1100,党员47人,土地占地总面积为1050亩。村域内地平水浅,土地肥沃。2008年河东村被指定为丹朱镇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之一。近年来,支村两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引深“六大战略”、推进“八大工程”,实现“三大目标”的总体工作思路,和镇……。 |
东郭村位于长子县宋村乡西南部,地处县城东边3公里处,长治至长子一级路边,与王郭,西郭相临。交通条件便利。全村共有392户,1576人,耕地2800多亩,7个村民小组,东郭村拥有劳动力600余人,村里大部分青年外出经商或打工。全村以农业为主,是典型的农业村,主导产业为旱作农业,种植玉米达1600多亩。东郭村拥有蔬菜大棚91个,移动大棚270个以及新建大棚种植园区,养猪场、养鸡场各一个,以及现有面粉场……。 |
宋村,位于长子县城东北方向,是长子县宋村乡政府所在地。宋村村人口共1720人,416户,其中党员48人。宋村主要经济来源为种植业、房屋出租、商业和在企业上班,共有耕地2502亩,主要经济作物为玉米、蔬菜等。随着宋村工业园区的建设,宋村将吸引更多的企业入驻,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广的服务行业市场。宋村地理位置特殊,交通便利,东面与一级路相比邻,长临公路穿村而过,房屋沿长临路两侧延伸,有通往谷村方向及……。 |
苗村位于长子县南陈乡西南14公里处,全村226户,人口745人,耕地面积1500亩,靠种植玉米、谷子为主。全村养鸡户3家年收入达10万余元,发展旱地尖椒300余亩,人均收入达4200余元。苗村投资20余万元对村排水沟工程进行了维修改造,建设了村级活动场所,投资一万余元进行了河滩改造工程,投资4万元解决人畜饮水工程,对村舞台进行了翻修,为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创造了条件。……。 |
良坪村简介良坪村位于发鸠山脚下,浊漳源之南,全村214户村民,760口人,党员42名,耕地1100亩,史有“发鸠山下第一村”之称。近年来,良坪村在镇党委、政府的政府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精神,立足村情实际,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的要求,扎实开展党建工作,取得了各项事业齐头并进、共同发展的好成绩。第一组:66户,210口人,10党员,组长路志强第二组: 72户,280口……。 |
相传二仙真人搬往小庙岭途中,得知小庙岭已被都土地爷占居,即命东夫在此回车调头返回神郊,得名回车村。明清时属紫团乡管辖,民国初属树掌三区管辖,1949年至1953年全县为7个行政区时隶属六区。1956年全县分44个乡时隶属树掌乡。1958年隶属翠人民公社。1984年后隶属树掌镇,同年6月撤销回车生产大队,设立回车村民委员会。回车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