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天达梦地名网 > 第二批国家森林乡村[21]

第二批国家森林乡村[21]

  2019年12月31日,为贯彻落实习*平总书记关于持续推进森林乡村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推进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根据《国家森林乡村评价认定办法(试行)》,在各地县级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推荐、省级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评审公示的基础上,经审查,我局评价认定了第二批3639个国家森林乡村,现予公布。
  平坦镇魏家峪村地处阳泉市区西北5公里处,东邻李家庄、汉河沟;西靠大村和阳煤一矿,南依富山和阳煤四矿,交通四通八达,十分便利。占地面积3.25平方公里,工业用地1万平方米,建设用地8万平方米。现有人口1800余人,农业人口1050人,非农业人口750人,居住环境良好。有地下(煤矿、硫铁矿)和地面(酒厂、农药厂、肉食品加工厂)五个企业,年总产值1800万元,人均纯收入3800元。90年代就硬化了村路,……。
  郊里村位于郊区北部,原属燕龛乡管辖,2000年撤乡并镇后归河底镇,全村总面积3.6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00余亩,从2005年开始建设新农村,到2009年全村的搬迁工程已基本结束。新村占地面积3万平米,总人口数370人。东邻河底、里龙,西邻盂县,新村的经济收入以农业和种植业为主。……。
  圣堂村位于平定县城西南20公里处,全村共85户,200人,全村总面积4210亩,其中耕地面积505亩,2012年经济总收入291万元,人均纯收入7443元。……。
  赵家村是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冶西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140321101999。
  因居临外省,略有首当其冲之意而得名。1958年8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实行生产资料分别归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三级组织所有的体制;同年9月,建立大前生产大队。隶属黄统岭公社;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出《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要求实行政社分开,恢复乡,建立乡人……。
  常平村概况常平村位于壶关县东北部,距长治市13公里,全村2180口人,面积4平方公里,紧依两条跨省公路,自备铁路专用线同太焦线相连,交通便利,通讯发达。常平村改革开放前是壶关县有名的穷村,村民们一年粮食半年完、逢年过节挨饥荒,全村十年没盖一间房,到1978年,人均收入仅57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1992年-同志南巡讲话之后,党支部村委会为改变全村贫穷落后的面貌,白手起家,艰苦创业,由土……。
  相传元末明初,从付庄迁此三户人家定居下来,后繁衍生息,形成村落,逐渐庞大起来,故名。1956年属西堡头乡管辖。1958年8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实行生产资料分别归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三级组织所有的体制;同年10月,设立庞庄生产大队,属西堡头公社。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
  强计村隶属于山西旅游名镇下良镇,是北漳河西岸上的一个美丽乡村,有着其独特的发展优势:距国家4A级仙堂山风景区仅2.5公里,距县城25公里,距太长高速王村口20公里,水强线贯穿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强计村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紧临明代三部尚书刘龙故里,曾是华北抗日民军接受整编之地,还是原强计人民公社所在地;强计村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漳河水流经村庄,群山环绕,怪石嶙峋,形成了圪滴瓮鬼斧神工般的自然景观……。
  蟠龙镇石瓮村位于武乡东部山区,抗日战争时期这里的广大人民群众为打击日本侵略者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八路军太行缝纫社在这里居住,装备在村里库藏。1、自然条件、人口概况:全行政村有七个自然村组成,总人口774口,275户,全行政村总面积15平方公里,村庄占地460亩,耕地面积2160亩,其中粮田面积1620亩,荒山荒坡5600亩,宜林面积3500亩,劳动力总数343人,党员34名。2、经济和产业发……。
  振兴村概况振兴村位于长治县东南雄山南麓,东望上党名胜“天下都城隍”,西临陵川,南壤高平,北依雄山,四面环山,风景怡人。离省道长陵线5公里,距县城35公里。近年来,振兴村支村两委干部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特别是在振兴新区的大力扶持下,在全体村民的大力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按照“统一规划、量力而行、分步建设、配套完善”……。
  因传说在唐朝时期,此处有两个烽火台,有敌情点火相告,一般小风烟不会摆动,直通云天,建庄后取名为烟立。村委会驻此地,故名。1945年属沁县第一区;1958年属沁县火箭人民公社;1961年属城关人民公社,为烟立生产大队;1984年属城关镇人民政府,改烟立生产大队为烟立村村民委员会;2001年2月属定昌镇人民政府,仍设烟立村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烟立村……。
  相传唐时此地曾为战场,因血染红了河水,故名血水,后改为浙水。1961年设立浙水生产大队;1984年撤销浙水生产大队,设立浙水村村民委员会。1949年至1955年为平城区(七区)浙水乡浙水自然村,1957年为平城基点下河乡浙水自然村,1958年至1960年为冶头火箭公社浙水管理区,1961年至1983年为冶头公社浙水大队,1984年至2000年为冶头乡浙水村委会,2001年撤乡改镇,冶头乡并入六泉乡……。
  小翻底村是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六泉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140524209999。
  大 车 渠 村 简 介 大车渠村位于晋城市区北7.5公里处,与晋煤集团凤凰山矿相毗邻,经过多年的发展,大车渠已成为是晋城市宽裕型小康村、省级文明和谐村、全国绿色小康村。全村共有680户,1700口人,1213亩耕地。全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500元。近年来,我村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牢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出了“农业稳村、工业强村、三产活村、民营富村……。
  因该村位于沁河河畔,故名沁河庄。1949年属第四区公所管辖;1953年属和川乡管辖;1958年属和川公社管辖;1984年属和川镇,设立沁河庄村民委员会管辖至今。沁河庄村……。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