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围内明、清和民国属潜江县。 1949年属潜江县张港区董河乡,并将14个自然村合并为熊刘、青龙、陈廉三个村。 1955年划归天门县,属张港区并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6年由初级社转高级社。 1958年改称熊刘生产中队。 1961年改为熊刘生产大队。 1984年至1987年复名熊刘村村民委员会至今。 |
明、清至民国属潜江县。 1949年属潜江县张港区张汪乡合并为九郡、江王场、红庙台三个村。 1955年划归天门县,属张港区。 1956年将三村合并为九郡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8年改为九郡中队。 1961年改为九郡生产大队。 1981年改为九郡大队。 1984年至1987年复名九郡村委会至今。 |
明、清至民国属潜江县。 1949年属潜江县张港区大陈乡,将8个自然村合并为中南村。 1955年划归天门县张港区,成立中南农业合作社。 1956年转高级社。 1958年改称中南生产中队。 1961年改为中南生产大队。 1984年复名中南村村民委会至今。 |
明、清至民国属潜江县,1949年属潜江县张港区,1955年为合作社,1961年改为春光大队,1981年改为河堤大队,1984年2月划归天门管辖,定名河堤村民委员会,辖八个村民小组至今。 |
明、清和民国属潜江县,1949年属潜江县张港区,属于郭嘴乡管辖;1955年划归天门县,属张港区。 1956年由张家台、金家台、苏家岭、郭嘴新场、河岭上高老台、东西两台六个生产队组成,取名青春大队,胡家台、曹易台、熊邓台、三合台是原气象大队的四、五、六、七队;1960年因开挖天南长渠把气象大队的四五六七队分断后合为青春大队,下河岭上、花匠台是新年大队的四、五队,1973年合为青春大队十一、十二队;1981年改为茶店大队;1984年更名为茶店村,1987年为茶店村民委员会至今。 |
范围内明、清至民国属潜江县;清乾隆年间,建白果树坊。 1949年属潜江县张港区,1955年划归天门县,为张港区。 1956年改为双河小社,1958年改为合力大队,1973年改为联合大队,1984年至1987年改为白果树村和村民委员会至今。 |
范围内明、清和民国属潜江县。 民国30年(1941年)民国政府将螺丝滩改名螺柏乡。 1949年改为螺丝滩村。 1955年划归天门县,属螺丝滩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8年将螺丝滩改名三合大队。 1976年又改为新颜大队。 1984年至1987年改为螺丝滩村民委员会至今。 |
明、清至民国属潜江县。 1949年划归天门县,属潜江县张港区。 1955年7月成立菱角洲农业合作社。 1956年转高级社,改名群丰农业合作社。 1958年改称群丰生产中队。 1961年改群丰生产大队。 1984年2月复名菱角洲村村民委员会至今。 |
2018年,根据市行政村区划调整改革,将顺河村、高荣台村合并,新建制村命名为顺河新村,办公地点设在原顺河村村民委员会。 |
明、清至民国属潜江县。 1949年属潜江县张港区。 1955年划归天门县,属张港区,成立为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6年转高级社,合并为新发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8年改称新发生产中队。 1961年改为新发生产大队。 1984年至1987年定名孙李湾村村民委员会至今。 |
范围内,明代自然形成村落,明、清和民国属潜江县。 1949年属潜江县张港区张角村。 1955年划归天门县,为张港区张角初级农业合作社。 1958年为张港区张角中队。 1975年为张港公社张角大队。 1984年至1987年为张角村村民委员会至今。 |
明、清至民国属潜江县.1949年,属潜江县郭垱乡,将9个自然村划归郭垱村管辖。 1955年成立郭垱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6年转高级社,改为前锋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8年改为前锋生产中队。 1961年改为前锋生产大队,下设7个生产队。 1984年2月份划归天门管辖复名郭垱村,辖7个村民小组至今。 |
范围,明、清自然形成村落,民国属潜江县张港区。 1949年属潜江县张港区郭垱乡。 1955年划归天门县,为张港区第三合作社。 1956年为新合农业高级合作社。 1961年为新合大队。 1984年至1987年复名新合村村民委员会至今。 |
范围内明、清至民国属潜江县。 1949年10月属潜江县张港区蒲潭乡。 1955年7月属天门县张港区蒲潭乡,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6年转高级社。 1958年改为新沟、红卫生产中队。 1961年改新沟、红卫生产大队。 1975年合并为蒲潭大队。 1984年2月定名蒲潭村,管辖13个村民小组。 2018年8月蒲潭村与周庄村合并,新建制村命名为蒲潭村。 |
2018年,根据市行政村区划调整改革,将李湖村、瓦屋台村合并,新建制村命名为楝树沟村,办公地点设在原瓦屋台村村民委员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