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点名说地名 > 榆次区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2]

榆次区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2]

古代本辖区内曾设开元乡。

明清设张庆都上属领都南关二都。

1919年属第四区。

1948年10月为第七区。

1950年为第三区,区政府驻永康村。

1953年10月区政府改为区公所,区下设乡。

1954年撤销区的建置,1956年4月合并小乡为大乡,成立张庆乡,隶属榆次县。

1958年6月改为张庆曙光人民公社,机关驻张庆。

同年榆次县并入榆次市,属榆次市。

1959年。

1960年6月潇河南辖区划归东阳春光人民公社。

1963年4月,榆次市改县,属榆次县。

1971年7月榆次市、县分置,属榆次市。

1984年2月恢复乡的建置,属榆次市。

2000年1月,属榆次区。

古代境内设思凤乡,辖榆城坪、东祁、麓台一带。

明清两代设东祁一都、东祁二都、榆城都、麓台都、杨壁都,分属领都在城一都、在城二都、在城四都、南关二都。

1919年为第二区,直属榆次县。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同属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榆次县(路东)抗日政府、民主政府第二区和第三区。

1948年10月,设第二区、第四区,区政府分别驻上黄彩、庄子。

1950年扩大区划,撤销二区、四区建置,并入新的第一区和第二区。

1953年10月,区下设乡,1954年撤销区的建置,直属榆次县。

1958年榆次县并入榆次市,属榆次市。

1959年2月,设黄彩前进人民公社,驻上黄彩村。

1961年12月,设庄子人民公社,驻庄子村。

1963年4月榆次市改县,属榆次县。

1971年7月榆次市、县分置,属榆次县。

1983年7月,榆次市、县合并,属榆次市。

1984年2月,撤销公社建制,改为庄子乡和黄彩乡。

2001年2月,撤乡并镇,将黄彩乡并入庄子乡。

明清时期境内设3都,其中上戈都,附属领都在城5都;训谷都、训谷二都,附属领都在城六都;东赵都,附属领都南关三都。

1919年实行区村制,为第二区,属榆次县。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以石太铁路为界,路南属榆次路东县抗日政府和民主政府,路北属榆次路北县抗日政府和民主政府。

1948年10月榆次解放恢复完整的榆次县建制,东赵乡境分属第一区、第十一区。

1950年分属第一区、第五区。

1954年3月区的建制撤销,成立东赵乡,属榆次县。

1958年6月,属榆次市。

同年11月,撤销东赵乡,原属区域归长凝人民公社。

1959年10月,分设成立东赵东方红人民公社,机关驻东赵。

1969年公社驻地由东赵村迁至东赵车站。

1984年2月,恢复乡镇建制,东赵人民公社改为东赵乡。

2000年1月,属榆次区。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