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为人和乡。 1945年为演集区。 1949年属苗桥区车集乡。 1952年属陈集区。 1955年属茴村区车集乡。 1958年属茴村公社。 1975年分别由高庄、茴村、城郊3个公社析出部分村组建演集公社。 1984年改称演集乡。 1995年撤乡设演集镇。 2014年撤销演集镇,设演集街道。 。 |
1947年设城关区。 1949年改称城关镇。 1958年建立“五一”公社,1961年恢复城关区。 1962年改称城镇公社。 1982年更名城关镇。 2014年析出城关镇中山、红旗、东方、解放、塔西、塔东、工业、花园、雪枫、健康、淮海、永和、红学、利民、铝业15社区居委会,东关、西关、南关、北关、董桥、南园6村委会与城厢乡韩庄、王楼、南郝、张庄4村委会,设崇法寺街道。 。 |
1947年设侯岭乡,属城厢区。 1958年成立侯岭公社。 1961年改为侯岭区。 1968年为侯岭公社。 1983年改称侯岭乡。 2014年撤乡设侯岭街道。 。 |
1950年建城厢区。 1958年属城关人民公社。 1961年归城关区。 1968年建设城郊公社。 1984年改城厢乡。 2014年撤销城厢乡建制,将戚庄、任楼、余庙、八里庙、张楼、冯寨、李庄、张大庄、北郝、高余庄、高玉楼、程楼、李林、洪岗、刘岗15村民委员会划出,设沱滨街道。 。 |
2014年撤销永城市城关镇、演集镇、侯岭乡建制,析出原城关镇大营、马岗2村委会、东风社区居委会,原演集镇民生社区居委会、郭楼村委会,原侯岭乡蒋阁、解庄、化庄、郭张庄、亓庄、大王庄、草庙7村委会,设日月湖街道。 。 |
2014年从原演集镇析出车站、欧亚、菊花、沱滨、文化、永兴、百花、月季、东升9社区设立雪枫街道至今。 。 |
商周时,芒砀山有砀邑。 秦时砀郡、砀县均治于此。 汉为砀县。 南北朝时为安阳县治。 唐代称保安镇。 清初称清驽镇,后改为山城集。 1949年设为雨亭区,属安徽砀山县。 1952年划归河南永城县,更名芒山区。 1958年建芒山公社。 1984年改芒山乡。 1986年撤乡设芒山镇。 。 |
1945年设高庄乡。 1959年成立高庄公社。 1961年改高庄区。 1968年复为高庄公社。 1984年称改高庄乡。 1986年撤乡设高庄镇至今。 。 |
商代为邑。 秦代置县,属泗水郡。 两汉酂县,属沛郡。 东汉酂县属豫州沛国。 三国魏时,酂县属谯郡。 两晋沿袭。 东晋将建平、临睢、太丘三县并入酂县,属豫州谯郡。 隋开皇十六年(569)复置酂县,属谯州。 隋大业六年置永城县,延至唐、宋、金、元,酂县一直与其并存。 金兴定五年(1221)升永城县为永州时,仍有酂县隶属永州。 明清时期称酂县乡,属永城县。 1931年置酂城乡。 1945年属建国乡。 1949年复为酂城乡。 1951年置酂城区。 1958年建酂城公社。 1961年恢复酂城区。 1967年改酂城公社。 1984年设酂城乡。 1996年撤乡设酂城镇。 。 |
1931年置裴桥区。 1958年撤区属马桥公社。 1959年建设裴桥公社。 1984年社改乡,设裴桥乡,属永城县。 1998年撤乡设裴桥镇,属永城市,沿用至今。 。 |
1944年设马桥乡,属裴桥区。 1951年设为马桥区。 1955年改为马桥乡。 1957年建成马桥大区。 1958年建马桥公社。 1962年复马桥区。 1968年恢复马桥公社。 1984年社改乡,设马桥乡,属永城县。 1998年撤乡设马桥镇,属永城市,沿用至今。 。 |
1913年设薛湖区。 1941年置薛湖乡。 1955年为薛湖中心乡。 1959年设薛湖公社。 1984年改薛湖乡。 1998年撤乡设薛湖镇。 2005年原滦湖乡并入薛湖镇。 。 |
1931年为蒋口乡,归顺和区。 1941年属凡集乡。 1949年永城由安徽划归河南。 1954年设蒋口乡,属顺和区。 1955年凡集乡、仟佛乡划归蒋口中心乡。 1958年属顺和公社。 1962年属顺和区。 1968年建蒋口公社。 1975年蒋口公社张庄、曹庙等大队划归太丘公社。 1984年改置为蒋口乡。 2001年撤乡设蒋口镇。 。 |
1941年设陈集乡,属二区。 1949年属刘河区。 1952年设陈集区。 1955年陈集乡为永城县直辖乡。 1959年建陈集公社。 1962年复陈集区。 1965年改陈集中心公社。 1984年改称陈集乡。 2001年撤乡设陈集镇。 。 |
1938年属七区柘树乡。 1946年设十八里保,属中山镇。 1949年属酂阳区巴隨乡。 1955年属柘树乡。 1958年属双桥公社。 1968年属酂阳公社。 1977年由酂阳、城郊两公社划出部分大队,建十八里公社。 1984年改改称十八里乡。 2000年撤乡设十八里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