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点名说地名 > 萧山区新塘街道各村社区地名由来[3]

萧山区新塘街道各村社区地名由来[3]

原以双楼、傅家畈二个大队合并成立,故名傅楼大队,后称傅楼村。
孙氏系三国时东吴孙权之后,都是从富阳龙门迁入,最早的始迁祖为孙应鸜,“赐姓溯齐君,瓜瓞于今绵似续;分派自龙门,木本水源知有在。”龙门11世孙应鸜,字如能,排行曾五,宋末元初时为避兵乱,徙居萧山,为该地的1世祖;后繁衍一支脉形成于现新塘街道一都孙自然村境内,村内以孙姓为主要姓氏,又因元十六(1279)该地乡级、村级行政单位设“都”、“图”,现一都孙村属于旧版图的“一都”境内,因而得名“一都孙”。
取其紫气东来,霞光万道之意,合作化时为紫霞农业社,故名。
本村区域内有裘江寺庙一所,周围的田畈属于裘江畈。解放后,历史上曾经有过裘江乡、裘江办事处,至2005年,原裘江办事处区域内所有村转制为社区,唯一只有本村为沿用“裘江”两字作纪念意义,故名为裘江新村村。此地曾属城厢镇裘江办事处,故名。
因在1956曾建立过联华高级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初期为城东公社霞江管理区联华生产队,在村规模调整时沿用旧名,展前景,取名为联华新村村。
因解放后历史上曾经用过“五丰”名称,1957年7月十间楼、西河沈、傅楼等村合并建立五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化初城东公社霞江管理区五丰生产队。2005年5月23日村规模调整时有十间楼与西河沈合并,沿用旧名,展前景取名为“新丰村”。此地原属新米乡,又曾建有五丰农业合作社和五丰大队,故名。
“浙东”名称在解放后曾使用过,浙东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城东公社新塘管理区浙东生产队,在村规模调整时沿用旧名,展前景取名“浙东村”。
朱家坛原形如坛子,元朝前为钱塘江边小村,曾称坛里金。相传先有金氏,后有朱姓,即思想家朱熹七世孙于南宋末从安徽婺源迁居到此,金姓衰落,朱姓发族,故名。民国《萧山县志稿·疆域·村落》载有朱家坛村名。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