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县城东北部,与三溪、鸣钟、白坪、和岳池的乔家、朝阳、催龙等乡镇为邻。面积26.6平方公里,人口25346人。有耕地16036亩,其中田地13957亩。辖莲花坪、梅托、大石桥、王排水、宝塔山、五家岩、清白庄、大寨门、观音阁、河尔口、柳树、卢山、断桥、木井等14个村。镇人民政府驻飞龙场,距县城12公里。明正统年间(1436—1449),此地建有飞龙寺,乡以寺名。1985年4月撤飞龙乡建镇。 ……。 |
位于县境东部,与白坪、双星、乐善和岳池的普安、新民、裕民等到乡镇接壤。面积25.6平方公里。耕地11085亩。辖燕子、白楼、皂角、石盆、石花、向阳、双河、万民、敞口、猛山、千滩、二郎等12个村,3806户,17927人。乡人民政府驻义和场,距县城14公里。1981年4月以乡治所驻地有建自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的猛山寺,以寺更今名。 全乡粮食总产892万公斤,亩产489公斤,其中水稻总产6……。 |
武胜县辖乡。1913年设鼓匠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92年并入三溪镇,1994年析复鼓匠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9公里。面积24.3平方公里,人口2万。辖芋子塘、七里半、万水、明阁、东原、观音岩、鹤林、三洞桥、油菜子湾、新观、星桥、狮子梁、八洞桥、大田湾14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红薯、高粱。.……。 |
武胜县辖镇。清属德清里,1913年设兴隆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更名万隆乡,1992年置万隆镇。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15公里。面积24.1平方公里,人口2.1万。国道212线与省道岳(池)兴(隆)公路在万隆场镇交会。辖龙泉、黄桩、阳河、上游、跃进、马道、古福、凉井、桐柏、灯笼石、深沟、大垭、飞来石、湖果、黄柳桥15个村委会和万隆街道居委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油菜子。.……。 |
明末清初,有陈、唐二氏募集钱粮,在梁子顶部和半山坡处,分建两庙名“双氏庙”,后依庙接屋,渐成街市,属沿口场域,清朝后期,更名双星铺,乡以此名。清朝,属惠新里双星铺。民国二年(1913年),析沿口镇置双星乡。1958年,乡改公社。1983年,公社改乡。武胜县辖乡。1913年设双星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城7公里。面积23.5平方公里,人口1.8万。武(胜)罗(渡)公路……。 |
武胜县辖乡。1913年设旧县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92年并入沿口镇,1994年析复乡。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6公里。面积23.5平方公里,人口1.5万。嘉陵江水运可达南充、重庆。辖长伸沟、合堂石、岗石岭、晏家坝、凉山、文教、马军、老水沟、竹溪、回龙、黄桷、洞田坝12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油菜子。.……。 |
武胜县辖镇。清属德清里,1913年置万善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85年建镇。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16公里。面积22.1平方公里,人口2.1万。国道212线贯穿境内。辖旗井、羊城、伏虎、金乐、大沟、新建、白玉、龙塘、大碑、安堂、降龙、永福12个村委会和万善街道居委会。乡镇企业有商贸、运输和饮食服务等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养殖业以蚕、生猪和家禽为重。.……。 |
武胜县辖乡。清属德清里,1913年设新学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92年并入万隆镇,1994年析复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11公里。面积21.5平方公里,人口1.8万。辖新学、永安、万洞桥、胜台、合众、石栏、新坝、团结、罗湾、新华、新泉11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油菜子。.……。 |
武胜县辖乡。1913年始设凤凰乡,1958年改公社,1981年更名龙庭公社,1983年置龙庭乡。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14公里。面积21.5平方公里,人口1.3万。辖凤凰、舞台山、石观、平竹、五石、新牌坊、金鼓、白洋、六合、天马10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红薯。养殖业蚕、生猪。.……。 |
武胜县辖乡。1953年设仁和乡,1958年改公社,1981年更名永胜公社,1983年置永胜乡。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11公里。面积19.3平方公里,人口1.2万。辖石朝门、新房、黄桷坪、西寨、龙兴、云峰、碑湾、平桥、书房、长河、碉楼11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高粱。蚕、果树、生猪和家禽业发达。.……。 |
武胜县辖乡。1951年设沙溪乡,1958年改公社,1981年更名金光公社,1983年置金光乡,1992年并入金牛镇,1994年析复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16公里。面积19.2平方公里,人口1.8万。辖中村、茶山、吊楼、干坝、天台、板桥、红垭、钟鸣、伏岩、石屏、麻柳11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高粱。.……。 |
镇人民政府驻礼安,传明代王礼安为首筹资在嘉陵江东岸顺山修筑石寨,故名。1952年3月,设礼安乡,由岳池县划归武胜县。1958年,乡改公社。1983年,公社改乡。1992年,并入烈面镇。1994年,析置礼安镇。武胜县辖乡。1929年设礼安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20.5公里。面积18.4平方公里,人口1.5万。辖葵树、永镇、火花、天桥、长坡、观音坝、半边街、马鞍山……。 |
真静乡因境内真静寺得名。清光绪末年,设真静乡。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与清平乡合并为平静乡。民国三十年(1941年),析置真静乡。武胜县辖乡。清光绪末年设真静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17公里。面积18.4平方公里,人口1.3万。辖真静、观滩、银子堡、深水井、龙堡山、书岩、大桥、金炉、海钟9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 |
武胜县辖乡。1951年建新民乡,1953更名三元乡,1958年改公社,1981年更名高石公社,1983年置高石乡,1992年并入赛马镇,1994年析复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31公里。面积18.4平方公里,人口1.4万。武(胜)蓬(溪)公路穿境而过。辖三元桥、老鹰岩、高石、新民、碑垭口、莲花、猫耳沟、龙宫、花墙、鸟木沟、新成11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红薯。.……。 |
武胜县辖乡。1953年设白庙乡,1958年撤销,1961年复置并改公社,后更名八一公社,1983年置八一乡,1992年并入烈面镇,1994年析复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31公里。面积17.4平方公里,人口1.5万。国道212线纵贯境内。辖柏林、金花、太平、八一、大堰、关坝、土主、尖山、楼房、石笋10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