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点名说地名 > 桐丘街道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桐丘街道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居民委员会位于县城西关,故名。
管理区域内,古代有一座鼓楼,故名。
据清光绪《扶沟县志》记载,明代刘督堂曾在此建有一座大花园,故名。
居民委员会位于扶沟县城南关,故名。
北宋熙宁年间,扶沟县城内有一寺院,取天下安宁之意得名天宁寺,俗称大寺。
大程书院为宋代著名的教育家、理学家程颢于北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至元丰三年(1080)在扶沟任知县期间创办。因程颢与其弟程颐合称二程,均为当时的大儒,而程颢居长,人称大程。因此后人便将程颢创办的书院称为“大程书院”。
明初,郑氏由山西洪洞迁此建村,因建有关帝庙,原名郑关帝庙,后演变为郑关。
明初,马氏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因开设车马大店闻名,商客称之为马家场,故名。
李氏先祖于明洪武年间,从山西平阳府洪洞县迁此定居,固居城西又开菜园,故名西园村。到1946年,村东有一观音堂,又改称李堂。
明代初年,万氏先祖于由山西省洪洞县迁此定居,因村南有一片岗地,故名万岗。
明代中期,刘姓先祖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建村。因村距县城3.5千米,村西大路旁有一口水井,故名七里井。
明代以前,有几户裴姓在此定居。以开菜园为生,故称裴村园,又因处在县城南,故又称南园。后裴姓绝嗣,迁来张、吴二姓,分别建东张、西吴两村。
李氏于明代初期由扶沟县城内北街迁此定居。村周围有四个大坑,取名小湖村,后演变为小胡庄,故名。
因有杜庄、东五、许庄、西蒋洼、东蒋洼5居民点,且位于县城东北部,故名。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