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由沫河口大队更名为沫河口村民委员会,委会是镇政府所在地,因清末时期建造北淝河大闸正式命名为沫河口村。 |
以柏姓建村,因当时柏姓人多为大姓,故而得名大柏村。 |
由汪邢、高王、朱刘三个自然村组成,因汪邢位置居中,因而取名汪邢村。 |
明朝时,三铺为明朝京道上的普通驿站。当时部分地区“十里设一铺“,从临淮关到三铺为30里,故而得名三铺。 |
1949年后就是一个老村,村内有一座寺庙叫横岭寺,故而得名横岭村。 |
清代末期,建自然村时,姓曹和姓吴人较多,故而得名曹吴村。 |
由原张巷村与仇坝村于2000年合并而来,由七个小自然村组成,原仇坝村也叫团结大队,并村取名时,为了让各村群众团结一致,共同发展,故取名团结村。原隶属五河县,2014年划到淮上区。 |
2012年由“龙王庙村村民委员会”更名为“龙庙村村民委员会”。传说,有个龙王治水巡查到此地,见位美丽姑娘,心存歹念,触犯天规,玉皇大帝得知,派兵将其就地斩首,可是这个龙王仍阴魂不散,时常骚扰平民,为保平安,当地人为其修建一座庙,命名龙王庙。从此这个村落也就被叫成龙王庙村。 |
汤陈村原名叫陈巷大队,后因村居住的群众中姓汤的人口多,此地为明代开国将领汤和故里,他的第19代嫡孙就住本村,后来改为汤陈村。 |
村民以李姓居多,故而得名。 |
因信氏家族是老户,又住在淮河湾旁边,故而得名。 |
村民以洪姓居多,故而得名。 |
姚宋村自2002年与乔洼村合并以后命名为姚宋村。 |
明清朝年间,宋姓人在此居住,后四周挖沟设围,故而得名宋圩村。 |
解放前,此地有一座庙,庙里有个神像叫洪山老祖,洪山庙村因此而得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