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汉代时,王莽追杀刘秀至此,此时刘秀在东头遇见一农夫,该农夫将刘秀藏在耕犁的地沟里,待王莽赶来,找不到刘秀,继续向前追去,故村名定为犁掩庄。又因民委员会位于犁掩庄,故名犁掩庄村民委员会。 |
传于氏始祖于贡杰在清道光年间曾任山西道台,其子孙是清咸丰年间从靳岗迁徙而来,因村西有一小河沟,于姓定居河坡之上,故名坡于。又因民委员会驻地于坡于,故名坡于村民委员会。 |
古时,村里人在岗西住,后因黄河多次泛滥,村民搬到岗顶上散居,因在最先居住的是靳氏家族,故名靳岗。又因民委员会位于靳岗,故名靳岗村民委员会。 |
柏岗原名柏子岗,明代时即为通许风景优美的大土岗,岗上古柏遮日,岗下有大河。明”柏岗晚渡”为通许著名八景之一。据碑文记载,张氏祖上于700年前迁到柏子岗,后有秦氏三公于500年前由河北迁徙而来。民国初期,因自然灾害,战火兵乱所致,岗岭上树木被砍伐殆尽。后人简称为柏岗。解放后,人们把柏岗称为前柏岗,河东的后阁称为后柏岗。又因为民委员会位于前柏岗,故名前柏岗村民委员会。 |
柏岗原名柏子岗,为古代通许风景优美的大土岗,岗上古柏遮日,岗下有大河。明朝”柏岗晚渡”为通许著名八景之一。据碑文记载,张氏祖上于700年前迁到柏子岗,后有秦氏三公于500年前由河北迁徙而来。民国初期,因自然灾害,战火兵乱所致,岗岭上树木被砍伐殆尽。后简称柏岗。1949年后,人们把柏岗称为前柏岗,河东的后阁称为后柏岗。又因民委员会位于后柏岗,故名后柏岗村民委员会。 |
清代,于姓人家勤俭持家,家道逐渐殷实,置地盖房,西头叫于大帅的人家盖起一座楼,并有东西厢房,东头一个于姓人家也盖起了一座楼房,比西楼的更高大,安装插花兽,三进院,客房院主房为楼房,配有东西厢房,后有柴禾院,在当时盖起这两栋楼很是罕见,人称双楼,演变为村名。因民委员会位于双楼,故名双楼村民委员会。 |
安庄、王庄因安氏、王氏始祖于明末最先在此落户,故名安庄、王庄。清末时安庄、王庄统一打寨,改名为双沟寨。1949年后,改名为安王庄。又因民委员会驻地于安王庄,故名安王庄村民委员会。 |
传1000多年前,在涡河故道拐弯处东岸有一雄伟壮观的古塔,把南北两个村庄相隔开来,故有前后塔湾之称,南为前塔湾、北为后塔湾。又因民委员会位于塔湾,故名塔湾村民委员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