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点名说地名 > 来凤县大河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3]

来凤县大河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3]

清改土归流前属大旺司,后属聚伦乡忠崇里,民国时期先属忠崇乡、1946年属大河乡,1952年起属观音乡管辖的一个自然村落,1958年属大河公社胜利大队,1980年改为竹山大队;1985年为大河区竹山村,1996年为大河镇竹山村,沿用至今。

清改土归流前属大旺司,其后属聚伦乡忠崇里,民国时期先属忠崇乡,1946年属大河乡;解放后1952年为观音乡所辖,1958年为大河人民公社高桥大队,后改为林光大队;1966年改为先锋大队,1980年12月改称狮南坡大队;1984年6月属大河区观音乡施南坡村,1996年属大河镇施南坡村至今。

清改土归流前属大旺司,后属聚伦乡忠崇里,民国时期先属忠崇乡、1946年属大河乡。

解放后属大河区蒲西乡一个村落,1958年属大河公社幸福大队,1975年为三凼槽林场,后改为三凼槽大队,1984年6月属大河区蒲西乡三凼槽村,1990年更名为双凼槽村,1996年属大河镇双凼槽村至今。

清改土归流前大旺司,后属聚伦乡忠崇里。

民国时期1946年属新街乡。

解放后1952年为牡丹乡,1958年属大河公社牡丹坪大队;1966年改称五星大队,1980年恢复为牡丹坪大队,1984年6月属大河区牡丹坪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土司时期为大旺安抚司,清代属聚伦乡信茂里,民国时期先后属日新乡、大河乡;1952年为牡丹乡管辖,1958年属大河公社漫塘大队;1966年改名为永红大队,大队驻地漫水塘;1980年12月经县政府批准,更名为漫水塘大队,;1984年月定名漫水塘村,至2015年不变。

清改土归流前属大旺司,其后属聚伦乡忠崇里,民国时期先后属忠崇乡、1946年属大河乡。

解放后1952年起属牡丹乡管辖,1958年属大河公社牡丹坪大队;1966年更名为五星大队;1980年恢复为牡丹坪大队;1981年将五星大队分为牡丹坪、中坝、小溪、车洞湖四个大队;1984年6月属大河区牡丹乡中坝村;1996年为大河中坝村,2002年小溪村并入中坝村,沿用至今。

清改土归流前属大旺司,后属聚伦乡信茂里。

民国时期先后属信茂乡、大河乡。

1952年属第六区牡丹乡管辖;1958年属大河公社牡丹坪大队,1966年改为五星大队,1980年恢复牡丹坪大队;1981年为车洞湖四大队,1984年属大河区牡丹坪乡,1996年属大河镇车洞湖村民委员会至今。

清改土归流前属大旺司,后属信茂里,民国时期先后属信茂乡、大河乡。

解放后1952年设官城乡,1956年12月改为官城指导组;1958年10月属大河公社官城大队;1961年更名东风大队,1981年将东风大队分为官城、黑家坝、芭蕉溪、白水泉四个大队;1984年属大河区官城村,2003年转为社区,2005年划出二组归大河坝社区居委会管辖,其余恢复官城村建制。

清改土归流前属大旺司,其后属聚伦乡忠崇里。

民国时期1933年至1945年先后属三区、新二区太平乡,1946年属大河乡。

解放后初至1957年属大河区,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属156-2大队;1966年属红卫大队;1980年属碧泥湖大队;1984年6月后属大河区碧泥湖村;2003年大河镇碧泥湖社区;2005年恢复为碧泥湖村至今。

清改土归流前属大旺司,后属聚伦乡属信茂里;民国时期先后属二区、新二区信茂乡、大河乡;1952年为大河区雨龙乡所辖。

1958年10月为大河公社官城大队,1961年更名东风大队,1980年恢复官城大队名称;1981年从官城大队分出部分成立黑家坝大队;1997年元月属大河镇黑家坝村,2002年整体划归大河坝社区,2005年恢复村建制,并沿用至今。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