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点名说地名 > 吉隆县折巴乡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吉隆县折巴乡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达木”意为“箭”,故名。1960年设立。

边境村,西距折巴乡政府19米,距县驻地宗嘎镇北方向42.2千米。面积170平方千米,96户500人。折巴乡人民政府驻地。民族以藏族为主。以农业为主,种植小麦、青稞、玉米。通折巴乡到达木村的公路。海拔4550米。

“桑旦林”意为“修禅地”,故名。1960年5月设立。

边境村,北距桑古玛日4.15千米,西南距堆孜隆2.29千米,距县驻地宗嘎镇北方向45.9千米。面积1平方千米,52户200人。民族以藏族为主。盛产牦牛肉、酥油。通折巴乡到桑旦林村的公路。海拔4552米。

“麦玛”意为“下方”,故名。1960年设立。

边境村,西南距嘎领雄0.98千米,东北距吉朗拉果2.93千米,距县驻地宗嘎镇西北方向33.1千米。面积846.67平方千米,92户400人。民族以藏族为主。属纯牧村,养殖山羊、牦牛、绵羊。通折巴乡到麦玛村的公路。海拔4521米。

“恰门巴”意为“多鸟之地”,故名。1960年设立。

边境村,距县驻地宗嘎镇西方向26.2千米。人口400人。民族以藏族为主。主要以农业为主,种植小麦、青稞、玉米。通折巴乡到恰门巴村的公路。海拔4120米。

“芒杂”意为“丰富的草场”,故名。1960年5月设立。

边境村,北距甲木嘎4.25千米,西南距芒杂雄1.45千米,距县驻地宗嘎镇西北方向36千米。面积380平方千米,92户500人。民族以藏族为主。以农业为主,种植小麦、青稞、玉米。通折巴乡到芒杂村的公路。海拔4546米。

1960年5月设立。

边境村,东北距巴朗拉1.22千米,西南距欧惹吉勒3.52千米,距县驻地宗嘎镇东北方向35.1千米。面积347.33平方千米,76户400人。民族以藏族为主。以农业为主,种植小麦、青稞、玉米。通折巴乡到洛麦村的公路。海拔4647米。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