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天达梦地名网 > 桓仁满族自治县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桓仁满族自治县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1998年9月3日,由桓仁镇分离出来,成立城区街道。

2001年4月,汇丰社区并入新安社区。

2007年10月,正阳社区并入东山社区,天后社区并入新市社区,新安社区并入水电社区。

2008年10月,城区街道更名八卦城街道。

1959年,设立桓仁镇公社。

1984年,桓仁镇公社改桓仁镇。

2002年1月,合乡并镇,桓仁镇与六道河子朝鲜族乡、四道河子乡合并为桓仁镇。

民国元年(1912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雅河区属普乐堡。

其后一直是村、乡、公社所在地。

1984年3月,普乐堡公社改乡。

同年8月,改镇。

1985年,改称普乐堡满族朝鲜族镇。

2004年,改称普乐堡镇。

民国初期,属一区(横道川区)鸡冠村。

东北沦陷期间,属二道岭子村。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15日,属横道川区,二棚甸子设村。

1956年3月,设桓仁铅矿镇。

1958年,桓仁铅矿镇改太阳红公社。

1959年,改称二棚甸子公社。

1984年,二棚甸子公社改二棚甸子镇。

1985年11月,改满族镇。

2000年4月,成立桓仁铜锌矿地区管理委员会。

同年5月,撤销二棚甸子镇,二棚甸子镇所辖的鸡冠碰子、四道岭子、马达营子3村划归四平乡。

2002年3月,恢复二棚甸子镇,与铜锌矿地区管理委员会合署办公,同时四平乡的鸡冠位子、马达营子、四道岭子3村划归二棚甸子镇。

2005年6月,四平乡划归二棚甸子镇。

伪满时期,称为沙尖子街。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光复后建立桓仁县沙尖子区公所。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3月,撤销沙尖子区公所,建沙尖子区。

1950年4月,沙尖子区改名第三区。

1955年8月,第三区改名沙尖子区。

1956年3月,撤销沙尖子区,建立沙尖子中心乡。

1958年9月,沙尖子乡改为东风公社。

1959年5月,东风公社改名沙尖子公社。

1984年4月,沙尖子公社改沙尖子乡。

1986年1月,沙尖子乡改沙尖子满族镇。

1990年1月,沙尖子满族镇改名沙尖子镇。

1958年,设五里甸子公社。

1984年3月,五里甸子公社改五里甸子乡。

同年11月,五里甸子乡改五里甸子镇。

1959年,设立八里甸子公社。

1984年3月,八里甸子公社改八里甸子乡。

1989年9月,改八里甸子镇。

清光绪二年(1876年),建县时称蕃康保。

民国十一年(1922年),设二户来村。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设二户来镇。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改设县第六区。

1956年,辖铧尖子、四道河、大恩堡、文治沟4乡。

1956年,改红旗公社。

1957年,改称二户来公社。

1984年,复名二户来乡。

同年8月,改二户来镇。

1985年,二户来镇改二户来满族镇。

2006年2月,二户来满族镇与铧尖子镇合并为华来镇。

1958年,设立拐磨子卫星公社。

1961年,业主沟从拐磨子卫星公社分出,组建业主沟公社。

1984年,业主沟公社改业主沟乡。

2002年,拐磨子朝鲜族镇更名拐磨子镇。

2006年,业主沟乡、拐磨子镇合并为古城镇。

1985年11月,雅河乡改称雅河满族朝鲜族乡。

1991年,改名雅河朝鲜族乡。

1959年5月,设立马圈子公社。

1984年3月,向阳公社改乡。

1961年5月,设立黑沟公社。

1984年3月,黑沟公社改乡。

1985年11月,黑沟乡改称黑沟满族自治乡。

1956年春,成立北甸子乡,下辖英英沟,北甸子,弯龙背,长春沟4村。

1958年,北甸子乡划归卫星公社(拐磨子),北甸子为作业区。

1962年3月,成立北甸子公社。

1989年,北甸子公社改北甸子乡。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