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点名说地名 > 虹桥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2]

虹桥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2]

2019年5月20日命名沿用至今。

1949年解放后为龙泽村,属东联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龙泽大队,属南阳管理区;1961年属南阳公社;1984年政社分设,改称龙泽行政村,属南阳乡;1992年撤、扩、并后为龙泽村,属虹桥镇。

原西塘村以驻地得名。

1949年5月后为西溏村,属望杏乡;1956年属东联乡;1958年公社化时与里弄巷村合并成立西塘大队,属东联管理区;1960年里弄巷村分出另立大队,该队仍称西塘大队;1961年属东联公社;1984年政社分设,改称西溏行政村,属东联乡。

辖2个自然村。

原里弄巷村以驻地得名。

辖里弄巷、西园、上巷3自然村。

1949年5月后称里弄巷村,属望杏乡;1956年属东联乡;1958年公社化时与西塘村合并成立西塘大队,属东联管理区;1960年分出成立里弄巷大队;1961年属东联公社;1984年政社分设,改称里弄巷行政村,属东联乡;1992年撤、扩、并后为里弄巷村,属虹桥镇。

2019年5月,由原西塘村、里弄巷村行政区域合并成立本村(新西塘村)。

1949年解放后为港沿村,属望杏乡;1956年属东联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港沿大队,属东联管理区;1961年属东联公社;1984年政社分设,改称港沿行政村,属东联乡;1992年撤、扩、并后为港沿村,属虹桥镇。

1949年解放后为下村,属望杏乡;1956年属东联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埭下大队,属东联管理区;1961年属东联公社;1984年政社分设,改称埭下行政村,属东联乡;1992年撤、扩、并后为埭下村,属虹桥镇。

1949年解放后为凰岙村,属望杏乡;1956年属东联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凰岙大队,属东联管理区;1961年属东联公社;1984年政社分设,改称凰岙行政村,属东联乡;1992年撤、扩、并后为凰岙村,属虹桥镇。

1949年解放后为信岙村,属东联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信岙大队,属东联管理区;1961年属东联公社;1984年政社分设,改称信岙行政村,属东联乡;1992年撤、扩、并后为信岙村,属虹桥镇。

1949年解放后为小乌石村,属石桥乡;1956年并入东联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小乌石大队,属南阳管理区;1961年属南阳公社;1984年政社分设,改称小乌石行政村,属南阳乡;1992年撤、扩、并后为小乌石村,属虹桥镇。

原桥南村地处单板桥之南,故名。

清光绪《乐清县志》载名单板桥,属瑞应乡十六都一图;1949年5月后沿称单板桥村,属石桥乡;1956年并入东联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单板桥大队,属南阳管理区;1961年分桥南、桥北两大队,处单板桥南部,称桥南大队,属南阳公社;1984年政社分设,改称桥南行政村,属南阳乡;1992年撤扩并后为桥南村,属虹桥镇。

原桥北村地处单板桥之北,故名。

辖区清光绪《乐清县志》载名单板桥,属瑞应乡十六都一图;1949年5月后沿称单板桥村,属石桥乡;1956年并入东联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单板桥大队,属南阳管理区;1961年分桥南、桥北两大队,称桥北大队,属南阳公社;1984年政社分设,改称桥北行政村,属南阳乡;1992年撤扩并后为桥北村,属虹桥镇。

2019年5月,由原桥南村、桥北村行政区域合并成立本村。

2019年5月20日命名沿用至今。

原吴宅村以驻地得名。

1949年5月后为杏庄村,属望杏乡;1956年分设为吴宅村,属东联乡;1958年公社化时与潘宅村合并成立杏南大队,属东联管理区;1961年又从杏南大队中分出成立吴宅大队,属东联公社;1984年政社分设,改称吴宅行政村,属东联乡;1992年撤、扩、并后为吴宅村,属虹桥镇。

原田垟季村1949年5月后为杏庄村,属望杏乡;1956年分设为田垟村,属东联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田垟大队;属东联管理区;1961年属东联公社;1982年1月因重名,加姓氏更名为田垟季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改称田垟季行政村,属东联乡;1992年撤、扩、并后为田垟季村,属虹桥镇。

辖田垟1个自然村。

原周宅村以驻地得名。

1949年5月后为杏庄村,属望杏乡;I956年分设为周宅村,属东联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周宅大队,属东联管理区;1961年属东联公社;1984年政社分设,改称周宅行政村,属东联乡;1992年撤、扩、并后为周宅村,属虹桥镇。

辖周宅1个自然忖。

原潘宅村以驻地得名。

辖潘宅1个自然村。

1949年解放后为杏庄村,属望杏乡;1956年分设为潘宅村,属东联乡;1958年公社化时与吴宅村合并成立杏南大队,属东联管理区;1961年又从杏南大队分出自建潘宅大队,属东联公社;1984年政社分设,改称潘宅行政村,属东联乡。

2019年5月,由原吴宅村、田垟季村、周宅村、潘宅村行政区域合并成立本村。

原南村村以驻地得名。

辖南村1个自然村。

明永乐《乐清县志》载名南洋,属瑞应乡;清光绪《乐清县志》载名南垟、岭脚,属瑞应乡十五都三图;民国期间岭脚村逐步废弃,其地并入南村。

1949年5月后为称南阳南村,属东联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南村大队,属虹桥公社南阳管理区;1961年属南阳公社;1984年政社分设,改称南村行政村,属南阳乡;1992年撤、扩、并后为南村村,属虹桥镇。

原北村村以驻地得名。

辖北村1个自然村。

I949年5月后为南阳北村,属东联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北村大队;属虹桥公社南阳管理区;1961年属南阳公社;1984年政社分设,改称北村行政村,属南阳乡;1992年撤、扩、并后为北村村,属虹桥镇。

原下村村以驻地得名。

辖下村1个自然村。

辖区1949年5月后为下村村,属东联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下村大队,属南阳管理区;1961年属南阳公社;1984年政社分设,改称下村行政村,属南阳乡;1992年撤、扩、并后为下村村,属虹桥镇。

2019年5月,由原南村村、北村村、下村村行政区域合并成立本村。

原长山前村因地处长山山前得名。

1949年5月后为长山村,属望杏乡;1956年属东联乡;1958年公社化时从长山村分出,另立山前大队,属东联管理区;1961年属东联公社;1982年1月因重名,改为长山前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改称长山前行政村,属东联乡;1992年撤、扩、并后为下村村,属虹桥镇。

辖山前1个自然村。

原武宅村以姓得名。

辖武宅1个自然村。

1949年5月后为长山村,属望杏乡;1956年属东联乡;1958年公社化时分出自建武宅大队,属东联管理区;1961年属东联公社;1984年政社分设,改称武宅行政村,属东联乡;。

1992年撤、扩、并后为长山后村,属虹桥镇。

原下桥村以驻地得名。

1949年5月后称下桥村,属望杏乡;1956年属东联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下桥大队,属东联管理区;1961年属东联公社;1984年政社分设,改称下桥行政村,属东联乡;1992年撤、扩、并后为下桥村,属虹桥镇。

地处东干河、飞虹南路西侧,属虹桥平原水网地区。

原长山后村因地处长山北面而名。

辖山后1个自然村。

1949年5月后称长山村,属望杏乡;1956年属东联乡;1958年公社化时划出另立山后大队,属东联管理区;1961年属东联公社;1982年因重名,更名为长山后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改称长山后行政村,属东联乡;1992年撤、扩、并后为长山后村,属虹桥镇。

原塔桥村以驻地得名。

1949年5月后为塔桥村,属望杏乡;1956年属东联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塔桥大队,属东联管理区;1961年属东联公社;1984年政社分设,改称塔桥行政村,属东连乡;1992年撤、扩、并后为长山后村,属虹桥镇。

2019年5月,由原长山前村、武宅村、下桥村、长山后村、塔桥村行政区域合并成立本村。

原水坑村以驻地得名。

清道光《乐清县志》载名水坑,属瑞应乡十五都。

因村后山坑溪水流经村旁江河注入大河,方言亦称“溪”为坑,故名。

1949年5月后为水坑村,属望杏乡;1956年属东联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水坑大队,属东联管理区;1961年属东联公社;1984年政社分设,改称水坑行政村,属东联乡;1992年撤、扩、并后为水坑村,属虹桥镇。

原湾底村以村居山湾里得名。

1949年5月后为湾底村,属望杏乡;1956年属东联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湾底大队,属东联管理区;1961年属东联公社;1984年政社分设,改称湾底行政村,属东联乡;1992年撤、扩、并后为湾底村,属虹桥镇。

2019年5月,由原水坑村、湾底村行政区域合并成立本村。

原溪西村因处峃前溪之西侧,故名。

明永乐《乐清县志》载名获前,属山门乡;清光绪《乐清县志》载名峃前,属山门乡十七都二图;1949年5月后分峃前村为2村,本村处溪之西侧,名溪西村,属五权乡;1956年属东联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溪西大队,属五权管理区;1961年属五权公社;1981年属瑶岙公社;1984年政社分设,改称溪西行政村,属瑶岙乡;1992年撤扩并后为溪西村,属虹桥镇。

原溪东村因处峃前溪之东侧,故名。

与溪西行政村分辖1个自然村,独辖垟步桥1个自然村。

1949年5月后分峃前村为2村,处溪之东侧,名溪东村,属五权乡;1956年属东联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溪东大队,属五权管理区;1961年属五权公社;1981年属瑶岙公社;1984年政社分设,改称溪东行政村,属瑶岙乡;1992年撤扩并后为溪东村,属虹桥镇。

2019年5月,由原溪西村、溪东村行政区域合并成立本村。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