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点名说地名 > 大寨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3]

大寨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3]

杜庄村起源于东周,字肥,号晋阳,人口在唐宋时期最为繁多。

民国初,属乐平沾城镇辖。

1914年4月,属昔阳县沾城镇。

1918年,实行区村制,全县分4个区,属一区。

1938年5月,属昔东县一区辖。

1945年9月,全县分14个区,分属昔阳县一区、四区,其中一区驻地东关,四区驻地洪水。

1946年6月,调整为8个区,分属一区、二区,其中一区驻东关,二区驻杜庄。

1949年-1952年,属二区管辖,驻麻汇。

1953年-1957年属杜庄乡管辖,驻杜庄。

1958年-1983年属杜庄公社管辖,驻杜庄。

1984年属杜庄乡管辖,驻杜庄。

民国初,属乐平沾城镇辖。

1914年4月,属昔阳县沾城镇。

1918年,实行区村制,全县分4个区,属一区。

1938年5月,属昔东县一区辖。

1945年9月,全县分14个区,分属昔阳县一区、四区,其中一区驻地东关,四区驻地洪水。

1946年6月,调整为8个区,分属一区、二区,其中一区驻东关,二区驻杜庄。

1949年-1952年属二区管辖,驻地麻汇。

1953年-1957年属杜庄乡管辖,驻杜庄。

1958年-1983年属杜庄公社管辖,驻杜庄。

1984年属杜庄乡管辖,驻杜庄。

2002年该由原来的大寨乡、洪水乡、杜庄乡合并的大寨镇管辖。

由大寨镇管辖至今。

民国初,属乐平沾城镇辖。

1914年4月,属昔阳县沾城镇。

1918年,实行区村制,全县分4个区,属一区。

1938年5月,属昔东县一区辖。

1945年9月,全县分14个区,分属昔阳县一区、四区,其中一区驻地东关,四区驻地洪水。

1946年6月,调整为8个区,分属一区、二区,其中一区驻东关,二区驻杜庄。

1949年-1952年属二区管辖,驻地麻汇。

1953年-1955年属东沟乡管辖。

1956年-1957年属杜庄乡管辖,驻杜庄。

1958年-1983年属杜庄公社管辖,驻杜庄。

1984年属杜庄乡管辖,驻杜庄。

2002年该由原来的大寨乡、洪水乡、杜庄乡合并的大寨镇管辖。

由大寨镇管辖至今。

民国初,属乐平沾城镇辖。

1914年4月,属昔阳县沾城镇。

1918年,实行区村制,全县分4个区,属一区。

1938年5月,属昔东县一区辖。

1945年9月,全县分14个区,分属昔阳县一区、四区,其中一区驻地东关,四区驻地洪水。

1946年6月,调整为8个区,分属一区、二区,其中一区驻东关,二区驻杜庄。

1949年-1952年属二区管辖,驻地麻汇。

1953年-1955年属东沟乡管辖。

1958年属大寨人民公社管辖。

1959年-1983年属杜庄公社管辖,驻杜庄。

1984年属杜庄乡管辖,驻杜庄。

2002年该由原来的大寨乡、洪水乡、杜庄乡合并的大寨镇管辖。

由大寨镇管辖至今。

民国初,属乐平沾城镇辖。

1914年4月,属昔阳县沾城镇。

1918年,实行区村制,全县分4个区,属一区。

1938年5月,属昔东县一区辖。

1945年9月,全县分14个区,分属昔阳县一区、四区,其中一区驻地东关,四区驻地洪水。

1946年6月,调整为8个区,分属一区、二区,其中一区驻东关,二区驻杜庄。

1949年-1952年属二区管辖,驻地麻汇。

1953年-1957年属杜庄乡管辖,驻杜庄。

1958年属大寨人民公社管辖。

1959年-1983年属杜庄公社管辖,驻杜庄。

1984年属杜庄乡管辖,驻杜庄。

2002年该由原来的大寨乡、洪水乡、杜庄乡合并的大寨镇管辖。

由大寨镇管辖至今。

民国初,属乐平沾城镇辖。

1914年4月,属昔阳县沾城镇。

1918年,实行区村制,全县分4个区,属一区。

1938年5月,属昔东县一区辖。

1945年9月,全县分14个区,分属昔阳县一区、四区,其中一区驻地东关,四区驻地洪水。

1946年6月,调整为8个区,分属一区、二区,其中一区驻东关,二区驻杜庄。

1953年-1957年属杜庄乡管辖,驻杜庄。

1958年属大寨人民公社管辖。

1959年-1983年属杜庄公社管辖,驻杜庄。

1984年属杜庄乡管辖,驻杜庄。

2002年该由原来的大寨乡、洪水乡、杜庄乡合并的大寨镇管辖。

由大寨镇管辖至今。

民国初,属乐平沾城镇辖。

1914年4月,属昔阳县沾城镇。

1918年,实行区村制,全县分4个区,属一区。

1938年5月,属昔东县一区辖。

1945年9月,全县分14个区,分属昔阳县一区、四区,其中一区驻地东关,四区驻地洪水。

1946年6月,调整为8个区,分属一区、二区,其中一区驻东关,二区驻杜庄。

1949年-1952年属二区管辖,驻地麻汇。

1953年-1955年属北亩乡管辖。

1956年-1957年属杜庄乡管辖,驻杜庄。

1958年-1983年属杜庄公社管辖,驻杜庄。

1984年属杜庄乡管辖,驻杜庄。

2002年该由原来的大寨乡、洪水乡、杜庄乡合并的大寨镇管辖。

由大寨镇管辖至今。

清代以前属乐平县文苑郭庄都。

民国初,属乐平沾城镇辖。

1914年4月,属昔阳县沾城镇。

1918年,实行区村制,全县分4个区,属一区。

1938年5月,属昔东县一区辖。

1945年9月,全县分14个区,分属昔阳县一区、四区,其中一区驻地东关,四区驻地洪水。

1946年6月,调整为8个区,分属一区、二区,其中一区驻东关,二区驻杜庄。

1949年-1952年属二区管辖,驻地麻汇。

1953年-1955年属杜庄乡管辖。

1958年-1983年属杜庄公社管辖,驻杜庄。

1984年属杜庄乡管辖,驻杜庄。

2001年3月属大寨镇。

由大寨镇管辖至今。

民国初,属乐平沾城镇辖。

1914年4月,属昔阳县沾城镇。

1918年,实行区村制,全县分4个区,属一区。

1938年5月,属昔东县一区辖。

1945年9月,全县分14个区,分属昔阳县一区、四区,其中一区驻地东关,四区驻地洪水。

1946年6月,调整为8个区,分属一区、二区,其中一区驻东关,二区驻杜庄。

1949年-1952年属二区管辖,驻麻汇。

1953年-1957年属南冶头乡管辖,驻南冶头。

1958年-1983年属杜庄公社管辖,驻杜庄。

1984年属杜庄乡管辖,驻杜庄。

上元村自建村以来一直归杜庄管辖。

民国初,属乐平沾城镇辖。

1914年4月,属昔阳县沾城镇。

1918年,实行区村制,全县分4个区,属一区。

1938年5月,属昔东县一区辖。

1945年9月,全县分14个区,分属昔阳县一区、四区,其中一区驻地东关,四区驻地洪水。

1946年6月,调整为8个区,分属一区、二区,其中一区驻东关,二区驻杜庄。

1949年-1952年属二区管辖,驻地麻汇。

1953年-1957年属南冶头乡管辖,驻南冶头。

1958年-1983年属杜庄公社管辖,驻杜庄。

1984年属杜庄乡管辖,驻杜庄。

2001年撤乡并镇后归大寨镇管辖。

由大寨镇管辖至今。

民国初,属乐平沾城镇辖。

1914年4月,属昔阳县沾城镇。

1918年,实行区村制,全县分4个区,属一区。

1938年5月,属昔东县一区辖。

1945年9月,全县分14个区,分属昔阳县一区、四区,其中一区驻地东关,四区驻地洪水。

1946年6月,调整为8个区,分属一区、二区,其中一区驻东关,二区驻杜庄。

1953年-1957年属杜庄乡管辖,驻杜庄。

1958年属大寨人民公社管辖。

1959年-1983年属杜庄公社管辖,驻杜庄。

1984年属杜庄乡管辖,驻杜庄。

2002年该由原来的大寨乡、洪水乡、杜庄乡合并的大寨镇管辖。

由大寨镇管辖至今。

民国初,属乐平沾城镇辖。

1914年4月,属昔阳县沾城镇。

1918年,实行区村制,全县分4个区,属一区。

1938年5月,属昔东县一区辖。

1945年9月,全县分14个区,分属昔阳县一区、四区,其中一区驻地东关,四区驻地洪水。

1946年6月,调整为8个区,分属一区、二区,其中一区驻东关,二区驻杜庄。

1949年-1952年属二区管辖,驻地麻汇。

1953年-1957年属南冶头乡管辖,驻南冶头。

1958年-1983年属杜庄公社管辖,驻杜庄。

1984年属杜庄乡管辖,驻杜庄。

2002年该由原来的大寨乡、洪水乡、杜庄乡合并的大寨镇管辖。

2018年11月29日,昔政发(2018)98号,昔阳县人民政府关于同意撤并毛家山等18个行政村的批复。

西山村、黑土岩村、蔡岭村、张家峪村、四十亩村五村合并为松溪源村。

民国初,属乐平沾城镇辖。

1914年4月,属昔阳县沾城镇。

1918年,实行区村制,全县分4个区,属一区。

1938年5月,属昔东县一区辖。

1945年9月,全县分14个区,分属昔阳县一区、四区,其中一区驻地东关,四区驻地洪水。

1946年6月,调整为8个区,分属一区、二区,其中一区驻东关,二区驻杜庄。

1950年,调整为7个区,分属一区、二区,其中一区驻南关,二区驻麻汇。

1953年-1955年属虹桥关乡管辖。

1956年-1957年属闫庄窝乡管辖,驻闫庄窝。

1959年-1960年属大寨公社管辖,驻地南关。

1961年属大寨公社管辖,驻武家坪。

1962年-1967年属大寨公社管辖,驻大寨。

1968年,小南山、大南山由行政村变自然村。

1968年-1983年属大寨公社管辖,驻大寨。

1984年属大寨乡管辖,驻大寨。

2019年12月19日昔政发(2019)50号昔阳县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合并台沟村等58个行政村的批复。

大南山村、小南山村、虹桥村合并为红联村。

春秋属晋地。

明属乐平仙游乡昔阳都。

清嘉庆元年(1796年)乐平降县为乡,区划未变。

民国初年属古肥乡。

1914年,属昔阳古肥乡。

1918年,实行区村制,全县分4个区,属二区。

1938年5月,属昔东县。

1940年,昔东划为6个区,属六区,驻地峪掌。

1945年9月,昔东、昔西合并,全县分14个区,属昔阳十区,驻东冶头。

1946年6月-1952年属四区管辖,驻地东冶头。

1953年-1957年属界都乡管辖,驻北界都。

1958年属东冶头公社管辖,驻地东冶头。

1959年-1983年属界都公社管辖,驻北界都。

1984年属界都乡管辖,驻北界都。

2021年4月7日昔政函字(2021)16号昔阳县人民政府关于我县部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通知。

南界都村委划归大寨镇管辖。

明属乐平怀仁乡黄岩都,驻黄岩。

清沿明置。

民国初年属乐平皋落乡,驻皋落。

1914年,属昔阳皋落。

1918年,实行区村制,全县分4个区,属三区。

1938年5月,属昔东县。

1940年,属一区,驻有子峪,辖23村。

1945年9月,昔东、昔西合并,全县分14个区,属昔阳八区。

1946年6月,调整为8个区,属三区,驻赵壁,辖41村。

1949年-1952年属三区管辖,驻赵壁。

1953年-1957年属凤居乡管辖,驻凤居。

1958年属赵壁公社管辖,驻地赵壁。

1959年属凤居公社管辖,驻凤居。

1960年-1983年属凤居公社管辖,驻凤居。

1984年属凤居乡管辖,驻凤居。

2001年3月,赵壁乡、凤居乡、白羊峪合并称赵壁乡,辖40个村民委员会。

2021年4月7日昔政函字(2021)16号昔阳县人民政府关于我县部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通知。

赵壁乡的凤居村委会划归大寨镇管辖。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