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坡镇双凤社区距苍溪县城98公里,幅员面积7.6平方公里,辖7个居民小组,人口1064户,2408人。其中非农业户467户,777人,农业户597户,1631人。双凤社区以生产与生活并重,暨经济、文化、环境与社区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思想,努力打造美丽的社区人文环境与人居环境。辖区与AAAA级国家森林公园接壤,辖区内建有400亩猕猴桃产业园区、及生猪、土鸡、蛋鸭专业养殖场3家的特色产业带,建有现代农业园区200吨气调库一座,场镇污水处理站及污水管网项目已实施竣工,场镇设施不断完善。场镇居民生活丰富多彩,广场舞、健身操常态化开展,群众精神面貌饱满,生活态度积极乐观,乡风淳厚质朴。 |
双石社区位于高坡镇南部,幅员面积7.6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53亩,林地面积3547亩,全村辖11个居民小组,城镇人口180户241人,农业人口591户1883人,汉族,收入以外地务工和务农为主。村委会驻地关山包,距政府驻地约5.7千米。境内以中山为主,平均海拔779.401米。土壤系黄壤,主导产业以传统种养业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脆红李、猕猴桃、玉米大豆套种。养殖肉兔,生猪,鸡鸭等产业。境内有学校1所,卫生院1所。 社区以家庭农场,庭院经济带动周边群众发展产业促进乡村振兴。1951年成立人民政府,为双石村,属土门乡;1958年政社合一,改为双石大队,属土门人民公社;1967年改为利民大队;1981年地名普查重名,改为双石大队,属双石人民公社;1984年政社分社,复名双石村,属双石乡;1992年撤乡建镇,属高坡镇;1994年9月双石单列恢复建乡,属双石乡;2005年4月撤销双石乡并入高坡镇,属高坡镇。2020年乡镇村级建制调双石村、珍子村和茯苓村合并为双石社区。 |
三垭社区位于高坡镇人民政府驻地东南部,东界文白山乡宝顶村,南连天螺村,西接珍子村,北邻桑茨村。总面积约5.1平方千米,现住有214户,1147人,汉族,收入以外地务工和务农为主。下辖6个村民小组,村委会驻地寨子垭垭,距政府驻地15千米。境内以丘陵为主,土壤系黄棕壤,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玉米、水稻、红苕、小麦,副业养殖生猪、鸡、鸭。特色产业有红心猕猴桃,肉羊养殖。 1951年成立人民政府,为刘家村,属土门乡;1958年政社合一,改为三垭大队,属土门人民公社;1967年改为跃进大队;1981年地名普查重名,改为三垭大队,属双石人民公社;1984年政社分社,复名三垭村,属双石乡;1992年撤乡建镇,属高坡镇;1994年9月双石单列恢复建乡,属双石乡;2005年4月撤销双石乡并入高坡镇,属高坡镇。2020年乡镇村级建制调整同意保留三垭村。 |
天关村位于高坡镇人民政府驻地东南部。东界白山乡,南连双庙村,西接双石社区,北邻三垭村。总面积4.88平方千米,现住有414户,1331人,汉族,收入以外地务工和务农为主。下辖8个村民小组,村委会驻地天螺蛳,距政府驻地约20千米。境内以丘陵为主,平均海拔760米,土壤系黄棕壤,有耕地2174亩,林地面积3324亩。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土豆、玉米、水稻、红苕、小麦,特产猕猴桃,副业养殖生猪、鸡、鸭。1951年成立人民政府,为关圣村,属土门乡;1958年政社合一,改为天螺大队,属土门人民公社;1967年改为勇敢大队;1981年地名普查重名,改为天螺大队,属双石人民公社;1984年政社分社,复名天螺村,属双石乡;1992年撤乡建镇,属高坡镇;1994年9月双石单列恢复建乡,属双石乡;2004年“强村并组”关圣村、天螺村合并为天关村;2005年4月撤销双石乡并入高坡镇,属高坡镇;2006年村(居)委会区域调整,撤销天关村,恢复原关圣村、天螺村建制。2020年乡镇村级建制调整天螺村和关圣村合并为天关村。 |
柏垭村位于高坡镇人民政府驻地西南部,东界高坡镇玉帝村,南连东溪镇陈干村,西接东溪镇石驹村,北邻高坡镇黄松村,全村幅员面积7.8平方公里,辖8个村民小组,615户2183人,村委会驻地刘家湾,距政府驻地4.2千米。境内以丘陵为主,土壤系黄棕壤,有耕地3359亩,林地面积8341亩。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玉米、水稻、小麦,特产李子、猕猴桃,副业养殖生猪、鸡、鸭。建有350亩青脆李产业园,250亩红心猕猴桃产业园,1000平方米肉牛养殖场1个,300平方米肉羊养殖场1个,50亩中药材产业园1个,50亩高山有机蔬菜产业园1个。隋代始属隆州;民国属南江县第二行政督察区高黄乡;民国24年5月后属四区、高黄乡(联保);1951年成立人民政府,为严家村,属高坡乡;1961年改为燎原大队,属高坡人民公社;1981年地名普查重名改为严家大队;1984年政社分社,改为严家村,属高坡乡;1992年10月撤乡建高坡镇,属高坡镇。2020年乡镇村级建制调整严家村和柏木村合并为柏垭村。 |
一、基本情况青寨村位于高坡镇以西7公里,距苍溪县城94公里,幅员面积约6.8平方公里,全村共有耕地2794.95亩。森林覆盖百分之80以上。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共542户1847人,现有党员47名,其中女党员8名。村两委班子成员共6人。经济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和劳务输出为主。二、主要特色特点我村主要以种养业为主,主要种植粮油,蔬菜,经济林木等,养殖有生猪,肉羊,小家禽等。现能年种植粮油2000余亩,年种植高坡特产土豆600余亩,蔬菜500余吨,中药材种植300余亩,猕猴桃种植基地一个,大型规模养殖场一个,肉羊养殖场一个。我村4G网络实现全覆盖,宽带网络入户率90%以上,天燃气入户达率85%,电网全覆盖,年共硬化村组道路16.8公里,硬化路覆盖百分之85%,硬化路入户率70%,全村安全饮水3处,山坪塘42口,群众全部实现自来水入户。 |
高坡镇黄松村位于高坡镇人民政府驻地西部,东邻青寨村,南连柏垭村,西邻望金村,北邻英明村。总面积10.4平方公里,现住有420户,1462人,汉族,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以外地务工和务农为主。下辖6个村民小组,村委会驻地于苦莲嘴地界,距政府驻地4.3千米。境内以丘陵为主,土壤为黄棕壤系,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玉米、水稻、红苕、小麦,副业养殖生猪、鸡、鸭。黄松村建立猕猴桃种植家庭农场5个,新殖建设猕猴桃园300亩,新殖建设药材园260亩,土地整理规划建设500亩,建生猪养殖场4个,年出栏量1200余头,规模肉牛羊养殖场2个,其中,肉牛年出栏量150余头、肉羊年出栏量300余头,建立养鸡场3个,规划建设养鸡场一个占地面积1400亩,年出栏量65000余只,以大户带小户的种养模式促进群众增收。隋代始属隆州;民国属南江县第二行政督察区高黄乡;民国24年5月后属四区、高黄乡(联保);1951年成立人民政府,为大柏村,属高坡乡;1958年政社合一,改为幸福大队,属高坡人民公社;1981年地名普查重名改为黄荆大队;1984年政社分社,改为黄荆村,属高坡乡;1992年10月撤乡建高坡镇,属高坡镇。2020年乡镇村级建制调整同意松岭村和黄荆村合并为黄松村。 |
柳溪村座落于苍溪县北部山区、高坡镇东北部、东与黄猫垭镇相邻、南与红岩村、东溪小龙村相邻,西与旺苍县张华镇、黄洋镇相邻,北国家森林公园三溪口相邻,距离苍溪县城120公里,距高坡镇政府15公里,由柳河村与柳溪村合并而成,辖10个村民小组,全村幅员面积13.5平方公里,有农业人口598户1782人,2022年集体经济收入3.7万元。全村有党员75人,其中女性5人,入党积极分子3人,设党总支部1个,党小组3个。本村主要发展高质量有机粮油与原生态养殖的特色产业,一是回引本村有志青年返乡创业,新建生态养殖场2个,有效带动养殖业发展。二是户办产业基本达到一户一园,户户都有生态养殖,确保群众持续增收。三是村专业合作社联系省内外企业搭建信息平台,组织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工,确保群众就业增收。四是创办集体经济合作社1个,以生态养鱼为主,为集体经济稳增创收起到明显效果。为村脱贫户脱贫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
1.基本情况大湾村位于高坡镇东部,距高坡场1公里,全村幅员面积7.2平方公里,辖8个村民小组,全村有农业人口648户2103人,脱贫户80户283人,监测户1户1人。贫困发生率为13%。全村有易地扶贫搬迁户20户68人,目前已搬迁入住20户68人;有低保户85户、五保户6户、残疾人71人。2.脱贫历程(1)在户脱贫方面,,2015年脱贫64户240人,2018年脱贫5户17人,2019年脱贫12户38人。(2)通村硬化路8公里,于2015年10月达标,通组路硬化22.9公里。(3)原普济村道路加宽1.41公里;(4)大湾村八组新标改堰塘1口;(5)2022年全村共种植油菜2000余亩,计划人均增收800元。(6)集体经济方面,主要通过光伏发电等渠道壮大集体经济,现在全年收益1.4万元(已到集体经济账户),人均达到6元。(3)2017年建成达标卫生室,面积50平方米,有村医辜健、刘尚旭常年坐诊。(4)文化室于2017年建成,面积60平方米,图书2800册,体育健身器材2套。(5)村村通广播覆盖全村8个村民小组。村委会于2017年通宽带,有电脑3台,可供村民上网查阅惠农信息。3.主要做法在助推群众增收方面。发展了剑门土鸡、脆红李等产业,带动全村群众参与其中,其中,带动贫困户81户284人。参加各项就业培训,有51户187人贫困户实现稳定就业。在完善基础设施方面。脱贫攻坚以来,交通、水利基础设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全村共新建村组道公路22.9公里,改建山坪塘16口,渠系6公里,新建防旱池12口,集中饮水7处。在改善人居环境方面。易地搬迁20户,68人,危旧房改造31户,改厕改厨468户,硬化院坝498户,硬化入户路498户。加强村民精神文明建设,开展乡风文明培育行动。在培育新风正气方面。大力培育文明新风,评选好公婆、好媳妇、好妯娌等6名。大力开展“环境大提升”活动,引导群众养成良好习惯,实现房前屋后庭院化、村落民居整洁化。4.成果巩固为了进一步做好全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工作,大湾村坚持标准不降,力量不减,以扎实过硬的作风做好脱贫攻坚巩固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做以下工作安排:(1)大力发展剑门关土鸡产业,贫困户户平30只,非贫困户户平20只。(2)大力发展高山翠红李,户平1个产业园。(3)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猕猴桃,肉牛羊等产业。根据各户意愿,各方举措,使脱贫户增收。(4)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三类户”严格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工作,对标对表,进一步落实好各项帮扶举措,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提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后续工作。 |
玉帝村位于高坡镇南部,村级建制调整由原代庙村、玉帝村(2014年精准识别为贫困村)、水龙村合并。全村幅员面积1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397亩。辖12个村民小组,现有农业人口649户,2028人。脱贫户93户311人,监测户6户19人(其中:边缘易致贫户5户14人,突发严重困难户1户5人)。全村有低保户55户,保障对象90人、五保户对象9户、重病户对象10户、独居老人户对象3户、残疾人对象79人。 |
竹梨村位于高坡镇人民政府驻地东南部,东与黄猫垭镇呈元村接壤,南连白山乡宝寨村,西接高坡镇云桑村,北邻黄猫垭镇方水村。幅员面积12.5平方千米,辖8个村民小组,现有603户,2080人。村委会驻地圆山包,距政府驻地8千米。境内以丘陵为主,土壤系黄棕壤,有耕地4105.47亩,林地面积4338.75亩。主要收入以外地务工和种植粮油为主。建有猕猴桃产业园500亩,油茶产业园200亩,年出栏100头肉牛以上养殖场2个。建有集康养、旅游、农业观光、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1000亩,其中竹梨大酒占地面积3000余平方米。隋代始属隆州;民国属南江县第二行政督察区高黄乡;民国24年5月后属四区、高黄乡(联保);1951年成立人民政府,为园山村,属高坡乡;1958年政社合一,改为竹林大队,属高坡人民公社;1961年改为万里大队;1981年地名普查重名改为竹林大队;1984年政社分社,改为竹林村,属高坡乡;1992年10月撤乡建高坡镇,属高坡镇;2004年“强村并组”竹林村、梨树村合并为竹梨村;2006年村(居)委会区域调整,撤销竹梨村,恢复原竹林村、梨树村建制。2020年乡镇村级建制调整竹林村和梨树村合并为竹梨村。 |
红寨村位于高坡镇南部,距镇政府12公里。全村幅员面积6.7平方公里,辖7个村民小组,有农业人口418户1228人,其中外出务工人员约750人,有低保户38户、特困户5户。2022年人均纯收入12000元。村容村貌相对整洁,水 电 路 气 通讯等基础设施相对健全。发展制约因素及有利条件;本村发展的有利因素是土地肥沃,适合发展果树产业及渔业养殖。不力因素是群众文化素质低下,不懂得先进的经营理念,村民思想相对保守 落后合作意识不强,在发展致富上缺少技术,缺少资金。发展方向及需要帮扶解决的问题:面对本村发展的有利条件的实际情况,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创造性发展本村经济。 |
一、基本情况红岩村位于高坡镇人民政府驻地西北部,现属高坡镇。东界双凤村,南连青庙村,西接东溪镇土寨村,北邻龙洞乡柳溪村。总面积6平方千米,现住有359户,1154人,汉,其收入主以外地务工为主。下辖5个村民小组,村委会驻地红岩村四组位置(蒋家坝),距政府驻地2.6千米。境内以低山为主,平均海拔约990米,土壤系黄棕壤,有耕地面积1869.4亩,林地面积7800亩。二、主要特色我村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玉米、水稻、油菜、小麦,其土豆盛产。现也有大部分农户种植中药材,副业养殖生猪、鸡、鸭。三、历史由来隋代始属隆州;民国属南江县第二行政督察区高黄乡;民国24年5月后属四区、高黄乡(联保);1951年成立人民政府,为红岩村,属高坡乡;1958年政社合一,改为红岩大队,属高坡人民公社;1984年政社分社,复名红岩村,属高坡乡;1992年10月撤乡建高坡镇,属高坡镇。2020年苍府函[2020]39号乡镇村级建制调整同意保留红岩村。 |
2004年云岩村、桑茨村合并,新村取“云”“桑”二字得名云桑,故名。1951年为云岩村,属土门乡;1958年政社合一,改为桑茨大队,属土门人民公社;1967年改为团结大队;1981年地名普查重名,改为桑茨大队,属双石人民公社;1984年政社分社,复名桑茨村,属双石乡;1992年撤乡建镇,属高坡镇;1994年9月双石单列恢复建乡,属双石乡;2004年“强村并组”桑茨村、云岩村合并为云桑村;2005年4月撤销双石乡并入高坡镇,属高坡镇;2006年村(居)委会区域调整,撤销云桑村,恢复原桑茨村、云岩村建制;2020年将桑茨村和云岩村合并为云桑村,办公地点为原桑茨村村委会。 云桑村:由原云岩、桑茨等2村合并而成,位于高坡镇政府以南5公里处,东有竹梨村,南靠干龙洞,西依水龙洞,北有二郎关水库,辖9个组,222户,797人,幅员2.9平方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