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农业农村部办公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美丽宜居村庄创建示范工作的通知》(农办社〔2022〕11号)和《关于开展2023年美丽宜居村庄申报认定工作的通知》(农办社〔2023〕1号)要求,依照《安徽省农业农村厅 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开展美丽宜居村庄申报认定工作的通知》(皖农社函〔2023〕226号),在各地自主申报的基础上,省农业农村厅会同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经材料初审和专家评审,拟认定肥东县长临河镇四顶社区等365个村为省级美丽宜居村庄。 |
北岸村隶属黄山市歙县东南部的北岸镇,距北岸镇政府所在地大阜不到1公里,距歙县县城仅18公里,自古以来就是徽杭线上的交通要道。地形气候以中低山和丘陵地貌为主,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为北岸镇耕地、林地的主要集中地之一,粮食基本实现自给,劳动力资源丰富。历史渊源华源河流经北岸地段,因此古人称之为“北溪河”,河的南岸大阜桥(原名衍庆桥),北边即是“延陵北溪”,因此……。 |
定潭村:坐落在深渡镇区东部,位于昌源河畔,至歙县县城25公里,距徽杭高速歙县金山道口18公里,处于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新安江山水画廊、昌溪古村落、阳产土楼及北岸景区等四个景区的交汇点。定潭村面积525.95公顷,共有耕地602亩,林(园)地5787亩,水面200亩。全村辖4个自然村、共534户,1578人。……。 |
棠樾村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棠樾村是鲍氏村落,历代以经商为生。并以牌坊群而闻名于世,牌坊群由7座牌坊组成,以忠、孝、节、义的顺序相向排列,分别建于明代和清代,都是旌表棠樾人的忠孝节义的。在牌坊群旁,还有男女二祠,建筑规模宏大,砖木石雕特别精致,近年已修复如旧。 中国牌坊博物馆也在这里筹建。主要牌坊:鲍灿孝行坊、慈孝里坊、鲍文龄妻汪氏节孝坊、乐善好施坊、鲍文渊继吴氏节孝坊、鲍逢昌孝子坊、鲍象贤尚书坊……。 |
齐云山镇岩前村位于国家风景名胜区—齐云山脚下,是齐云山镇政府所在地。皖赣铁路和慈张线穿村而过,东距县城15公里,西距世界文化遗产地—西递、宏村21公里,北距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黄山风景名胜区46公里,交通便捷,地理优势十分优越。岩前村辖12个村民组,500余户,2000余人。山场面积13665亩,耕地面积1100亩。2006年初被评为市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广告>设示范村,以发展种植、养殖和二、三……。 |
黄村是一个千年古村,这是山水与人文景观结合最完美的地方。它位于休宁县城南15公里处,紧靠休婺公路,全村6个村民组,213户,823人,辖区面积5.3平方公里,其中水田840亩、茶园1600亩,山林5200亩,以粮、林、茶三大经济为主。现保存有众多明、清、民国三朝时代的古民居,特别是建于明嘉靖年间的进士第、中宪第、黄村小学、月池塘。还有荫馀堂、上门厅、男祠、女祠、乡贤里、尼姑庵、关帝庙、牌坊群等众多……。 |
因明代迁居来此,且四周梓树多,地势四周高中间凹,得名梓坞,又因村委会驻地于此,故得名梓坞村村民委员会。清代隶属婺源县浙源乡;民国期间隶属婺源县浙东乡;1950年2月随之划归休宁县;1955年隶属板桥乡;1958年大公社时期隶属五星人民公社板桥大队;1961年设立板桥公社,同年建梓坞大队;1983年因体制改革,置板桥乡,改置梓坞村,隶属板桥乡至今。梓坞村辖区总面积17平方公里,耕地1050亩,山场2……。 |
茗洲村位于率水河旁,居住集中,东北与祁门县凫峰乡相连,距凫峰乡仅有5公里。是“屯绿”极品茗洲茶产区,著名的徽州教科书“葆和堂”就建于村中间,是茗洲村两委所在地,与镇政府相距7公里,村内2所初小,村口是茗洲大桥,为2孔石拱桥,茗洲水电站正对着村口,300亩毛竹林示范基地坐落于村边,有百余亩的阔叶林,四周青山合拱,竹树环合,村头村尾满是碧绿茶园,2001年4月18日,德国茶叶专家威廉·劳斯到茗洲茶园后……。 |
一、地理位置古楼村交通便利位于G205高速沿线,距黄山风景区110余公里,距黄山市政府55公里,距休宁县城70余公里。二、自然环境古楼村属山区地型,境内山峦起伏,一年四季温和湿润,属亚热带湿润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林业资源极为丰富,森林覆盖率达到95%。 三、资源状况全村总面积11002亩,林地15632亩,毛竹2800亩,木材蓄积量达32万立方米,现有茶园3166亩,其中有机茶620亩。 四……。 |
瑯斯状元村是一个以乡村旅游文化产业为支撑的省级美好乡村示范村。全村辖6个村民组,1110人,土地总面积7598亩,其中耕地面积741亩,山场面积6857亩,植被覆盖率达95%以上。近年来,村“两委”班子围绕“生态立村、旅游兴村”的发展思路,因地制宜、科学规划、能人返乡、典型带动,扎实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全面掀起绿色质量提升热潮,加快实施改徽建徽项目,依托乡村旅游发展,以有机茶叶及菊花产业发展为支撑,……。 |
西递村位于安徽省黄山山脉南麓的黟县东源乡,距县城东8公里,黟城至潭口公路从村庄西北经过。西递古民居保存基本完整,建筑风格在徽派中独树一帜,且工艺精湛,三雕(石雕、木雕、砖雕)精美,又以石雕见胜,这些不仅是研究清代民居建筑的实物,又是研究明清以来徽商社会经济形态、建筑史和艺术史的资料,被誉为明清民居博物馆、东方文化的宝库、世界上保护最完好的古民居建筑群、世界上最美的村镇。坐落于黄山南麓的西递,距黄……。 |
雉山村又名卢村,位于黟县北部,地处交通要道羊栈岭南侧,距宏村仅二公里,是以卢姓为主聚居的古村落。卢村以规模宏大、雕刻精美的木雕楼群而著称,木雕楼享有中国木雕第一楼之誉。 雉山村全村510户1460余人,下属12个村民组,是一 个以农业为主,蚕桑、茶、林业、毛竹、旅游等多业并举的大村。全村土地面积42270亩,其中水田646亩,旱地266亩,茶园3172亩,桑园588亩,山场37600亩。卢村靠山临……。 |
塔川村位于黟县县城东北部15公里处,距宏村景区3公里,这里属于江南丘陵典型风貌,依山傍水,群山环抱,山高林密,翠竹郁郁葱葱,四季鸟语花香,常年云雾缭绕,环境十分诱人。全村辖14个村民小组,420户,1183人。全村总面积8.6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336亩,林地14600亩。主导产业为粮食、蚕桑、养殖、茶叶、林业、旅游;第三产业以家庭农家乐和劳务输出为主,随着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使村民转变了经营理念……。 |
宏村镇屏山村位于黟县东北部,距县城4公里,素有“小桥流水,人杰地灵”之美称,又名九都村、舒村。黟金公路和北屏公路在此交会。全村有十一个村民组,360户,1115人。 聚族而据的舒氏相传是伏羲九世孙叔子的后裔,唐末自庐江南迁,三个兄弟,遵祖训“逢长而居”,分别定居在歙县长龄桥、黟县长演岭和长宁里屏山村。屏山村自古有“三千烟灶,五里长街”之说,鼎盛时期,全村支丁一千多人口,有十二条街、六十条巷、二十四……。 |
因村中有潭水,终日有声,得名响潭,又故得名响潭村村民委员会。1956年春属柯潭乡;同年10月属潭坊乡;1957年3月属塔坊乡;1958年属祁红公社塔坊管理区;1961年划属塔坊公社,建立响潭大队;1983年体制改革,置塔坊乡响潭村;2014年塔坊乡撤乡建镇,响潭村属其至今。响潭村:地处祁平公路沿线,辖朱溪、洪村、佐坑、响潭、日光5个村民组,总人口1306人。……。 |
因其为响应大跃进口号,命名为红旗村,且原村委会驻地在此,故得名红旗村村民委员会。原属箬坑乡;1958年属箬坑管理区;1961年成立箬坑公社,建红旗大队;1983年体制改革,复置箬坑乡红旗村,属箬坑乡至今。红旗村:位于箬坑乡西部,村域面积28.91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42885亩,茶园面积6818亩,耕地约50亩。整个村形为一条30华里的峡谷。下辖红光、红安、星桥、杨塘、外中、里中、老屋基、冯家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