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4月,实行政、社分设,复建乡、村政权,乡(镇)辖村民委员会,村以下建村民小组,分别改为花桥村、放马坪村、红峰村。 1991年撤区、撤小乡并大乡,三村都划入城关镇。 1999年依据黔府函〔1999〕222号批复文件,城关镇更名龙场镇。 2013年依据修府函〔2013〕244号批复文件,将原放马坪、花桥村和红峰三个村合并建立新的放马坪村。 2020年依据黔府函〔2020〕63号文件,撤销龙场镇,设立龙场街道和阳明洞街道,放马坪村归属龙场街道管辖。 |
元属贵州等处蛮夷长官司;明洪武五年(1372年)属水西地,明末属敷勇卫直辖地;清康熙二十六(1687年)年属至孝里五甲(岩上、中哨);民国四年(1915年)八月属中南区三保(大中哨、小中哨、岩上)。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属第一区(区地:龙冈镇)中哨乡。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属直辖区王官联保中哨保。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属阳明乡(驻地:王官)中哨保;解放后,1949年11月24日属乌栗区阳明乡(驻地:路家河),县隶属贵阳专区。 1950年4月乌栗区改为城关区,8月按序号名区,属第一区(驻地:龙场)阳明乡(驻地:路家河),成立中哨农协会。 1952年4月进行民主建政,缩小乡的规模,建王官乡,划入第一区王官乡(驻地:王官),村人民政府改为村民委员会,同年茶田从贵筑县白云区麦架乡摆茅村析出,划入中哨村,称茶田组,11月19日,县改隶属贵定专区。 1953年5月再次缩小乡的规模,新建中哨乡,属第一区中哨乡,成立互助组,10月龙场镇改名城关镇。 1954年4月小乡并大乡,撤中哨乡并入王官乡,同年杨寨由乌当区划入王官乡。 1955年11月,复按地名称贷区,属城关区王官乡。 1956年2月大小复划小乡,成立中哨乡(包括中哨坝、岩上、中哨、茶田、鹅颈冲、杨寨),4月18日县改隶属安顺专区,8月小乡并为大乡,并入王官乡。 1957年析中哨乡原辖区,分别建立中哨、马口、茶田、杨寨、鹅颈冲等5个高级社。 1958年2月24日省人委(58)省办吴字第119号《关于划分贵阳市郊区行政区划的批复》鹅颈冲从修文县王关乡析出,并入乌当区,9月,改置人民公社,取消区、乡建制,全县建“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城关镇更名阳明公社,属阳明公社(驻地:城关)王官管理区,管理区下置生产队,分别更名马口生产队、中哨生产队,12月29日县改属贵阳市。 1961年6月,恢复区的建置,改管理区为公社,生产队改称生产大队,生产小队改称生产小队,属城关区(驻地:城关)王官公社马口大队和中哨大队。 1963年1962年10月21日县改隶属安顺地专区。 1966年王官公社更名东方红公社,茶田并入马口,并更名红专大队,中哨更明为红卫大队,同时中哨坝从中哨大队析出,命名为畜牧场大队。 1975年都分别更名马口大队和中哨大队。 1981年1月,全县区划调整,分别更名为马口村、中哨村,都属城关区王官公社。 1982年10月,经报省人民政府批准,东方红公社恢复原名王官公社。 1983年3月,县政府以修府(1983)10号文件,红专大队更名为马口大队,红卫大队更名中哨大队。 茶田从马口划出,更名茶田大队。 1991年撤区并乡,撤王官公社,并入城关镇,都属城关镇。 1996年县改隶属贵阳市。 1999年9月城关镇更名龙场镇。 2013年依据修府函〔2013〕244号批复文件,原马口和中哨两个村合并建立马哨村,2014年根据修府函〔2014〕128号批文将马哨村改名为龙桂村。 2020年依据黔府函〔2020〕63号文件,撤销龙场镇,设立龙场街道和阳明洞街道,龙桂村归属龙场街道管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