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点名说地名 > 西洪乡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西洪乡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清顺治十年(1654),司姓逃荒至此,后成村,取名司庄。清康熙二十六年(1688),马姓逃荒至此,后人口增多,形成村庄,取名马庄。后两庄相连各取首字遂名。
明朝郡马冀景从西山运来大批红石,在上蔡境内洪河上修建了两座红石桥,即东红桥、西红桥。后因两座桥都在洪河之上,后人将红字写成了洪字。该桥居西,故称西洪桥。
明洪武年间,王氏祖先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后于村东北角建一关帝庙,村以庙名。
清顺治元年(1644),胡氏祖先由大路李乡大胡迁此建村,取名胡庄,因方言中“胡”与“和”谐音,演为小和庄。
清乾隆元年(1836),曹姓由本县麦仁店迁此定居,继有王姓从杨集迁此建村,两庄相连,取名曹王。
寇氏祖先于明成化年间,从山西洪洞县寇家洼迁蔡,择居于洪河之阴,取村名寇庄。
清康熙三十八年(1700),石、刘二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于火神庙堂附近,以石姓和庙堂取村名石堂。
明洪武年间,始祖宋杰贞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宋庄。
明洪武三年(1370),朱姓迁此建村取名朱庄。清光绪三年(1877),宋庄赵姓析出一支,移居洪河北岸建村取名河涯赵。取“朱”“赵”两姓得名。
明代,陈氏祖先兄弟三人由山西洪洞县迁定居,后更名为新陈庄,故名。
明洪武三年(1370),常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因建村于一坡中,命名坡常。
明永乐三年(1406),武元辅带两儿子从山西洪洞县首迁亭莹寺(今商水县辖)定居,后元辅分别为二子各建庄园一处,长子庄园居北为“北大武”,次子庄园位南曰南武庄,简称武庄。
明洪武三年(1370),李姓兄弟三人从龙门县西门里,迁至河南,择三地定居,老大卜居于洄浀河的一个埠口嘴旁,故名嘴李。
过去村四周有坚固围墙,匪徒多攻未破,人们取村名为固村。
很早前就有姓董的居此,形成村落,人称董庄,后因与华陂公社董庄大队重名,因在南,故更名为南董。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