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点名说地名 > 威远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2]

威远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2]

1949年解放后属4区(驻地威远堡)称行政村。

1953年属4区(驻地威远堡)肖家村乡,称行政村。

1956年撤区划乡,属威坪堡乡,并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称东刘家窑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8年左云、右玉两县合并,属左云县飞跃人民公社(驻地威远堡)称农业生产大队。

1961年复右玉县属威远堡人民公社,仍称生产大队。

1984年9月建立威远堡镇人民政府,同时成立刘家窑村委会至今。

2001年撤乡并镇,隶属威远镇,仍称刘家窑村民委员会。

2020年4月27日行政村合并村委会建制的批复,王家堡、郭家堡和北十里铺并入后堡村,同时后堡村更名为辛堡村,成立辛堡村民委员会至今。

隶属威远镇。

2002年12月版《朔州地名志》中记载:为新建村,由本镇孤山子、燕家堡、燕家窑、南樊家窑、崔家窑、孙家湾、高家辛村、解家窑半个自然村搬迁组建。

经右玉县批准成立威东村民委员会。

1949年解放后至1977年前,该村仅有遗址,无人居住。

1977年由石香炉迁来住户,属威远堡人民公社进士湾生产大队,称中陵小队。

1984年建立威远堡人民政府,同时成立中陵村委会。

2001年撤乡并镇,隶属威远镇,仍称中陵村民委员会。

2017年设立康平村,隶属威远镇,2020年行政村撤并范家堡并入康平村。

目前范家堡、燕家窑、玉成庄3个自然村。

仍称后所堡村民委员会,隶属威远镇。

1949年解放后属4区(驻地威远堡)称行政村。

1953年属4区(驻地威远堡)肖家村乡,称行政村。

1956年撤区划乡,属火烧洼乡,并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称滴水沿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8年左云、右玉两县合并,属左云县灯塔人民公社(驻地梁家油坊)称生产大队。

1961年复右玉县属杨家村人民公社,滴水沿生产大队。

1972年公社迁驻白头里,人称杨家村人民公社及成产大队。

1983年10月15日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白头里人民公社。

1984年9月建立白头里乡人民政府,同时成立该村委会至今。

2001年撤乡并镇,隶属白头里乡,仍称滴水沿村民委员会。

2021年撤乡并镇,滴水沿隶属威远镇。

1949年解放后属4区(驻地威远堡)称行政村。

1953年属4区,称行政村。

1956年撤区划乡,属火烧洼乡,并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称西史村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8年左云、右玉两县合并,属左云县灯塔人民公社(驻地梁家油坊)称生产大队。

1961年复右玉县属杨家村人民公社,西史村生产大队。

1972年公社迁驻白头里,仍称杨家村人民公社,仍称成产大队。

1983年10月15日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白头里人民公社。

1984年9月建立白头里乡人民政府,同时成立该村委会至今。

2001年撤乡并镇,隶属白头里乡,仍称西史村村民委员会。

2021年乡镇区划调整批复决定,西史村并入威远镇。

1949年解放后属1区(驻地新庙子)称行政村。

1953年属4区(驻地威远堡)辛窑子乡,仍称行政村。

1956年撤区划乡,属丁家窑乡,并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称常坪窑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8年左云、右玉两县合并,属左云县飞跃人民公社,(驻地威远堡)称生产大队。

1961年复右玉县属丁家窑人民公社,仍称生产大队。

1984年9月建立丁家窑乡人民政府,同时成立该村民委员会至今。

2001年撤乡并镇,隶属丁家窑乡,仍称常坪窑村民委员会。

2021年撤乡并镇,常坪窑村隶属威远镇,仍称常坪窑村民委员会。

1949年解放后属4区(驻地威远堡)称行政村。

1953年属4区(驻地威远堡)后胡彩沟乡,仍称行政村。

1956年撤区划乡,属丁家窑乡,并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称前胡彩沟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8年左云、右玉两县合并,属左云县飞跃人民公社,(驻地威远堡)称生产大队。

1961年复右玉县属丁家窑人民公社,仍称生产大队。

1984年9月建立丁家窑乡人民政府,同时成立该村民委员会至今。

2001年撤乡并镇,隶属丁家窑乡,仍称前胡彩沟村民委员会。

2021年撤乡并镇,前胡彩沟村隶属威远镇。

1949年解放后属4区(驻地威远堡)称行政村。

1953年属4区(驻地威远堡)后胡彩沟乡,仍称行政村。

1956年撤区划乡,属丁家窑乡,并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称白家窑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8年左云、右玉两县合并,属左云县飞跃人民公社,(驻地威远堡)称生产大队。

1961年复右玉县属丁家窑人民公社,仍称生产大队。

1984年9月建立丁家窑乡人民政府,同时成立白家窑村民委员会至今。

2001年撤乡并镇,隶属丁家窑乡,仍称白家窑村民委员会。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