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开始建设;2007年建设完成;2008年入住,沿用至今。 |
2012年12月由同德县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位于县城新区,沿用至今。 |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称托斯大队;1963年改成托斯公社;1968年乡改社后将托斯和那仁两村合并为“五.七”大队;后又改称“长征”大队;1970年改称托斯大队;1984年社改乡时称托斯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
1958年公社化时称阿血大队,1968年将阿血、尤龙、美日克三村合并为“胜利”大队,1970年乡改公社时又称阿血大队,1984年社改乡时改称阿血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
1958年公社化时称美日克大队;1963年社改牧业乡时改称美日克公社;1968年将美日克、阿谢尔、尤龙三村合并称“抗大”大队;1970年牧业乡又改称公社时又称美日克大队;1984年社改乡时改称美日克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
本村1965年从江群(旧秀麻乡)迁至此地称尤龙大队;1968年与阿谢尔、美日克合并为一个大队称“抗大”大队;1970年牧业乡改称公社又改称尤龙大队;1984年社改乡时改称尤龙村村民委会,1984年改为尤龙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
清朝康熙年间从黄南迁到此地,称为吾加村,后部分村民迁到那仁沟,改称为那仁村1958年公社化时称那仁大队;1963年社改牧业乡时称那仁公社;1968年将那仁、托斯两村合并为一个大队称“五.七”大队;1970年乡改公社时称那仁大队;1984年社改乡时称那仁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属谷芒公社称东吾大队;1963年改称托斯公社;1968年将东吾、元丈、轧谢三村合并改称“胜利”大队;1970年乡改社时称东吾大队;1984年社改乡时称东吾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
清雍正三年(1725年)设立“钦差办理青海蒙古幡子事务大臣”(简称西宁办事大臣驻甘肃省西宁府),管理青海厄鲁特及玉树等四十族,把青海蒙古各部落划为二十九旗,当时同德被划为和硕特南左中旗,以恰克图河(今巴河)为界,河以南为左中旗。 1965年元状从江群乡(现秀麻乡)划归谷芒乡;1958年将元状、扎谢、东吾三村合并称“胜利”大队;1970年牧业乡改公社时称元状大队;1984年社改乡时称元状村村民委会,沿用至今。 |
1971年全县各乡成立种畜场时,本村居民由各村抽调组建为一个种畜场,1984年社改乡时被区划为村,2006年7月成立唐谷镇时,改称达隆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
1957年成立合作社时称“胜利”合作社;1959年区划为焕去乎乡第七生产队;1960年和加吾、哇群二村合并为谷芒公社第五生产队;1963年区划为合托乎生产队;1968年和加吾村合并为“红旗”大队;1969年改称合托乎大队;1984年社改乡时改称合托乎村委会,后改名为合土乎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
1958年区划为加吾乡第三生产队;同年十月改为加吾大队第三生产大队;1960年划归焕去乎乡第三生产队;1963年划归唐谷镇公社称力伦大队;1968年和哈下大队合并为“永红”大队;1970年撤销“永红”大队;1984年社改乡时改称力伦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
1956年合作化时成前进公社;1959年区划为焕去乎乡第三队;1960年和吴加乡第三队合并划归为谷芒乡第四生产队;1963年划归为唐谷镇称哈下大队;1968年和力伦村合并为“永红”大队;1969年改称哈下大队;1984年社改乡时改称哈下村委会。 1984后改名哈夏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
1958年区划为前进一社;1959年划归焕曲乎乡称第五生产大队;1960年划归谷芒公社第五生产队;1963年又划归唐干公社称加吾大队;1968年和合托乎合并称“红旗”大队;1969年改为加吾大队;1984年社改乡时改称加吾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
解放前从黄南迁移到此地,逐渐形成村落。 1957年为年唐谷镇第三牧业合作社;1958年改称年唐干公社第四生产队;1959年划归为谷芒公社第七生产队;1963年划归青美乡改称东格大队;1969年与赛塘村合并为“胜利”大队;1970年乡改社时改称东格大队;1984年社改乡时改称东格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