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点名说地名 > 思南县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思南县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2013年12月,贵州省人民政府网《黔府函〔2013〕233号》批准同意撤销思南县思唐镇设置思塘街道。

关中坝街道办事处于2013年11月7日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设立,于2014年9月20日正式成立。

唐属洋川县。

唐武德二年(619年),属义州。

唐贞观四年(630年),属思州乐源县。

明洪武十年(1377年)。

置苗民长官司,属思南宣慰司。

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改属石阡府。

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废苗民长官司。

民国三年(1914年),塘头由石阡县划入思南县。

民国四年(1915年),属思南县南区。

民国二十年(1931年),属思南县六区。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属思南县一区。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4月,设唐乔镇。

1950年2月,为六区驻地。

1956年,塘头乡改为唐乔镇(乡级镇)。

1983年,撤销唐乔镇建塘头镇。

1992年,撤销唐乔镇和尧民、芭蕉、仁和、风清、岩门5个乡合并建立塘头镇。

明属思南府辖地。

民国三年(1914年),属思南县。

民国四年(1915年),西区驻许家坝。

民国十九年(1930年),二区驻许家坝,许家坝属喜惠乡。

1950年2月,属四区。

1985年,属六区。

1992年10月,以原双坝、三溪、枫坝3乡合并建许家坝镇。

元属思南宣慰司。

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属思南府。

民国三年(1914年),思南县属东南区,属之。

民国十九年(1930年)属第七区。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属第五区。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为四维乡。

1950年2月,为思南县第七区。

1955年7月,第七区更名大坝场区。

1992年10月,原大坝、青钢园、桐梓园、官寨、德浩5个乡和梧桐乡部分村合并为大坝场镇。

元属水德江长官司。

明属思南宜慰司辖地。

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属思南府特姜图。

民国五年(1916年),属西南区驻地。

民国十七年(1928年),为思南县四区驻地。

民国二十年(1931年),为思南县五区驻地。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设安埠镇。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设永安乡。

1950年,初属六区(驻塘头);同年10月为九区。

1956年,文家店、合朋2区合并为文家店区,驻文家店。

1992年,与以原临江乡、及原六井乡6个村、过天乡1个村、老店子乡1个村合并建立文家店镇。

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属思南府。

民国二年(1913年),属思南县第二区二联保。

民国十一年(1922年),改联保建乡镇,为二区震武乡。

1950年,为二区驻地。

1985年,属二区。

1992年10月,原鹦鹉、马河、双龙、狮子、仙坝5乡合并建立鹦鹉溪镇。

元属思南宣慰司。

清属思南府。

民国三年(1914年),属思南县。

民国五年(1916年),属思南县四区许家坝。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8月,四区驻合朋溪。

民国二十二年(1943年)1月,志兴区驻合朋溪,督导庆德、鹤龄等15乡(镇)。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6月,志兴区改名复兴区,属之。

1950年2月1日,思南县五区驻合朋溪。

1956年5月11日,文家店、合朋溪2区合并为文家店区,区公所驻文家店。

1983年12月,合朋乡更名合朋溪乡。

1992年2月,原合朋溪、凉桥、水塘、坡顶4个乡合并建立合朋溪镇。

明、清属思南府。

民国三年(1914年),为思南县辖地。

民国三十年(1941年9月),龙泉乡治所设在张家寨。

1950年2月,属张家寨区驻地。

1984年3月,改为张家寨乡,属张家寨区。

1992年10月,原张家寨乡、溪底乡及香家湾乡的2个村和竹园乡的1个村合并建立张家寨镇。

民国二年(1913年)前,属思南府印江县。

民国三年(1914年),划属思南县。

民国四年(1915年),属中区。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8月,属八区。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属八区兴隆镇。

民国三十年(1941年),属一区兴隆镇联保。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在孙家坝建隆宾乡,属志兴区(驻合朋溪)。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5月,隆宾乡被分离出来属县直管。

1950年2月,为一区隆宾乡。

1950年10月,隆宾乡属第八区(驻息乐溪)。

1955年,八区区公所迁孙家坝;同年12月,更名为孙家坝区。

1992年10月,原孙家坝乡、笔架山乡、石门坎乡合并建立孙家坝镇。

元属思州,宣慰司。

明属思南府务川县。

民国三年(1914年),从务川划入思南县。

民国四年(1915年),属凤西区。

民国十九年(1930年),属第三区。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设济同乡,驻青杠坡。

1951年,济同乡从第五区划出,改设为第十区,区署驻青杠坡街上。

1992年10月,撤销青杠坡区,将原青杠坡、陇水、侯家坡、水田坝4个乡合并建立青杠坡镇。

民国四年(1915年),属思南县西南区。

民国十九年(1930年),属五区。

民国三十年(1941年),属四区。

民国三十年(1941年),为允文乡。

1950年2月,仍为允文乡,属塘头区;同年10月,从塘头区划出文设立九区。

1953年,属文家店区。

1983年,建立乡。

1992年10月,原瓮溪、三星、上坝田3个乡和老店子乡的部分村合并建立瓮溪镇。

元属思南宣慰司。

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后,属思南府辖地。

民国三年(1914年),属思南县崇圣乡,治所设在凉水井。

民国四年(1915年),属中区,区署驻孙家坝。

民国十九年(1930年)9月,属第八区(区署孙家坝)。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4月,崇圣乡驻息乐溪。

1950年2月,崇圣乡属第一区,区署驻县城;同年10月,从第一区划出崇圣乡、隆宾乡(孙家坝)组建第八区,区署驻息乐溪。

1953年,属第八区(区署驻息乐溪)。

1984年春,新建凉水井区,区署驻凉水井。

1992年底,撤销凉水井区,将原磨石溪、凉水井、关口、息乐溪、磨溪5个乡合并建立凉水井镇。

清属思南府安化县。

民国四年(1915年),属思南县中区。

1950年2月1日,名沿尧乡,属七区(驻地大坝场);同年10月,沿尧乡划属六区(驻地塘头)。

1953年,新建的沿江乡属六区(塘头区)。

1956年,沿江乡属塘头区。

1961年冬,新建邵家桥乡,属塘头区。

1992年10月,原邵家桥、雷坪、赵家坝3乡和梧桐乡的5个村合并建立邵家桥镇。

民国四年(1915年),属中区。

民国五年(1916年),为清塘乡(一度称木叶乡)。

民国十六年(1927年),属一区。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大河坝联保改为河清乡,驻地酸汤坳。

1950年初,仍为清河乡,驻地迁至泥溪沟。

1953年,大河坝设区,河坝乡政府由泥溪迁至河坝街上。

1992年9月,撤销原河坝、泥溪、酸汤、擦耳4个乡合并建立大河坝土家族苗族乡。

2013年6月24日,撤销大河坝土家族苗族乡,设置大河坝镇。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