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点名说地名 > 石柱县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2]

石柱县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2]

根据飞桥坝桥的基础石刻记载,桥头建场于天德二年(943年)即南唐李璟保大元年。

明,洪武四年(1371年)隶丰都县,位居川鄂驿道的隘口沙子关场,设立“巡检司”,治川鄂交界属丰都县治的辖地。

清,康熙六年(1667年),丰都编户一里,统名安仁里,分十二甲,桥头坝属内十二甲,下辖保正牌甲。

清,宣统二年(1910年),丰都改十二甲为一城十乡,乡名“义顺乡”,桥头坝设总团。

民国三年(1914年),桥头坝设总团,辖区仍同清朝疆域,分设内六团括:大沙坝、中坝场、三益场、三汇场、石梁河、下塘坝;外六团括:黄河坝、洗脚溪、新场、栗子坝、金铃坝、沙子关。

民国十九年(1930年),桥头坝场设镇公所,下辖原治的十二场地,设十八乡,治理68里,九千二百二十户四万六千零五十八丁口。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丰都县域划为四个行政区,桥头坝为丰都县第四区,区署设桥头坝场上场口武庙。

民国三十一年(1942),丰都县划出第四区桥头坝所辖的九乡六十八保地面,七百六十八点七八平方公里入石柱版图,从此桥头乡隶属石柱县第四区,区署设桥头坝场,管辖金铃、栗新、沙子、湖镇、官田、中益、大沙、龙沙桥头九乡。

1949年10月,建立桥头区临时人民政府,下辖沙子、湖镇、金铃、官田、中益、三益、大沙、龙沙、栗新、桥头十乡。

1958年8月,成立政社合一的桥头人民公社,下辖十五个管理区、一个青年农场、一个畜牧农场、八十一个生产队。

1983年12月,将桥头公社管理委员会改成桥头乡人民政府,下辖十六个村八十八个居民组。

1984年以后,各村设村民委员会,设村长一人,下属称合作社,设社长一人负责。

2009年12月,桥头乡撤乡设镇,改为桥头镇。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隶属第三区(悦来区)坡口乡。

1953年2月,由坡口乡析设椒村乡;同年5月,分为椒村、万朝乡。

1956年11月,椒村乡并入万朝乡。

1958年9月,万朝乡改为万朝公社。

1983年11月,万朝公社改为万朝乡。

2009年12月,万朝乡撤乡设镇,改为万朝镇。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隶属第四区(沙子区)湖镇乡。

1953年8月,湖镇乡、黄水乡、栗新乡各划出一部分,设冷水乡。

1958年9月,冷水乡改为冷水公社。

1959年7月,冷水、湖镇2公社合并建国营冷水农场。

1961年5月,撤销冷水农场,恢复冷水公社。

2009年12月,冷水乡撤乡设镇,改为冷水镇。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4月,丰都、石柱县调整插花飞地时,境域从丰都县划归石柱县,名子河乡。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11月,子河乡改称黄鹤乡。

1953年2日,黄鹤乡析设漆辽乡;同年5月,又析设漆树乡。

1956年12月,漆树乡并入黄鹤乡。

1958年9月,黄鹤乡改为黄鹤公社。

1983年11月,黄鹤公社改为黄鹤乡。

2013年,黄鹤乡撤乡设镇,改为黄鹤镇。

1949年以前,境域属黄水镇。

1953年2月,由黄水乡析置设双河乡、枫木乡。

1956年1月,枫木乡并入双河乡。

1958年9月,双河乡改为双河公社。

1981年1月,双河公社更名枫木公社。

1983年11月,枫木公社改为枫木乡。

2016年,枫木乡撤乡设镇,改为枫木镇。

明代,称黎村里,隶属忠州二甲。

清代,隶属崇仁里二甲。

清宣统三年(1911年),隶属石宝乡。

民国十年(1921年),设为黎场团练分局。

民国二十年(1931年),设为黎王乡。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7月,黎王乡并入泰和联保。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7月,泰和联保改为黎王场联保。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单设黎场乡,隶属忠县第二区署。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8月,黎场乡、王场乡、中心乡3乡合并为黎乡。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黎乡和王乡合并为黎王乡。

1952年9月,黎王乡划属石砫县第六区。

1953年2月,撤黎王乡,分设黎场乡。

1958年9月26日,黎场乡改为黎场公社。

1983年,黎场公社改为黎场乡。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前,境域大部分属丰都县德建乡。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5月,划归石柱县湖海乡;同年7月,将丰都县划入部分与石柱县下路镇划出的三元、雷庄合并,设立三星乡。

1958年9月,三星乡改为三星公社。

1983年11月,三星公社改为三星乡。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划归丰都县。

清康熙六年(1667年),属丰都县安仁里内十甲;清宣统二年(1910年),属丰都县义顺乡。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8月,隶属三汇乡。

1953年2月,从三汇乡析置六塘乡。

1958年9月,六塘乡改为六塘公社。

1983年11月,六塘公社改为六塘乡。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划归丰都县,为南宾里辖地。

清康熙六年(1667年),为丰都县安仁里内十甲辖地。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4月,随中益乡划归石砫县第四区。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1月,划出中益乡3保,建立三益乡。

1958年,三益乡改为三益公社。

1983年12月,三益公社改为三益乡。

明清朝时期,编户为溪源里七甲。

民国元年(1912年),属石家团。

民国十九年(1930年),石家乡析置王家乡。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实行联保制,王家乡并入石家镇。

1953年2月,石家镇析置王家乡。

1958年9月,王家乡改为王家公社。

1983年11月,王家公社改为王家乡。

清宣统三年(1911年),属临溪下团。

民国元年(1912年),属临溪七保。

1953年3月,由临溪乡析置河嘴乡;同年5月,河嘴乡析置芭蕉乡。

1956年12月,芭蕉乡并入河嘴乡。

1958年9月,河嘴乡改为河嘴公社。

1983年11月,河嘴公社改为河嘴乡。

清代,属溪源里六甲。

民国元年(1912年),设石家总团。

民国十九年(1930年),设石家镇。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石家镇改为石家乡。

1953年2月,石家镇分为石家、王家、黎家3乡。

1958年9月,石家乡改为石家公社。

1983年11月,石家公社改为石家乡。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撤南宾县时,境域划归丰都县南宾里。

清康熙六年(1667年),属丰都县安仁里内十二甲;清光绪元年(1875年),置场时,以境内东有上坝,西有下坝,取名中坝场;清宣统二年(1910年),编为义顺乡,驻桥头坝。

民国十九年(1930年)1月,设中坝乡,驻中坝场。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9月,中坝场改为中益镇。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8月,中益镇改为中益乡。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月,中益乡划出3保设三益乡。

1953年2月,三益乡析设盐井乡。

1958年9月,中益乡改为中益公社。

1983年11月,中益公社改为中益乡;同年12月9日,盐井乡并入中益乡。

2001年7月,官田乡并入中益乡。

明初,撤南宾县时,划归丰都县。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4月,划归石柱县。

1950年1月,成立洗新乡,隶属第四区。

1958年,洗新乡改为洗新公社。

1983年11月,洗新公社改为洗新乡。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11月,隶属石柱县二区都会乡。

1953年2月,划马武乡第八村和都会乡第七村组建木坪乡;同年12月,由木坪乡析设龙潭乡,隶属第五区。

1956年12月,龙潭乡并入木坪乡。

1958年9月,改木坪乡为木坪公社。

1983年11月,木坪公社复改为木坪乡。

2001年7月,都会乡、万宝乡及木坪乡合并组建新的木坪乡。

2002年8月,木坪乡更名龙潭乡。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