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归新安集人民公社。 1965年归北郊人民公社。 1983年公社改乡,归北郊乡。 2006年撤北郊乡,划分东城、北城两个街道,设东城街道至今。 |
1958年属白集人民公社。 1962年属槐店回族镇。 1965年属北郊人民公社。 1983年属北郊乡。 2006年撤销北郊乡,设立北城街道、东城街道至今。 |
1948年设立槐店市。 1949年撤市建槐店镇。 1956年为槐店回族镇。 1958年建立槐店公社。 1962年复建槐店镇。 1983年恢复槐店回族镇,属沈丘县。 |
1947年为沈丘县第二区。 1957年为第四区。 1974年刘庄店人民公社分设刘庄店公社、李老庄公社。 1984年改称刘庄店乡。 1987年改设刘庄店镇至今。 |
1958年归城关人民公社。 1959年成立留福人民公社。 1983年公社改乡,更名为留福乡。 1987年撤乡建镇,改为留福镇至今。 |
1949年6月为城关区。 1956年8月为城关区。 1958年5月为城关乡,9月为城关人民公社。 1961年4月改为城关区。 1962年7月改名为老城区。 1965年为老城人民公社。 1983年改为老城镇,属沈丘县至今。 |
1955年成立赵德营中心乡。 1956年为赵德营乡。 1958年建赵德营人民公社。 1983年公社改乡,设赵德营。 1987年设赵德营镇至今。 |
1955年乡政府从杨集迁往付井,成立付井乡。 1958年成立付井人民公社。 1981年复称付井人民公社。 1983年公社改乡。 1987年10月撤乡设付井镇至今。 |
唐武德四年(621)设颍东县,治所在此,唐贞观元年(627)废。 宋代设巡检司,元朝废。 明、清两代复设巡检司。 民国时先后设有区、联保处。 1947年4月沈鹿淮县沙北区人民政府设此,6月改纸店区。 1949年改为沈丘县第七区。 1955年撤区成立纸店中心乡。 1958年改为纸店乡。 1961年改为纸店区。 1965年恢复人民公社。 1983年改纸店乡。 1987年撤乡设镇至今。 |
1958年成立新安集人民公社。 1961年设新安集区。 1965年改为新安集人民公社。 1983年改为新安集乡。 1987年撤乡改镇,设新安集镇至今。 |
1949年前属淮阳管辖。 1951年将淮阳县鲁台区,白集及其西北14个乡,划归沈丘11区,区政府设在白集乡。 1955年撤销11区。 1956年1月设刘楼中心乡,8月撤销中心乡,设白集、小辛营、王浩庄乡。 1958年9月白集撤乡建社,成立白集人民公社,10月白集改为沈丘县人民政府白集管理区。 1959年白集管理区复为白集人民公社。 1961年改称白集区,北杨集部分村划归白集。 1965年复称白集人民公社,有24个大队划归北郊人民公社。 1975年卞路口人民公社成立,白集9个大队划归卞路口人民公社。 1983年公社改乡。 1988年撤销白集乡,设立白集镇至今。 |
1958年属纸店公社。 1975年划归陈寨公社。 1983年改称陈寨乡。 1996年更名刘湾乡,同年撤乡设刘湾镇。 |
1958年属旧石槽管理区。 1961年莲池和石槽分开,成立莲池人民公社。 1983年社改乡,称莲池乡。 2014年撤乡设镇,设莲池镇至今。 |
1958年属北杨集人民公社。 1965年为洪山人民公社。 1983年改为洪山乡。 2014年改为洪山镇至今。 |
1949年前,为与沙南杨集区分,县政府正式定名为北杨集。 1949年恢复沈丘旧制,杨集为宜路区。 1951年原宜路区大部分划归郸城县,北杨集仍属沈丘,北杨集为六区。 1955年撤销六区,建立北杨集、卞路口两个中心乡。 1956年中心乡改为中型乡。 1958年5月又改为乡,9月取消乡,成立北杨集人民公社,10月改为北杨集管理区。 1959年改为北杨集人民公社。 1961年撤销北杨集人民公社,划给新安集、白集、纸店区各一部分。 1962年恢复北杨集区。 1965年改为北杨集人民公社。 1983年更名为北杨集乡。 2017年改北杨集镇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