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李氏族谱》载:李氏先祖兄弟三人,长曰书、次曰贵、季曰梓于明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迁居睢州,贵居长岗李庙,梓居此。梓通药理,善诊病,人称大夫,村以人名,称李大夫。“大夫”与“德府”音同,讹书今名。 |
宋初,该处为商品交易所,俞公倡议成集,称俞公集。据清康熙《睢州志》载:俞公集,在州西,距城二十里,为县境大集镇之一。今无俞氏,集迁韩庄仍名。余、俞同音,讹书今名。 |
明洪武二十二年(1390)薛氏由山西洪洞迁此,垦荒筑寨,村称薛家寨。清道光年间村中建楼,更为今名。 |
明成祖永乐十九年(1422)返燕京,大将刘祥随驾经睢,帝令刘祥于此辟田,建府,筑寨,故名。 |
明初,张氏携子孙乞讨于张家口,燕王北征时逃于该地,后筑寨,称张寨。明崇祯年间,张氏所种秫科高产亨誉一方。更为今名,解放后称张庄。1981年,为别于匡城乡张庄亦称今名。 |
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娄灿由通许移此,因北临古运粮河,此系码头,村称娄码头,误写今名。 |
据传周氏始祖本安徽庐州府巢悬村人,为明开国功臣,诰封指挥使,晋封卫驾武状元,辅太祖征讨一十八年,相成祖平燕京,建殊功。过睢见风土人情淳厚,遂居城东十里铺。弘治间五世周信为世袭千户,喜幽静,由十里铺迁城西南二十里姚寨村北里许,筑寨建祠称周寨。 |
明宪宗成化年间,詹永字柏龄,曾任恩县知县,历升都堂,还里定居于此,北临运粮河,此为停船码头,名村詹码头,后詹氏不存,讹称张马头。 |
据《吴氏族谱》载:吴氏先祖于明初从山西洪洞迁来,建村海子的两岸,岸如寨墙,故称海寨。 |
据传清康熙年间,孙聚寨发生民女被抢案,清廷命刑部郎中马一方与同僚高某理案,马高二人秉公执法,救民女,惩恶霸,万民称颂。后高某致仕,来居建府,村称高府。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水患,村湮府陷,称今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