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境内汉山得名。汉山作为西周王室的祭祀场所就已经非常出名,有《诗经·大雅·旱麓》为证,名句“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即出于此篇。原来,汉山最早的名讳是“旱山”。后来随着“沔水”改称“汉水”,“旱山”也就理所当然地改称“汉山”。 [详细] |
汉中市南郑区设立设立中所营街道办事处,将大河坎镇中所营社区整建制划归中所营街道办事处管辖。新设立的中所营街道办事处行政区域范围辖中所营社区、张家村社区、康家营社区、苏家山村、丁舒营村、董家营村、回龙寺村(3个城镇社区、4个行政村)。街道办驻地标准门牌号为惠丰路138号。行政区划界线,将按照2018年国检第四轮边界线联检核准为界。所辖社区(村)行政区域范围和驻地均保持不变。……[详细] |
圣水镇位于南郑县最东部,与汉台、城固接壤。是汉中市“大市组团”规划和“一江两岸”开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汉高速和汉黄公路穿境而过。全镇辖18个行政村,25个党支部, 138个村民组,2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30886人,镇域面积64.85平方公里,植被覆盖率达67.3%。圣水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圣水千年古寺、娘娘山、密严寺等文化古迹座落其间。汉城会所、龙泉山庄等一批集休闲、娱乐、观光为一体的农家乐……[详细] |
原名下水渡,因此地原有一渡口名为下水渡而得名。明嘉靖《汉中府志》有记载。 [详细] |
阳春镇由原安坎乡和农丰乡合并组建而成。 [详细] |
南郑县辖镇。1958年属石拱公社,1962年析建梁山公社,1984年设镇,1996年石拱乡并入梁山镇。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9公里。面积39.2平方公里,人口2.0万。辖南寨、王巷、梁山、梁西、中嘴、南堂、高营、岭岗、万众、石拱、强国、爱国12个村委会。乡镇企业以建材、橡胶、化工为主。农业以种植水稻、小麦、油菜为主。境内龙岗寺是0陕南特委会议遗址,近年来,从龙岗寺还出土了大批旧石器时期和新石器时期的……[详细] |
高台镇位于南郑县城西北10公里,东与阳春镇毗邻,南与濂水河接壤,西与新集镇相连接,北与勉县金泉镇相接。镇政府驻地高台街。镇域总面积49.9平方公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阶梯状分布,平川、丘陵、山区三种地形地貌兼备。全镇有19个行政村和一个社区居委会,143个村民组,7301户,总人口29583,其中非农业人口3010人,有农村劳动力18280人。耕地面积23943亩,其中有效灌溉面积16504亩……[详细] |
原名沙河集,清末取新兴集镇之义,改名为新集。 [详细] |
镇政府驻地自然村位于濂水河畔名濂水村,因而得镇名。 [详细] |
据传北宋年间,此地有一姓黄的人,在京城做官,于是这里便名为黄官。 [详细] |
根据县志记载,在清初年间,此处有一棵四季常青的大树,后有人在此居住,故名青树子,青树便是得名于此,如今,四季常青的大树早已不在,而青树的名字沿用至今,现在青树镇人民政府驻地就在青树子。 [详细] |
因镇政府驻地原名“红庙塘”而得名。相传清朝初年,此地有一回水湾,经河水冲刷成塘,人们在塘边修建了一所红墙红瓦的庙宇,取名红庙塘。 [详细] |
因镇政府驻牟家坝村而得名。 [详细] |
因镇内有一座古庙法慈院而得名。 [详细] |
湘水镇位于县城东南,距县城32公里,属浅山丘陵地带。2011年撤村并组后,辖17个行政村、156个村民组。2011年末,辖区总户数4214户,总人口14293人,其中农业人口14051人。镇域总面积87.68平方千米,其中山林面积5335公顷,森林覆盖率达61%。镇域经济以农业生产为主,拥有耕地面积1176公顷,其中水田面积11976亩,旱地面积5663亩。2011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076元……[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