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年间,黄河决口此村被淹没,只剩下蒋家一座破楼,因忌讳“破”字,取其谐音,故名蒋坡楼。 |
据《睢州志古迹志》载:“寄岗在城北20里,相传系孔子鼓瑟处,旧有夫子庙”古有岗陵。孔子名丘,字仲尼,后人为纪念他,取名尼岗。1505年,尼岗改名石岗。明末,蔡民族人因避水患,迁至睢县南蔡桥新居,将在石岗庄园委托于黄氏代管寄居,年累日久常居为业,遂改石岗改为寄岗至今。 |
明崇祯二年(1630),陈姓自睢汤花园迁此,建村于高岗上,里人称高庄。 |
宋天圣二年(1024),黄姓奉旨以睢县皇台西黄大庄迁此,呼黄大庄。1910年黄姓绝后,庄名依旧。 |
明洪武年间,张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取名张大庄。张氏、汤氏在此种田。清光绪年间,张氏家败,将庄田转于汤氏,更村名为汤庄。 |
龙塘原名龙塘岗、龙台岗。传王莽末年,农民起义爆发,汉光武帝刘秀起兵,被莽军困于岗岭坡塘之中,刘秀赖坡塘水草隐身而脱险,取名龙塘。1982年第一次全国地名普查时分为龙东、龙南、龙西、龙北、龙新5个村,因居南,故名。 |
董庄原名“祝庙”。清末,祝氏家族因受外姓欺压,与睢县董店董氏家族交换村舍,因此“祝庙”易名董庄。 |
民委员会因是从龙东村民委员会划出后新建立的,得名。 |
明洪武二年(1369),杨屠二姓从山西洪洞县行此,屠姓强,杨屠不睦,领村呼其村杨自怯。清光绪年间,杨盛屠衰,改村名南杨庄。 |
明洪武年间,张氏携眷奉旨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后人丁兴旺遂修庙堂一座,里人习称张堂。 |
此村原呼白岭岗。明万历年间,村人孟氏在朝居官,因侍君有功,皇上御赐饮马石槽一口,故易村名为石槽。 |
明洪武年间,王氏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后盖楼一座,故名。 |
清顺治年间,户氏自商丘逃荒流落至此,后人丁兴旺,取名户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