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点名说地名 > 渌井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渌井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民国时期,属新民乡第1保。

1949年农历10月24日,解放军从小桥经骆市,开进营山,宣布营山解放,保甲制暂时不变,1951年,设立新民乡。

1951年,成立互助组改为新民乡第1村。

1953年,将村的建制划小。

农村进行了土地改革和实行互助合作化运动。

1955年,成立初级农业合作社改为卫星大队。

1957年,建立高级农业合作社,高级农业合作社是人民公社的前身。

1958年9月,撤乡后设立新民人民公社。

1960年,公社所在地有老新民迁往新新民,下设12个大队,大队设管理站。

此时万寿村为一大队。

1967年,改为新民公社1大队。

1981年,地名普查定名为渌井公社万寿大队,仍为原一大队。

1984年2月,改名为渌井乡万寿村,1992年,撤区并乡,保留渌井乡仍为万寿村,1994年9月,撤乡设镇,名为渌井镇万寿村。

2016年,万寿村改设为万寿社区居民委员会。

2020年,村级建制调整,撤销枣岩村和万寿社区,合并设立万寿社区(营府函〔2020〕72号)。

2020年,村级建制调整,撤销五星村和龙岗村,合并设立新民社区(营府函〔2020〕72号)。

民国时期,属封窦乡第一保。

1951年,建政为封窦乡第二村。

1955年,改为丰豆乡联丰社。

1958年,改为丰豆公社卫星管理区。

1962年,改为丰豆公社第一大队。

1967年,改为战斗公社第一大队。

1972年,为丰豆公社一大队。

1981年,地名普查命名为封窦公社封窦大队。

1984年,公社改乡时为封窦村。

1992年,撤区并乡建镇后为封窦乡封窦村,2006年,将封窦乡并入朗池镇后为朗池镇封窦村。

2020年,村级建制调整,撤销立山村和封窦村,合并设立封窦社区(营府函〔2020〕72号)。

2020年,村级建制调整,撤销南溪村和紫荆村,合并设立南桥社区(营府函〔2020〕72号)。

民国时期,属新民乡第七保。

1949年农历10月24日,解放军从小桥经骆市,开进营山,宣布营山解放,保甲制暂时不变。

1951年,设立新民乡。

1951年,成立互助组改为新民乡第五村。

1953年,将村的建制划小,农村进行了土地改革和实行互助合作化运动。

1955年,成立初级农业合作社改为新民乡五村兴光社。

1957年,建立高级农业合作社,高级农业合作社是人民公社的前身。

1958年9月,撤乡后设立新民人民公社。

1960年,公社所在地有老新民迁往新新民,下设12个大队,大队设管理站。

此时双桥村为四大队。

1972年,为新民公社四大队。

1981年,地名普查定名为渌井公社双桥大队,仍为原四大队。

1984年2月,改名为渌井乡双桥村,1992年,撤区并乡,保留渌井乡仍为双桥村。

1994年9月,撤乡设镇,名为渌井镇双桥村。

2020年,村级建制调整,撤销马鞍村和双桥村,合并设立双桥村(营府函〔2020〕72号)。

民国时期,属新民乡第四保。

1949年农历10月24日,解放军从小桥经骆市,开进营山,宣布营山解放,保甲制暂时不变。

1951年,设立新民乡。

1951年,成立互助组改为新民乡第九村。

1953年,将村的建制划小,农村进行了土地改革和实行互助合作化运动。

1955年,成立初级农业合作社改为新民乡五村安乐社。

1957年,建立高级农业合作社,高级农业合作社是人民公社的前身。

1958年9月,撤乡后设立新民人民公社。

1960年,公社所在地有老新民迁往新新民,下设12个大队,大队设管理站。

此时安乐村为五大队。

1981年,地名普查定名为渌井公社安乐大队,仍为原五大队。

1984年2月改名为渌井乡安乐村。

1992年撤区并乡,保留渌井乡仍为安乐村。

1994年9月撤乡设镇,名为渌井镇安乐村。

2020年,村级建制调整,撤销擦岩村和安乐村,合并设立安乐村(营府函〔2020〕72号)。

民国时期,属新民乡第一保。

1949年农历10月24日,解放军从小桥经骆市,开进营山,宣布营山解放,保甲制暂时不变。

1951年,设立新民乡。

1951年,成立互助组改为新民第一村。

1953年,将村的建制划小,农村进行了土地改革和实行互助合作化运动。

1955年,成立初级农业合作社改为新民乡一村渌井社。

1957年,建立高级农业合作社,高级农业合作社是人民公社的前身。

1958年9月,撤乡后设立新民人民公社。

1960年,公社所在地有老新民迁往新新民,下设12个大队,大队设管理站。

此时渌井村为七大队。

1981年,地名普查定名为渌井公社渌井大队,仍为原七大队。

1984年2月,改名为渌井乡渌井村,1992年,撤区并乡,保留渌井乡仍为渌井村,1994年9月,撤乡设镇,名为渌井镇渌井村。

2020年,村级建制调整,撤销石虎村和渌井村,合并设立渌井村(营府函〔2020〕72号)。

民国时期,属新民乡第第三保。

1949年农历10月24日,解放军从小桥经骆市,开进营山,宣布营山解放,保甲制暂时不变。

1951年,设立新民乡。

1951年,成立互助组改为新民乡第三村。

1953年,将村的建制划小,农村进行了土地改革和实行互助合作化运动。

1955年,成立初级农业合作社。

1957年,建立高级农业合作社,高级农业合作社是人民公社的前身。

1958年9月,撤乡后设立新民人民公社。

1960年,公社所在地有老新民迁往新新民,下设12个大队,大队设管理站。

此时香积村为十二大队。

1981年,地名普查定名为渌井公社香积大队,仍为原十二大队。

1984年2月,改名为渌井乡香积村。

1992年,撤区并乡,保留渌井乡仍为香积村。

1994年9月,撤乡设镇,名为渌井镇香积村。

2020年,村级建制调整,撤销双河村和香积村,合并设立香积村(营府函〔2020〕72号)。

民国时期,属封窦乡第三保。

1951年,建政为封窦乡第三村。

1955年,改为封窦乡三村三社(当时和干井村是一个村)。

1958年,改为丰豆公社红旗管理区。

1962年,改为封窦公社红旗大队。

1967年,改为新华公社红旗大队。

1972年,为南溪公社二大队。

1981年,地名普查命名为南桥公社凤凰大队。

1984年,公社改乡时为南桥乡凤凰村。

1992年,撤区并乡建镇后为朗池镇凤凰村。

2019年,根据川府民政[2019]9号文件批准,划归渌井镇管辖。

2020年,村级建制调整,撤销干井村和凤凰村,合并设立凤凰村(营府函〔2020〕72号)。

民国时期,属中正乡第四保。

1951年,建政为深堂乡第六村。

1952年,为南溪乡四村群光社。

1958年,改为丰产公社群光管理区。

1962年,改为南溪公社群光大队。

1967年,改为新华公社四大队。

1972年,为南溪公社四大队。

1981年,地名普查命名为南桥公社兴云大队。

1984年,公社改乡时为南桥乡兴云村。

1992年,撤区并乡建镇后为朗池镇兴云村。

因行政区划改革,2019年,根据川府民政[2019]9号文件批准,划归渌井镇管辖。

2020年,村级建制调整,撤销韩丰村和兴云村,合并设立兴云村(营府函〔2020〕72号)。

民国时期,属中正乡第六保。

1951年,建政为深堂乡第五村。

1955年,改为深堂乡第六村火光社。

1958年,为丰产公社七一大队。

1962年,为南溪公社七一大队。

1967年,为新华公社五大队。

1972年,为南溪公社五大队。

1981年,地名普查命名为南桥公社天平大队。

1984年,公社改乡时为南桥乡天平村。

1992年,撤区并乡建镇后为朗池镇天平村。

因行政区划改革。

2019,根据川府民政[2019]9号文件批准,划归渌井镇管辖。

民国时期,属中正乡第七保。

1951年,建政改为深堂乡第六村。

1955年,改为南溪乡七村七社。

1958年,改为新民公社观音村管理区。

1962年,改为南溪公社七大队。

1967年,改为新华公社七大队。

1972年,为南溪公社七大队。

1981年,地名普查命名为南桥公社观音大队。

1984年,社改乡时为南桥乡观音村。

1992年,撤区并乡建镇后为朗池镇观音村。

2019年10月29日根据川府民政[2019]9号文件批准,划归渌井镇管辖。

2020年,村级建制调整,撤销土梁村和观音村,合并设立观音村(营府函〔2020〕72号)。

民国时期,该村部分地方属蓬安县金甲乡第六保。

1951年,建政为封窦乡第五村。

1955年,为封窦乡青年社。

1958年,为丰豆公社四管理区。

1962年,为丰豆公社五大队。

1967年,为战斗公社五大队。

1972年,仍为丰豆公社五大队。

1981年,地名普查命名为封窦公社夕照大队。

1984年,公社改乡时为封窦乡夕照村。

1992年,撤区并乡建镇后仍为封窦乡夕照村。

2006年,将封窦乡并入朗池镇,为朗池镇夕照村。

2019年10月29日,根据川府民政[2019]9号文件批准,划归渌井镇管辖。

2020年,村级建制调整,撤销盐龙村和夕照村,合并设立夕照村(营府函〔2020〕72号)。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