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点名说地名 > 皇城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2]

皇城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2]

河东村是原在4个族哇的基础上,按照4个较为集中的居住区域形成的。

1958年公社化后,泱翔隶属于天祝县祁连公社,为第八大队,下设5个生产小队。

1959年划归肃南后,隶属皇城公社,为皇城公社泱翔大队。

1962年2月按照中央“六十”条件精神进行了体制调整,恢复了泱翔人民公社,下属3个生产队,并按照“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原则,将核算单位下放到生产队。

1983年恢复乡级政权组织后,原来的生产队也相应改为行政村,设立了村民委员会。

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委会每3年进行一次换届,村委会真正成了村民的自治组织。

据史料记载,明、清时期,泱翔地区有黄毛、夹科、元旦、挂匠、西纳5个族哇近千户人,后按照3个集中的居住区域,1962年按照中央“六十”条精神进行了体制调整,恢复了泱翔人民公社,下属3个生产队,并按照“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原则,将核算单位下放到生产队。

1983年恢复乡级政权组织后,原来的3个生产队也相应的改为行政村,设立了村委会。

至此河西村民委员会正式成立。

东顶村是原在5个族哇的基础上,按照3个较为集中的居住区域形成的。

1958年公社化后,泱翔隶属于天祝县祁连公社,为第八大队,下设5个生产小队。

1959年划归肃南后,隶属皇城公社,为皇城公社泱翔大队。

1962年2月按照中央“六十”条件精神进行了体制调整,恢复了泱翔人民公社,下属3个生产队,并按照“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原则,将核算单位下放到生产队。

1983年恢复乡级政权组织后,原来的生产队也相应改为行政村,设立了村民委员会。

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委会每3年进行一次换届,村委会真正成了村民的自治组织。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