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点名说地名 > 海原县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海原县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海城古称洒水平。

北宋,设天都寨,属西安州,辖横岭堡(今史店乡史店村东)。

西夏,改为东牟会。

元代,称海喇都城。

明、清时,简称为海城。

民国时,设海城镇、海城区公所、复兴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城关区,辖城关、高台寺、史店、徐坪、马营、王塘、贾塘、曹洼、杨坊9个乡。

1952年10月,改称第一区,辖城关、黎家庄子、高台寺、武摭、双墩、徐家坪、马家营、米家湾、王家井、贺家堡10个乡。

1956年7月,撤销第一(城关)区,城关乡改为县直属乡。

1958年1月,由城关乡改为城关镇。

1959年5月,又改为城关公社。

1984年1月,改公社为乡。

1985年12月,撤销城关乡,原乡境西部高台寺、武塬、段塬、堡子等村另设高台寺乡,并以县城为主,与山门、黎庄、水洼等村,设立海城镇。

2003年9月,撤销高台寺乡,将其所辖的王井、高台、堡子、武塬、段塬5个行政村划入海城镇。

隋唐时,先后属原州他楼县、武州萧关县辖地。

北宋,设胜羌寨(今李旺镇李旺村北古城),先后隶属西安州、怀德军。

金时,属镇戎州(治今固原市)。

元时,先后属镇原州、开城县。

明时,设李旺堡,属镇戎守御千户所管辖。

民国时,先后设海原县宁远乡、李旺区、李旺镇。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10月,曾属陕甘宁边区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管辖。

1949年,海原县设李旺区。

1958年,改李旺公社。

1984年,置李旺乡。

1994年,复建李旺镇。

2004年,撤乡并镇时,将原罗川乡整建制并入李旺镇。

西夏,建南牟会(今西安镇西安州古城),辖周边七堡。

北宋元符二年(1099年),北宋以南牟会新城置建西安州,领天都、临羌、荡羌、宁安、通安、绥戎、定戎、九羊8寨及高峰堡等15堡,隶属泾原路(治今甘肃平凉市)。

元时,西安州先后隶属中兴府(治今宁夏银川市,辖原西夏旧地)、脱思麻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治今甘肃临夏市)、甘肃中书行省亦集乃路(治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

明代,设西安州守御千户,隶属固原州。

清代,设西安游击、西安都司、西安堡,先后属平凉府盐茶厅、固原直隶州海城县管辖。

民国时,设置西安乡、西安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海原县设西安区。

1958年,改西安公社。

1984年,改西安乡。

2004年,撤乡设西安镇。

西夏时,地名没烟前峡。

宋时,建通峡寨,先后隶属西安州、怀德军(治今固原市原州区黄铎堡古城)。

明时,设黑水苑,称其为黑水口城,简称黑城。

民国,设黑城镇,隶属固原县。

1949年初,固原县先后设黑城区、黑城乡。

1961年,设黑城公社。

1983年,改置黑城乡。

1994年,撤乡建黑城镇。

1997年,隶属固原市原州区。

2008年2月,黑城镇整建制划归海原县管辖。

2008年11月26日,黑城镇更名为三河镇。

唐高宗时,设他楼县(治今七营镇北嘴古城),属原州。

唐神龙元年(705年),属萧关县。

北宋,设通远寨,属怀德军。

明代,设第七马营,简称七营,隶开城苑(今原州区开城)。

民国时,固原县设七营乡、七营镇。

1949年,设七营区,管辖北嘴、张堡、砖窖、双井、七营、四营6个乡。

1950年,撤销北嘴、张堡、砖窖3个乡,划入黑城、觅麻2乡,新置马莲、南坪2乡,共辖7个乡。

1956年11月,撤销七营区,七营乡归三营区管辖。

1958年,撤销七营乡,成立七营人民公社。

1983年,撤人民公社,恢复七营乡。

1994年,撤乡设七营镇。

1997年,属原州区管辖。

2008年2月,七营镇整建制划归海原县管辖。

2008年8月,将砖窖村由甘城乡划入七营镇。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8月,境内设立史店乡、米湾乡、徐坪乡,史店乡、徐坪乡隶属城关区,米湾乡隶属高崖区。

1952年10月,史店乡撤销,并入城关乡。

1953年4月,米湾乡改为杨坊乡,隶属城关区。

1956年7月,城关区撤销,杨坊乡改为县直属乡,徐坪乡改归郑旗区。

1958年10月,撤销区乡建制,史店、徐坪属城关公社,米湾属杨坊公社。

1984年6月,杨坊乡撤销,将原城关乡东部的史店、苍湾、徐坪、田拐、大川5个村划出与原杨坊乡米湾村合并,设立史店乡。

2007年10月,乡镇区划调整,贾塘乡前川村划归史店乡。

清代时期,设南散庄、红井堡。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乡境属第四区(西安)。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改隶第一区(海城)。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隶属西安镇。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8月,乡境设相桐、红井乡,隶属西安区。

1952年10月,相桐乡属第二区(西安),红井、大嘴、赵井乡属第八区(红羊)。

1953年4月,第二区(西安)增设树台乡。

1958年1月,红井乡改隶西安区。

1958年10月,设立树台公社。

1959年5月,树台公社并入西安公社。

1961年8月,恢复树台公社。

1984年1月,树台公社改为树台乡。

清时,乡境设关桥堡(今关桥村)、闾芳堡(今贺堡村)、老观堡(今麻春堡村)、驼场堡(今脱场村)、西季堡(今罗山村)。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闾芳堡、关桥堡隶属第一区(治今海城镇),老观堡、西季堡隶属第四区(治今西安镇),驼场堡隶属第五区(治今高崖乡红古村)。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设立闾芳乡。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8月,乡境设驼场、关桥、龙池、贺堡、罗山5乡,隶属高崖区。

1952年10月,贺堡乡改隶第一区(城关),麻春乡、罗山乡隶属第二区(西安),八斗坪、脱场堡、关桥堡、马家湾四乡隶属第四区(高崖)。

1953年4月,增设关桥区,辖关桥、龙池、驼场、红柳、李士、罗山、贺堡7乡。

1956年,关桥区辖关桥、驼场、贺堡、罗山4乡。

1958年1月,贺堡乡改为直属乡,罗山乡改隶西安区,关桥乡改隶高崖区。

1958年10月,撤销区乡,设立关桥公社,辖贺堡、方堡、马湾、张湾、关桥、驼场、八斗、王湾、冯湾、罗山、后套、麻春12大队。

1984年1月,关桥公社改关桥乡;同年6月,从关桥乡划出王湾、罗山、麻春、冯湾4个行政村成立罗山乡。

2003年9月,罗山乡整建制并入关桥乡。

2007年,贾塘乡八斗村划归关桥乡管辖。

隋唐时,先后属他楼县和萧关县。

北宋,设萧关(遗址在今高崖乡草场村南),下辖通关堡(遗址在今高崖乡高崖村)、临川堡(遗址在今高崖乡红古村北)、西山堡(在今同心县兴隆乡西山洼村),隶属怀德军。

金时,升萧关为萧镇,属原州(治临泾,在今甘肃镇原南)。

明时,设红古城(古萧关旧址),辖墩台14座,属固原州。

清时,设红古堡(遗址在今高崖乡红古村西),隶属海城县。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设清河乡(治红古堡);同年,裁乡设第五区公所(治红古堡)。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红军西征军解放乡境,曾设立高崖乡,隶属陕甘宁边区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原第五区改为第四区。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设立高崖镇。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8月,设立高崖区公署。

1952年10月,高崖区改为第四区。

1953年4月,第四区改为第五区。

1958年10月,撤销区乡,设立高崖公社。

1984年1月,高崖公社改为高崖乡。

西夏,设没烟后峡(今郑旗乡撒台村)。

北宋,改为荡羌寨,隶属西安州,后改隶怀德军(治今原州区三营镇黄铎堡村古城)。

金时,属镇戎州(治今固原市)。

元时,先后属巩昌府路镇原州(治今甘肃镇原)和开城府路开城县。

明时,设郑旗营,隶属西安州守御千户所。

清时,设郑旗堡,先后隶属平凉府盐茶厅(治今宁夏海原)和固原直隶州海城县。

民国时,海原县设正气镇。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8月,境内设郑旗、西沿乡,隶属于李旺区。

1952年10月,增设郑旗区(第七区),辖郑旗、撒台、吴湾、西沿、杨湾、双河、王塘、贾塘8个乡;同年8月,改辖郑旗、撒台、吴湾、徐坪、马营、曹洼6个乡。

1958年10月,撤销区乡建制,境内设立郑旗、西沿公社。

1959年5月,西沿公社撤销,并入郑旗公社。

1984年1月,由郑旗公社改为郑旗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设贾塘乡、贾塘公社。

1984年1月,改公社为贾塘乡。

2003年11月,双河乡撤销,整建制划归贾塘乡管辖。

2008年2月,前川村划归史店乡管辖,八斗村划归关桥乡管辖。

清时,乡境设脱烈堡(今脱烈村)。

民国时,脱烈先后隶属海城区、新民乡(治今马营)。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8月,海原县设立曹洼乡,隶属第一区(城关区)。

1952年10月,曹洼乡改脱烈乡,隶属第七区(郑旗区)。

1953年4月,增设曹洼区,辖曹洼、脱烈、后堡、黄坪、刘套五乡。

1956年8月,撤销曹洼区,曹洼乡改隶郑旗区。

1958年10月,撤销曹洼乡,成立曹洼公社。

1959年5月,撤销曹洼公社,其地并入贾塘公社。

1985年12月,重新设立曹洼乡。

宋时,属九羊寨(今海原县李俊乡境内)。

明、清时,属李俊堡。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属固原县李俊乡。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随李俊乡划归海原县管辖。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8月,始设九彩乡,隶属李俊区。

1953年4月,乡境内曾设新庄乡,属李俊区。

1956年8月,新庄乡并入九彩乡。

1958年10月,设立九彩公社。

1959年5月,九彩公社撤销,其地划归李俊公社。

1981年5月,恢复九彩公社。

1984年1月,九彩公社改为九彩乡。

北宋时,设九羊寨(遗址在李俊乡瓦房村),隶属怀德军。

金时,先后属镇戎州、三川县。

元时,先后属镇原州、开城县。

明时,设李俊堡,属固原卫。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设李俊乡,属固原县。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李俊乡划归海原县管辖。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8月,设立李俊区,辖李俊、瓦房、九彩、杨明、木头、蒋(姜)庄、红羊、石塘、关庄9个乡。

1952年10月,李俊区改为第六区,辖李俊、瓦房、九彩、古城、杨明、陈梁、张泉、马昌8个乡。

1953年4月,改辖李俊、瓦房、九彩、木头、杨明、新庄、谢姜7个乡。

1956年8月,改辖李俊、九彩、杨明3个乡。

1958年1月,改辖李俊、九彩、杨明、红羊、石塘、关庄6个乡;同年10月,撤销区、乡建制,设李俊公社。

1959年5月,九彩公社整建制并人。

1962年12月,复设李俊区,辖李俊、杨明、红羊、关庄4个公社。

1969年6月,撤销李俊区,李俊乡改为直属公社。

1981年5月,原九彩公社析出重设。

1984年1月,李俊公社改为李俊乡。

宋代时期,设宁安寨(遗址在今红羊乡红羊村北),隶属西安州。

清代,设红羊坊、东海坝、张元堡、杨明堡。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设古城镇(治今红羊村)。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8月,设杨明、木头、姜庄、红羊、石塘5乡,隶属李俊区。

1952年10月,设第八区(红羊),辖红羊坊、红沟、石塘、三岔、南川、大嘴、红井、赵井8乡。

1953年4月,第八区改第九区。

1956年7月,红羊区辖红羊、石塘、关庄、北岔、红井5乡。

1958年1月,撤销红羊区,乡境红羊、杨明、石塘隶属李俊区;同年10月,设杨明、石塘2个公社。

1959年5月,撤销杨明、石塘公社,设红羊公社。

1961年8月,恢复杨明公社。

1984年1月,红羊公社改为红羊乡,杨明公社改为杨明乡。

2003年11月,杨明乡整建制并入红羊乡。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