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塔村解放前是放马场,故名马场村;金塔解放前名沈庄。 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成立宝塔、金塔行政村,村址设在小厂自然村,隶属河南乡人民政府;1955年隶属河南乡人民政府;1956年成立金涂高级社,隶属未变;1958年10月“政社合一”,更名为宝塔、金塔生产大队,隶属新桥人民公社;1970年,宝塔、金塔生产大队分为宝塔、程桥、安民、金塔、永兴、花园生产大队,村址设在小厂、和平生产队,隶属新桥人民公社;1984年1月,实行政社分开,恢复乡(镇)建制,更名为宝塔、金塔村民委员,隶属新桥乡人民政府,村址设在小厂、和平自然村;1992年3月,撤乡并镇后,隶属新桥乡人民政府;2004年1月,因行政区划调整,隶属姑孰镇人民政府;2005年10月,村级规模调整,有宝塔、金塔2个村委员会合并成立宝塔村民委员会,隶属姑孰镇人民政府,村址设在和平自然村。 |
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成立莲云行政村,村址设在东庄自然村,隶属河南乡人民政府;1955年隶属河南乡人民委员会;1956年成立灯塔高级社,隶属金涂乡;1958年10月“政社合一”,更名为灯塔生产大队,隶属金涂人民公社;1970年,灯塔生产大队分为涂山、灯塔、莲云生产大队,村址设在塘庄生产队,隶属新桥人民公社;1984年1月,实行政社分开,恢复乡(镇)建制,更名为莲云村民委员会,隶属新桥乡人民政府,村址设在花古自然村;2004年1月,因行政区划调整,隶属姑孰镇人民政府;2005年10月,村级规模调整,村址设在花古自然村至今。 2007年,村址向北迁200米莲云小学内,属花古组。 |
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成立通义行政村,村址设在西吴自然村,隶属金议乡人民委员会;1956隶属下八队高级社,1958年10月“政舍合一”,更名为五联生产大队,隶属宝庆人民公社,1984年1月,实行政社分开,恢复乡(镇)建制,更名为五联村村民委员会,隶属黄山乡人民政府,村址设在东吴自然村;1992年撤乡并镇后,隶属黄山乡人民政府,2004年1月,因行政区划调整,隶属姑孰镇人民政府,沿用至今。 |
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成立关马、陈张行政村,村址设在十八翁家村自然村,隶属关马乡人民政府;1955年隶属关马乡人民委员会;1956年成立关马高级社,隶属未变;1958年10月“政社合一”,更名为关马、陈张生产大队,隶属关马人民公社;1984年1月,实行政社分开,恢复乡(镇)建制,更名为关马、陈张村民委员会,隶属关马乡(镇)人民政府,村址设在十八翁家村自然村;1992年3月,撤乡并镇后,隶属围屏乡人民政府;2004年1月,因行政区划调整,隶属姑孰镇人民政府;2005年10月,村级规模调整,由关马、陈张2个村民委员会合并成立关马村民委员会,隶属姑孰镇人民政府,村址设在鲁家自然村至今。 |
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成立金郭、黄墩行政村,村址设在黄家刘前自然村,隶属关马乡人民政府;1955年隶属关马乡人民委员会;1956年成立关马高级社,隶属未变;1958年10月”政社合一”,更名为金郭黄墩生产大队,隶属关马人民公社;1984年1月实行政社分开。 恢复乡(镇)建制,更名为金郭黄墩村民委员会,隶属关马乡(镇)人民政府,村址设在黄家刘前自然村;1992年3月,撤乡并镇后,隶属周屏乡人民政府;2004年1月,因行政区划调整,隶属姑孰镇人民政府;2005年10月,村级规模调整,由金郭、黄墩2个村民委员会合并成立连千村民委员会,隶属姑孰镇人民政府,村址设在倪池自然村至今。 |
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灵墟行政村,村址设在白水塘自然村,隶属藏汉乡人民政府;1955年隶属藏汉乡人民委员会;1956年成立灵墟高级社,隶属未变;1958年10月“政社合一”,更名为灵墟生产大队,隶属卫星人民公社;(1959年,改为围屏公社)村址设在白水塘生产队,隶属围屏人民公社;1984年1月,实行政社分开,恢复乡镇建制,更名为灵墟村民委员会,隶属围屏乡人民政府,村址设在白水塘自然村;1992年3月,撤乡并镇后,隶属围屏乡人民政府;2004年1月,因行政区划调整,隶属姑孰镇人民政府,村址设在白水塘自然村至今。 |
抗战时和民国期间称“孙袁保”,1950年废除保甲制,设“孙袁行政村”,隶属于三合乡人民政府。 1955年,成立宗和农业生产高级社,随后徐泗等7个初级社合并为宗和高级社。 1958年政社合一,成立薛津人民公社,将其宗和、后岗、古城、五村四个高级社区合并为宗和生产大队。 1961年底,宗和生产大队分为宗和、后岗、古城、五村四个生产大队。 1968年撤区并社,合并后的大队村址设在潵沿村,隶属于薛津人民公社。 1970年设立关马公社。 1984年1月,政社分开,恢复乡镇建置,关马公社更名为关马乡,宗和大队更名宗和村民委员会。 2005年10月,宗和、后岗、古城三个村合并,成立宗和村民委员会,隶属姑孰镇,后一直沿用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