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天达梦地名网 > 桂平市各街道乡镇情况介绍[2]

桂平市各街道乡镇情况介绍[2]

蒙圩镇位于桂平市中部偏西,距城区仅13公里,南梧二级公路横贯其中,交通十分便利。全镇总面积23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225公顷,其中水田2759公顷,旱地1466公顷,下辖16个行政村(街),136个自然屯,总人口85412人,居住壮、汉、瑶三个民族。

蒙圩镇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粮食作物主要以水稻、玉米、黄豆为主。花岗岩、石灰石、白石、麦饭石等矿产资源丰富。全镇经济以乡镇企业、农业为主,烧制业发展迅速,运输业十分发达,素有""广西运输第一镇""的美称。农业优质化、产业化和商品化初具规模,经济结构合理,特色农业、定单农业脱颖而出,是桂平市优质谷生产基地和菜篮子基地。乡镇企业长廊已成雏形,有采石场20家,石灰厂8家,石渣加工厂10家,红砖厂8家和一个日产600吨的水泥厂等。运输业蓬勃发展,现有各类运输车辆800多台,年净运输收入达9000万元。招商引资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桂平市食品工业集中区座落蒙圩镇,目前投资5000多万元的坤锦和食品加工厂已动工兴建;投资3000万元的富多士食品加工厂也已动工建设;投资1100多万元的桂平蒙圩高科技种养场已建成投产。2004年蒙圩镇努力克服严重干旱、水灾以及煤电短缺等困难,高质量实现经济发展""三突破""目标,实现了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2004年全镇财政总收入554万元,增长28.3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43万元,增长20.3%;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增长9.5%;人口自然增长率8.61‰,控制在上级下达指标范围以内。小城镇建设步伐稳步推进,实现了村村通电话、通公路、通电视。

西山镇位于桂平市中至西北部,地处市堀区,属城乡结合镇,因境内著名国家级西山风景区而名。全镇总面积287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149个自然屯,分为山区、平原、城区三大部分。现有人口9.8万,其中农业人口5.7万,外来流动人口(包括非农部分)4.1万,是一个集农、工、商、贸、加工、运输、服务、饮食、旅游为一体的大镇。

镇政府驻地位于市城区中心,西山、新岗、岭头、大起4个村坐落于桂平市城区。黔、郁两江分别由南和西曲折穿过,汇合东流,形成浔江,千吨级轮船从这里可以直达广州、香港,水路交通非常方便。公路交通也很发达,南梧二级路、桂金二级公路及即将建设的玉桂二级公路途径辖区。现在,正在规划建设的市新城区又在西山镇境内,随着城市建设不断扩大和不断完善,西山镇的地理位置优势将更加突出,必将成为房地产开发和投资办厂的黄金宝地。该镇经济繁荣,农业方面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推进,主要是大力发展生态有机茶的种植。工业和第三产业方面,主要是以非公有制企业为主,其在该镇的经济比重中占到90%以上。

该镇有2所中学,13所小学,在校中学生3000人、小学生6900人。

西山镇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有以“林秀、石奇、泉甘、茶香、佛灵”而闻名全国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西山,国家重点动植物保护区—大平山动植物保护区,还有南国“小三峡”一大藤峡。另外西山镇环绕西山风景区的佛荔、新岗、前进、白兰4个行政村,是尚未开发的旅游宝地。

南木镇位于桂平市的北部、市城区黔江北岸即是南木镇辖区,镇政府所在地距市区13公里。地理座标北纬23°20′,东经110°5′。东临浔江,南沿黔江,西与西山镇接壤,北邻金田镇,镇境内西北部为山区,北东南浔江沿岸和西南黔江沿岸属平原、丘陵相间,呈东西走向,西北边界有大平山和大塘顶,云台岭,西南部有纸条岭等,主河流有沿西南界的黔江末端和东南边界的浔江,南渌江贯穿境内。土壤多为沙质红壤土和冲积淤土。山体为石灰岩,属南亚热带温和气候,水源充足。年均气温23℃,桂金二级公路经过,交通便利。行政区总面积178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387个生产队(组), 2004年末,人口总户数为61679户,总人口76207人,其中壮族人口6531人,是个农业大镇。农村社会经济指标,社会总产值21802万元,其中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792万元,工业企业3010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50万元,一般预算支出150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273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23元。产业特色有优质谷、龙眼、果蔗、八角、肉桂、珍珠石榴、水蜜桃、柑橙、余甘果、花卉、桑蚕、淮山等。
江口镇位于广西桂平市东北部,与平南县相邻,全镇面积152.8平方公里,是广西最负盛名的三大古镇之一。 江口镇距桂平市区陆路36公里,水陆32公里,水陆交通十分便利。江口镇人杰地灵,物产丰富。全镇辖2个街委,20个村委,人口10多万人,是广西第二人口大镇。城镇面积230多公顷,城镇居民2万多人,拥有耕地64000多亩,其中水田42000多亩,是优质谷、淮山、半夏、黄麻、桑蚕、香芋、篙竹等名产地。

近年来,江口镇党委、镇政府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发展经济,工农业均取得了长足发展。努力实施“工业化”战略,全力以赴开展招商引资工作,镇区内形成了东升科技工业园和红河工业小区,拥有工业企业54家,其中我资企业4家,2001年工业总产值达3.9亿元。基本形成了以竹藤为龙头及保险柜、麻纺、针织、造船、印刷协调为发展的工业体系。农业方面引导农民走“压扩经”的路子,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创税农业,形成了三布难桑蚕、果蔬基地,东升大樟香芋基地,六宝淮山基地,和合甘蔗基地等,基地农业达10000亩,农业产值达1。8亿元。

配合工业化建设,江口镇同时实施“城镇化”战备,积极推动小城镇建设。近年来,全镇筹资5000万元投入防洪、道路、车站、市场、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镇功能得到有效发挥。江口镇在城镇建设方面采取“谁投资谁受益”的办法,大胆让利给投资者,目前规划中的世纪大道、木材专业市场、建材专市场等建设项目又成了投资者竞相争夺的目标。

桂平市金田镇位于桂平市的北部,距桂平城区24公里,处在桂平北区六个乡镇的中心位置,桂平至金田和平南至武宣两条二级公路穿镇而过,使金田镇成为桂中、桂南北和贵州省通往粤港澳的枢纽,同时,更因太平天国农-动在此爆发而闻名。是全国有名的""淮山之乡""。全镇总面积153平方公里,管辖18个行政村,一个居民委员会,现有人口近8万人。是一个集农、工、商、贸、加工、运输、服务、饮食、旅游等为一体的大镇。

一、农业生产:优质谷、水果、淮山、黄沙鳖是金田镇的农业支柱产业。其中淮山年种植面积达2万亩以上,在自治区农业厅和桂平市农业局等上级部门的支持下,2002年开始实施淮山标准化种植,年可产鲜淮山5万多吨,产品远销东南亚。黄沙鳖养殖业发展迅猛,同时由于品质上乘、食味鲜美、营养价值高而畅销。另外,沙姜、八角、果蔗、花卉等生产亦达一定规模。

二、乡镇企业:该镇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目前,主要企业有淮山等农产品加工、钟厂、烟花炮竹厂、木器加工厂、毛织厂等企业800多家。其中,毛织业在近两年发展较快,成为该镇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新亮点。

三、小城镇建设:近年来,镇党委、政府以发展的眼光,以县级建制镇来定位,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对圩镇建设进行圩镇建设重新总体规划,大力实施街道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圩容镇貌常抓不懈,住宅小区管理日益完善。目前,已建成贵港市最大的乡镇文化中心广场和农特产中药材、木材、服装等13个专业市场和3个停车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2002年,金田镇被自治区评为""南珠杯""先进城市奖。

四、旅游业:金田镇历史悠久,山青水秀,风景秀丽,桂平至金田和平南至武宣两条二级公路给金田带来了便捷的交通条件。以太平天国农民起义遗址-金田营盘为主的历史文化游;以通过自治区旅游局专家评审,集旅游、度假、水上娱乐于一体的风门坳旅游开发区为主的娱乐度假游;及理村为主的乡村生态家园游三条主线正在形成发展。其中规划新增有跑马场、女兵营、水师营等多个景点开发的金田营盘第一期综合开发正在建设中。理村的绿树、鸟语、果甜、花香、小桥、流水、人家……让人有世外桃源,回归自然之感。

紫荆镇位于桂平市西北部,座落大瑶山山脉南端,东连平南县,南接本市西山镇,西与武宣县相邻,北同金秀瑶族自治县交界,距城区41公里。总面积265平方公里,辖15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20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3000人,有汉、壮、瑶、苗、侗、仫佬、土家等7个民族。2002年全镇社会总产值6000多万元,乡镇企业总收入5000多万元,财政税收20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00多元。

紫荆镇耕地面积0.84万亩,其中水田0.64万亩,林业总面积30.4万亩,主要盛产杉木、松木等用材林,森林蓄积量30多万立方米。镇内还有大量的笋竹、玉桂、八角、油茶等经济林以及柑桔、橙、李、柿、榄等水果。大宗经济产品有沙姜、辣姜、竹笋、香蕈、木耳、木薯、茶叶等。产品质量上乘,尤以“紫荆竹笋”、“紫荆香蕈”为珍品,畅销东南亚和港、澳、台等中外市场。镇内还有丰富的花草、药材、莎萝(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等资源和猴子、飞虎、蛤蚧、黄獠、野牛、果子狸、穿山甲、娃娃鱼、金钱龟等野生珍稀动物;蕴藏着大量的重晶矿、水晶矿等矿产资源。有15所小学,1所中学,中小学教师177人,中小学生2858人,2所卫生院,3个圩集市(均为三日一圩制)。

紫荆镇是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策源地,当年洪秀全、冯云山、杨秀清等分别在该镇境内以教书、烧木炭为名从事地下革命活动,东王杨秀清的故居就在该镇风光秀丽的十八山冲—流传为东王冲。该镇如今还留下有杨秀清、冯云山当年烧木炭的小炭窑、教书遗址和太平军驻军的军营遗址。

马皮乡是1987年从石咀镇分出的乡镇,位于桂平市东部,与木圭、木乐、石咀、社坡4个乡镇毗邻,南梧二级公路横贯东西,交通十分便利。总面积63平方公里,耕地1723公顷。全乡辖8个行政村、14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01万,有汉、壮两个民族乡内有4个敬老院、1个卫生院、l所初级中学和8所小学,在校教职工200多人,在校学生6000多人。

马皮乡是典型的农业乡,除了大量种植优质水稻外,还致力于发展优质荔枝、水蜜桃、香蕉、蜜本南瓜、茶叶、香芋等高效益经济作物。特别是万亩龙眼基地生产的优质龙眼,更使马皮乡的水果名声在外。十分重视投资办企业。一是筹建了桂平(均福)碧云天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碧云天茶,色鲜、香纯、味甘,可与桂平西山茶相媲美。二是引资200多万元,建设了一个大型沙砖厂。

该乡已实现村村屯屯通汽车,通电话:以雅岭村为龙头,全乡已建立生态沼气池lOOO多座。2001年,建成了全市一流的新农村示范点,前期工程设计22幢楼房,每幢建设资金10多万元,目前已完成18幢,农产已喜入新居。新村示范点内有管理室1个,敬老院1个,标准篮球场1个。随着建设“玉贵走廊”的提出,该乡对南梧二级公路旁5 0亩左右的车头岭进行规划开发。现在规划开发工作正在有序进行。车头岭新区建设,将集商贸、市场、住宅于一体,趁着社坡至马皮柏油路的开通,努力把新区构建为桂平东区商贸中心。

马皮乡的人文景观富有特色。位于水秀村的“五仙桥”,相传是清朝一名叫陈瑶的财主出资筹建。抗日战争时期,李宗仁挥师北上路经此地,又募捐巨资重修了“五仙桥”。再就是马皮水库,总库容1251万立方米,水库三面环山,周边树竹葱茏,鸟语花香。

桂平市寻旺乡位于贵港市东北部,304省道横贯其中,黔江、郁江流经寻旺乡汇合后,流入浔江。全乡共辖13个行政村,行政区城面积108.5平方公里。2004年末人口5.5266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46‰,耕地面积0.2766万公顷,经济作物种植面积0.580万公顷。有农用机械动力2.706万千瓦,有林面积280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40%,二级公路里程15公里,主要矿资源有石灰矿和河沙。

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8387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414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8323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650万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327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03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48万元。全社会国定资产投资完成额7746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00万元。城填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50元,人均消费性支出18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850元,人均生活费支出1300,城乡居民年末储蓄存款余额6000万元。

2004年寻旺乡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实施""玉贵走廊""建设,充分发挥本乡地处城乡结合部,毗邻城区的地理优势,实行优质服务和采取""促内联外,促商引商""等措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主抓长安工业集中区和河南经济开发区的建设。同时,强化服务意识,构建诚信政府,把管理变为服务,为投资者营造一个热情,安全的良好投资环境。通过努力,目前已有一批企业入驻工业集中区和经济开发区。已建成投产,并产生了经济效益的有:投资亿元以上的宏宇锰业股份有限公司和福发钆钢厂,还有投资100万元以上的同聚铸造厂等12家。以加工精米为龙头企业的万德米业以及农副产品深加工,腐竹出口加工和中小型针织企业,共11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家,50-500万元的企业100多家),这些支柱产业,推动着寻旺乡经济的快速发展。

寻旺乡深入开展""三级联创"",""五村""两规范活动,注重抓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坚持把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村稳定作为第一目标。去年,全乡水果种植面积8700亩,速风桉10000亩。

罗播乡位于桂平市南部。东、北连木根镇,南接中沙镇与兴业县北市镇,西界大洋镇。乡政府所在地距离市区56公里。辖11个行政村,122个自然屯。总人口40625人,其中非农业1437人,壮族264人。总面积108平方公里。

乡境东、南、中部为山区, 西北部则丘陵相间,罗西、万寿等村属小盆地,地形为南北扩张,西部较平,东部凸出,略呈不规则的石斧形。最高的山是东南部海拔582.5米的灯勾山。全乡多为红粘土,土质比较肥沃,共有耕地面积15314亩(水田14116亩,旱地1198亩),林地7万多亩,是六山两坡一水一分地的地方。平均每平方公里有376人,人均水田有3.5分田,是人多田少的地方。

全乡交通方便,早已实现了村村通汽车,有五桂公路贯穿全乡,玉桂二级公路也即将通过乡境内,每隔15分钟有往返客车经过乡驻地。

全乡以农为主,主种水稻,并种玉米、甘蔗、木薯、红薯、花生等。年产粮食11473吨,经济作物有黄麻、西瓜、罗卜、烤烟等;经济林有玉桂、油茶、桐和果树荔枝、龙眼、梨、蕉等。自七十年代以来,全乡大量种植荔枝、龙眼、西瓜、罗汉果,年产量不断增加。副业和渔业也有较大的发展。

乡内有名优特产万寿西瓜、砂地罗》、罗北勒荔(荔枝的一个品种)。饮食行业有壮腰健肾、美容养颜的罗播肉酒和葱油饼特色产品,此佳肴美酒有天府美宴之美称。

全乡办有2所中学,中学教师110人,在校中学生1600多人,共有小学9所,师生5459人。有卫生院1所,标准的宣传文化广电站一幢,乡政府和三分之一的村设办了敬老院。通讯设备开通了程控电话,中国移动通讯、中国联通、CDMA等网络覆盖全境。

由于地方风俗有赶早集习惯,罗播乡没有固定的圩期,人们赶集时间都不约而同集中在每天上午这段时间,热闹非凡。

厚禄乡位于桂平市西部,东接蒙圩镇,西邻贵港市港北区大圩、庆丰镇,南依白沙镇,北连石龙镇,乡政府所在地距市中心35公里。全乡现有日个村委会,76个自然屯,118个村民小组,2002年末总人口4.04万人。

全乡总面积8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04万亩,其中水田3.09亩,旱地0.95亩。辖区内锡基坑有丰富的铅锌矿,已探明储藏量为1000万吨,还有丰富的重晶石、石灰石等。白沙至石龙,蒙圩至大圩公路横贯该乡,交通较为便利。

2002年末全乡国内生产总值1.93多亿元,其中农业产值7798万元,工业产值11537万元。农村税改后财政总收入265.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32元。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盛产粮食、甘蔗、蔬菜、水果、生猪、鸡鸭、鱼类等。乡镇企业现有铅锌开采、选矿、冶炼、金属制品、造纸等15家企业。住房租赁、汽车出租、运输、商业、饮食等第三产业方兴未艾。全乡现有初级中学2所,16所小学,在职中小学教师386人,在校生8435人。

该乡现有乡级图书馆1个,藏书3000册。有5个-接收站。

 垌心乡位于桂平市北部,距离城区35公里,金(金田)鹏(平南县大鹏镇)柏油路自南往北贯穿5个行政村。全乡辖7个行政村,行政区域面积112平方公里。2006年末人口2.47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9.83‰。全乡有耕地面积776公顷,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1380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7430亩,粮食总产量4650吨;有林面积0.8万公顷,封山育林面积23650亩,木材采伐量5300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0%;主要农作物有优质谷、淮山、玉桂、八角、沙姜、竹笋、龙眼、杉树、松树、速丰桉等。

-

相关介绍

  全乡有13个基层党组织,党员603人,其中农民党员498人。

  全乡有乡直单位17个,在职在岗干部职工81人,离退休干部职工20人,乡政府机关在职在岗干部职工30人,离退休干部职工12人。

  全乡有初中一间,在校生750人,教师45人(其中退休1人);有小学7间,在校生2885人(其中学前班416人),在职教师120人,离退休教师52人。

  金鹏公路是省道公路,在垌心乡境内有10公里,自理村桥头至督的村尾全境内路段为柏油路面的三级油路。

-

经济发展

  垌心乡辖区内有罗宜河、邓塘河、大鹏河、十冬河四条河流,水力资源极其丰富。现已在十冬河建成装机容量800千瓦的木山头水电站,罗宜河建成装机容量1200千瓦的同心水电站,正在大鹏河兴建装机容量1500千瓦的金鸡水电站、装机容量1890千瓦的镰刀湾水电站。

  2006年全乡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达983万元,工业总产值8666万元,农业总产值6378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79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79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755元,人均生活费支出1850元,全乡年末储蓄存款余额达2800万元,贷款2700万元。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