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省农业农村厅 省乡村振兴局关于开展2022年“百县千乡万村”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工作的通知》和《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工作方案》,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组织开展了2022年度全省乡村振兴示范乡镇、示范村创建工作。经自主申报、地方推荐、专家评审,拟将武汉市江夏区五里界街道等50个乡镇、武汉市蔡甸区索河街梅池村等500个行政村纳入2022年湖北省乡村振兴示范乡镇、示范村创建名单。 |
这里是高山下的大片坡地,相传古时这里的韩继尧曾出任朝廷总兵而闻名当地,故名。该地明清时曾属大同下乡河东里长林保社;民国时属张家塝联保;1951年属张塝乡;1956年为张塝乡胜利主社;1959年为张塝公社张塝管理区胜利大队;1961年为张塝区张塝公社胜利一大队;1975年撤区并社,更名为胜利大队,属张塝公社;1984年2月设区建乡,胜利大队拆分为三个村,这里更名为韩塝村,属张塝区张塝乡;1987年9……。 |
湖北黄冈市蕲春县大同镇李山村位于蕲北山区,李时珍的故乡,全村650人,版图面积3804亩,其中耕地面积427亩,山林面积2300亩。近年来,李山村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立足山区资源优势,做足做活特色文章,大力发展茶叶产业,走出了一条兴茶富农产业化经营的新路子。目前,全村茶园面积达到700亩,全村经济总产值实现6500万元,人平纯收入达到8600元,村集体纯收入达到了30万元。一是结构调……。 |
该地明清时曾属大同上乡长峪里;民国时曾属檀林河联保;1951年属檀林河乡;1956年为檀林乡向苏高级社;1959年为张塝公社槐树五大队;1961年为张塝区檀林公社槐树五大队;1975年撤区并社;更名为槐树五大队;属檀林公社;1984年2月设区建乡;更名为槐树村;属大同区檀林乡;1987年9月撤区并乡;属檀林镇至今。槐树村……。 |
因李兴泗上塆位于境内,在当地颇有名气,故而得名。“李兴泗”即李兴泗上塆。“村民委员会”群众自治组织。明、清时期隶属于灵西乡。民国时期隶属于第一区。1930年4月至12月红色政权期间隶属于复兴区。抗战时期隶属于梅川区。1943年复属于灵西乡。1952年隶属于第一区。1958年9月成立李兴泗大队,隶属于红星公社。同年12月隶属于梅川公社。1961年隶属于梅川区。1975年隶属于红旗公社。1984年全县……。 |
因早年该境内有一座五里庙,故而得名。明、清时期,隶属于龙坪镇。民国时期隶属于第八区。1930年4月至12月红色政权期间,隶属于复盛区。抗战时期隶属于龙坪区。1943年复属于龙坪镇。1952年隶属于第四区。1958年成立五里大队,隶属于朝阳人民公社。1958年12月,隶属于龙坪人民公社。1961年隶属于龙坪小公社。1975年隶属于龙坪镇。1984年全县开展调整区、乡、镇设置工作,改大队为村,并将五里……。 |
明、清时期隶属于灵西乡。民国时期隶属于第十区。1930年4月至12月红色政权期间隶属于复祥区。抗战时期隶属于武穴区。1943年复属于灵西乡。1952年隶属于第六区。1958年成立上桂大队,隶属于幸福公社。1961年隶属于田镇区杨桥小公社。1975年隶属于阳城公社。1984年撤区建乡隶属杨桥乡。2001年,乡镇合并,隶属于大法寺镇,改名为上桂村,沿用至今。上桂村……。 |
因韩家塆位于境内,故而得名。“韩垸”即自然塆名。明、清时期,隶属于田家镇。民国时期隶属于第十区。1930年4月至12月红色政权期间,隶属于复祥区。抗战时期隶属于武穴区。1943年隶属于田家镇。1952年隶属于第六区。1958年成立韩垸大队,隶属于田镇公社。1961年,隶属于田镇区田镇小公社。1975年,隶属于田镇公社。1984年韩垸大队改名为韩垸村,隶属于田家镇。1987年隶属于田家镇街道,沿用至……。 |
明、清时期隶属于灵东乡。民国时期隶属于第十区。1930年4月至12月红色政权期间隶属于复祥区。抗战时期隶属于武穴区。1943年复属于灵东乡。1952年隶属于第七区。1958年成立于大蒋大队,隶属于四望公社。1961年隶属于四望区四望小公社。1984年调整为大蒋村,隶属于四望区。1987年隶属于四望镇,沿用至今。大蒋村……。 |
清代属新城乡。1946年县废区制,属黄新乡。1949年恢复区建制,属城关区。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红旗人民公社星火大队。1961年撤社改区,属城关区。1975年撤区并社,属城关人民公社。1976年与花垄大队合并为细岭大队。1978年分开,重置星火大队。1981年地名标准化时,更名为五里墩大队,属西池人民公社。1984年2月撤社并区,更名为五里墩村民委员会,属西池区。1987年10月,撤区建乡(……。 |
清代属长乐乡。1946年县废区制,属复兴乡。1949年恢复区建制,属小池区。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长江人民公社三八大队。1961年撤社改区,属小池区。1975年撤区并社,属刘佐人民公社。1981年9月地名标准化时,更名为张东塆大队,属刘佐人民公社。1984年2月撤社并区,更名为张东湾村民委员会,属小池区。1987年10月撤区建乡(镇),属王埠乡。2001年王埠乡并入小池镇,属小池镇,沿用至今。……。 |
全村1703人,465户,辖13个村民小组,版图面积3800亩,林地面积3600亩,耕地面积2533亩,其中水田面积2200亩,旱地353亩。2011年社会总产值1650万元,人均收入5300元,村集体经济纯收入5.8万元,村党小组下设11个党小组,共有58名党员,其中女党员7名,35岁以下党8名。……。 |
大河镇永安村位于大河镇北部,13个村民小组,586户,2495人,党员56人,现有耕地1303亩,山林2301亩,水面6350亩,2009年人均纯收入4000元。近年来,永安村充分挖掘本地资源,开辟发展门路,促使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壮大。——开办沙场2006年初,村党支部书记冯天星,召集村民召开村民代表会,提出在低产田开办沙场的想法,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并于当年动工。在办场当中,永安村将沙田表层的黏土翻……。 |
清代属凤源乡。1946年县废区制,属西山乡。1949年恢复区建制,属大河区。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红旗人民公社同盟大队。1961年撤社改区,属城关区。1975年撤区并社,新民、联盟、同盟三个大队合并为联盟大队,属苦竹人民公社。1980年又按原建制拆开,仍名同盟大队。1981年地名标准化时,更名为牛牧山大队。1984年2月撤社并区,更名为牛牧山村民委员会,属苦竹区。1987年撤区建(乡)镇,属苦……。 |
新安村位于孔垅镇站前商业街以南,西厢大道以北的中心地带。境内交通便捷,商贸活跃,是投资和居住的理想之处。目前全村共有465户,设7个村民小组,1958人。共配备村干部4名(其中女干部1名)。村支部共有党员66名(其中女党员3名,预备党员2名),下设3个党小组。通过几年的努力,村初步建立了包括: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后备干部、农村实用人才和外出务工能人的五支队伍。近年来,村两委班子,在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精……。 |
洪口村以洪口畈而得名。相宋朝曾有两军在此鏖战,伤亡惨重,鲜血染红了田畈,汇成血流,向垄口泻去,故名“红口畈”。又一说,很久以前,此地原为“黑口”。传说有一匹白马夜晚出来侵害庄稼害人,被当地居民一铳打死,流了七天七夜的血。此地被称为“红口”。因方言“洪”与“红”音近,故称“洪口”。明清时期,隶属咸宁县长乐乡上十三都。民国时期,周贴李、新屋李、段家、肖家、燕窝金、新屋金、祝家台、庄屋8个村庄,下蔡、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