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省农业农村厅 省乡村振兴局关于开展2022年“百县千乡万村”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工作的通知》和《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工作方案》,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组织开展了2022年度全省乡村振兴示范乡镇、示范村创建工作。经自主申报、地方推荐、专家评审,拟将武汉市江夏区五里界街道等50个乡镇、武汉市蔡甸区索河街梅池村等500个行政村纳入2022年湖北省乡村振兴示范乡镇、示范村创建名单。 |
此地原有一户姓肖人家,屋后有一个小山丘,属肖家土地,故其地片名为肖山,1984年命名为肖山村。清末属钟祥县中心乡,民初仍之,1936年因上年汉江发大水,废10区为5区,属第一区洋梓镇;1941年撤区建乡,县设31乡镇,属长城乡;1947年整编保甲,县设24乡,属洋梓乡;1949年7月钟祥县人民政府成立,设11个区,属洋梓区烟灯乡;1956年合作化时为友好高级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友好大队,属……。 |
历来在此黄土山坡边居住的90%为黄姓人家,解放前,此坡中曾有富甲一方的黄财主,根据黄土、黄姓、黄财主,故称黄家坡。1936年属钟祥县第五区康乐乡;1941年废区制,仍属康乐乡;1946年属自强乡;1949年7月钟祥县人民政府成立,废除民国钟祥县24乡(镇)制,建11个区,属丰乐河区黄坡乡;1951年1月,丰乐河区更名为第二区;1954年1月更名为丰乐区;1956年2月小乡并大乡,属黄坡乡;1956……。 |
四岭村位于新市城区西郊,长荆铁路、轻机大道和皂当过境公路贯穿而过。村域面积7.3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807亩,山林2127亩。人口现状:全村辖9个村民小组632户2496人,外出务工11人,空巢老人3人,留守儿童2人,低保户48户72人。村级组织:村党支部班子成员5人,党员71人,入党积极分子2人,60岁以上老党员25人,37岁以下年轻党员11人。村民委员会班子成员5人,村民代表45人,团支部、……。 |
新市镇白谷洞村位于新市城区北郊,南邻城区轻机大道,北至马刨泉水库雨淋山,分别与新市镇所辖洪泉村、城畈社区、东关社区、四岭村接壤,版图面积3.9平方公里。全村共有438户,户籍人口1640人,其中党员56人。有5个村民小组,村“两委”成员共5人,交叉任职,并分别兼任小组长。现有耕地面积1464.7亩,主要种植蔬菜、水稻、小麦,蔬菜种植面积300亩,是城区蔬菜主要供应地之一。白谷洞村风景秀丽,玉佛禅苑……。 |
源泉村位于京山东大门,交通十分便利,以水稻种植为主。人口现状:全村现有6个村民小组,266户,人口933人。全村承包耕地面积2405亩,主要经济收入以种植、养殖及外出务工收入为重。村级组织:村党支部班子成员3人,全村现有党员28人,其中男党员23人,女党员5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2人。产业发展:源泉村共有耕地面积2405亩,人平2.6亩,其中水面100亩,年产鲜鱼200吨,村民人均纯收入6500元。……。 |
明朝后期,江浙一带马姓、许姓、张姓的先人迁至马家岭周边居住,解放后以马家岭地名命名。1949年解放后属徐店乡;1958年为马岭大队;1962年马岭大队属罗店区马店人民公社;1975年底撤区变镇属马店镇;1984年撤大队改村时更名为马岭村村民委员会至今。马岭村……。 |
解放初属第三区;1958年为罗店人民公社石板大队;1960年为罗店区石板人民公社石板大队;1975年拆区改社,为徐店人民公社石板大队;1984年撤大队改村民委员会时更名为罗店镇石板乡石板村村民委员会至今。石板河村……。 |
全力村位于绿林镇东南,东接三阳镇,南邻宋河镇,西与中台村相连,北靠铁炉冲村,系原墩岭村与原老全力村合并而成。全村总面积15.4平方公里,山林17888亩,耕地818.42亩,其中:水田653.42亩,旱地165亩,全村4个村民小组,11个自然湾,总户数249户,995人。村“两委”干部4人,党员47人(其中:预备党员2人,女党员5人,35岁以下党员6人,大学本科学历2人,70岁以上党员13人),村……。 |
双墩村位于杨集镇北部,面积10平方公里。人口现状:辖5个村民小组,208户,750人。村级组织:全村现有党员23人,其中男党员17人,女党员6人;外出打工6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有2人。产业发展:双墩村共有耕地面积1763亩,人平2.4亩。全村山林面积14000亩,特色花卉苗木200亩,年发展袋料香菇20万袋,产干菇40吨,全村人均纯收入6830元。……。 |
花苑台村位于孙桥集镇1公里处,全村总面积9.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61亩,有9个村民小组,280户,1038人,共有养殖水面300亩,其中精养鱼池60亩,山地面积9200亩,生猪养殖120户,其中百头以上养殖41户,新农村居民点6处,面积3200平方米。花苑台村以种植和养殖业为主,同时正向发展花卉苗木产业迈进,绿化覆盖率66%。建沼气池153口,“一建三改”80户,占80%。全村2012年农业总……。 |
荆条村位于钱场镇西北角,所辖面积12平方公里,交通十分便利。人口现状:全村辖13个村民小组661户2582人,外出务工585人,空巢老人11人,留守儿童23人,其中农村低保户55户60人,五保户6户7人。村级组织:村党支部班子成员3人,党员60人,其中入党积极份子4人,55岁以上老党员12人,35岁以下年轻党员15人,大学生关系转回荆条村6人,流动党员19人,有“双带”能力的党员人数40人。村民委……。 |
以境内古建筑名称命名。境内有一座建于清光绪八年的百年古塔——文笔峰,而当地老百姓惯称文峰塔。解放初属城关区城关镇;1952年属惠亭区城关镇;1958年人民公社为文峰大队;1984年撤大队改村时为文峰村村民委员会至今;2012年划归温泉新区管辖,2019年划入温泉街道至今。文峰村……。 |
明朝末年形成自然村落,清朝末年属安陆府荆门州管辖;1912年属安陆府钟祥县管辖;1936年属远安县永清(栗溪)乡管辖;1949年4月栗溪解放,7月属荆钟宜县栗东区关坛乡管辖;1950年1月建村,1950年5月划归荆门县,10月成立荆门县栗溪(时称荆门县第十二区),属十二区关坛乡管辖;1952年成立互助组;1955年春关坛乡并入姚河乡,关坛村分成常沟、何沟、双庙3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同年冬,改为常……。 |
明朝属湖广道承天府钟祥县望乡村管辖;清朝属远安县公平乡管辖;民国时期为第六保,属远安县公平乡管辖;后属荆门县铁坪乡管辖;1949年解放后为三合村,属铁坪乡管辖;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期,成立三合初级社,属栗溪区管辖;1957年改为三合高级社,属栗溪区管辖;1958人民公社化时期,设立三合大队,属高峰人民公社管辖;1959年归栗溪人民公社管辖;1961年恢复区建制,属栗溪区管辖;1975年撤区并社,……。 |
明朝洪武年间形成自然村落,属荆门县管辖;清顺治三年(1646)属安陆府荆门州管辖;1912年属襄阳道荆门县;同年废除安陆府,属湖北省第四行政督察区;1932年属湖北省第三行政督察区;1943年为第七保,属仙居乡管辖;1949年仙居解放,属仙居乡管辖;1955年成立何家初级合作社;1957年为何家高级合作社,属盐池区管辖;1958年设立何家大队,属盐池公社管辖;1961年恢复区建制,属盐池区管辖;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