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点名说地名 > 芝田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芝田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宋代为永安县治,名永安城。金贞元元年(1153),因此地产芝草,更名为芝田,设芝田县,治于此。元灭金后,废为镇,后为村。
传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埋葬北宋皇帝赵匡胤时,因下宫尚未建成,太祖灵柩暂停放在永安县正堂(在今芝田村),皇亲、群僚住满了县城。当时的七品县令只好搬迁到二里以外的关帝庙里办理业务。人们便称此地为“小官庄”。后成村名,简称官庄。
北宋修建皇陵时,此处有许多家砖瓦窑,其中以费姓的烧窑最有名,人称“费家窑”,后演称村名。
北宋修建皇陵时,为供建陵官员饮食需要,选此地牧牛羊,后成村,名喂养庄,又名喂羊庄,后简称今名,属芝田镇。
为北宋大臣蔡齐故乡,因名蔡家庄,后简称蔡庄,至今。
因宋代宰相寇准墓地在此,村落由三条弯曲的山沟组成,得名。
晚唐时一对益姓夫妇从山西迁此定居,后以益家窝名村。
北宋修建皇陵时,此地为竹木、烧柴等存放地,名称柴竹务,后称稍柴务,演为稍柴村至今。
因在一南北走向的弧形山沟中。因该沟在稍柴村东侧,时称“稍柴东沟“,后简称为东沟。
北宋修陵在此烧石灰,名石灰厂,在石灰厂南部,和南石灰厂相对称北石灰厂,简称北石村。
北宋修陵在此烧石灰,名石灰厂,在石灰厂南部,和北石灰厂相对称南石灰厂,简称南石村。
村落由数条南北走向深沟组成。传明末,由于战乱,村有七户居民迁居于山沟深处一个山嘴上避难,人称“七家寨”,又因位于小芝田以南俗称“芝田寨沟”。后简称今名。
原名杏花村。宋、元符三年(1100)北宋皇帝(哲宗)葬於村南,永泰陵,为北宋第八个皇帝陵寝,称“八陵”,村以陵名,曰:八陵村。
原名御林寨,东有宋朝皇陵,西有宋朝八贤王陵院。当时守护皇陵的军队驻扎于此,传驻有“三千御林军,八百孝刀手”,后因习惯写法,将村名写成羽林庄。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