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属来苏里;民国时设砂埔保属龙文乡;1949年解放初设农会小组属第十三区(来苏区)保安村农会分会;1952年与砂睦,禾石迳(和睦)合并为砂睦乡;1956年设农业高级社;1958年公社化,设生产队属东风公社砂睦大队;1959年改称中都公社砂睦大队;1961年属中都工委下都公社砂睦大队;1965年中都、下都、上都、苏平四个公社合并为中都公社,仍称砂睦大队;1968年属中都公社革委会砂睦大队革领组;1980年属中都公社管委会砂睦大队管委会;1984年属中都乡砂睦村民委员会;1986年保安从砂睦村划出,又随下都从中都乡划出,称下都乡保安村民委员会;2015年,撤乡设镇,称下都镇保安村民委员会。 辖:保安1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 村委会驻地:保安自然村。 |
清属来苏里;民国时称龙文乡禾寨保;1949年解放初设禾石迳村农会分会,属第十二区(来苏区);1952年与砂睦、保安合并为砂睦乡;1956年设高级社;1958年公社化,设禾石迳生产队属东风公社砂睦大队;1959年改称中都公社砂睦大队禾石迳生产队;1961年属中都工委下都公社砂睦大队;1965年中都、下都、上都、苏平四个公社合并为中都公社,仍称砂睦大队禾石迳生产队;1968年属中都公社革委会砂睦大队革领组;1980年属中都公社管委会砂睦大队管委会;1984年属中都乡砂睦村民委员会;1986年和睦从砂睦村划出,并随下都从中都乡划出,称下都乡和睦村民委员会;2015年,撤乡设镇,称下都镇和睦村民委员会。 辖:禾石迳1个自然村3个村民小组。 村委会驻地:禾石迳自然村。 |
清属来苏里;民国时称龙文乡砂埔保;1949年解放初设砂睦村,属第十三区(来苏区);1952年与保安,禾石迳(和睦)合并为砂睦乡;1956年设砂睦农业高级社;1958年公社化,称东风公社砂睦大队;1959年改称中都公社砂睦大队;1961年称中都工委下都公社砂睦大队;1965年中都、下都、上都、苏平四个公社合并为中都公社,仍称砂睦大队;1968年称中都公社革委会砂睦大队革领组;1980年称中都公社管委会砂睦大队管委会;1984年称中都乡砂睦村民委员会;1986年砂睦随下都从中都乡划出,保安、和睦从砂睦村划出,称下都乡砂睦村民委员会;2015年,撤乡设镇,称下都镇砂睦村民委员会。 辖:明星、群星、上寨、五星片、细布、细楼下、圆子背7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村委会驻地:神背自然村。 |
清属来苏里;民国时属龙文乡安良保;1949年解放初设象栏村农会分会,属第十二区(来苏区);1956年设象栏农业高级社;1958年公社化,称东风公社象栏大队;1961年称中都工委下都公社象栏大队;1965年中都、下都、上都、苏平四个公社合并为中都公社,仍称象栏大队;1968年称中都公社革委会象栏大队革领组;1980年称中都公社管委会象栏大队管委会;1984年称中都乡象栏村民委员会;1986年象栏随下都从中都乡划出,称下都乡象栏村民委员会;2015年,撤乡设镇,称下都镇象栏村民委员会。 辖:上园埔、下园埔、勾刀笔、井头4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村委会驻地:井头自然村。 |
清属来苏里;民国时,属龙文乡安良保;1949年解放初设佛坑村农会分会,属来苏区;1952年与象栏、吉安合并为吉安乡;1956年设佛坑农业高级社;1958年公社化,与中都合并,设佛坑生产队,属东风公社吉安大队;1959年改称中都公社吉安大队佛坑生产队;1961年佛坑从吉安大队划出,称中都工委下都公社佛坑大队;1965年中都、下都、上都、苏平四个公社合并为中都公社;仍称佛坑大队;1968年称中都公社革委会佛坑大队革领组;1980年称中都公社管委会佛坑大队管委会;1984年称中都乡佛坑村民委员会;1986年佛坑随下都从中都乡划出,称下都乡佛坑村民委员会,2015年,扯乡设镇,称下都镇佛坑村民委员会。 辖:乾上、隆溪、寨禾、寨上、太和、溪背、屋背7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村委会驻地:乾上自然村。 |
清属来苏里;民国时属龙文乡吉安保;1949年解放初设吉安村农会分会,属来苏区;1952年与象栏、佛坑合并为吉安乡;1954年与三坊合并为吉安乡;1956年设吉安农业高级社;1958年公社化,与中都合并,称东风公社吉安大队;1959年新寨并入吉安大队,改称中都公社吉安大队;1961年称中都工委下都公社吉安大队;1965年中都、下都、上都、苏平四个公社合并为中都公社;仍设吉安大队;1968年称中都公社革委会吉安大队革领组;1980年称中都公社管委会吉安大队管委会;1984年称中都乡吉安村民委员会;1986年吉安随下都从中都乡划出,称下都乡吉安村民委员会;2015年,撤乡设镇,称下都镇吉安村民委员会。 辖:营上、青草坪、奖坊、八里、曾坑、八岭6个自然村22个村民小组,村委会驻地:营上自然村。 |
清属来苏里;民国时属龙文乡黄鼎保;1949年解放初与新寨合并,称第十二区(来苏区)鼎新村农会分会;1952年从鼎新村划出,属三坊乡;1954年三坊乡与吉安乡合并为吉安乡;1956年设五丰农业高级社;1958年公社化,与中都合并,称东风公社五丰大队;1959年改称中都公社五丰大队;1961年称中都工委下都公社五丰大队;1965年中都、下都、上都、苏平四公社合并为中都公社,仍设五丰大队;1968年称中都公社革委会五丰大队革领组;1980年称中都公社管委会五丰大队管委会;1984年称中都乡五丰村民委员会;1986年五丰随下都从中都乡划出,称下都乡五丰村民委员会。 辖:郑坑、大黄坊、小黄坊、璜山、吉里5个自然村17个村民小组,村委会驻地:吉里自然村。 |
清属来苏里;民国时设东兴保属龙文乡;1949年解放初与五峰合并,属鼎兴村农会分会;1952年与五峰分开,设新寨乡;1954年与联河合并,属新联乡;1956年设新寨农业高级社;1958年10月公社化,设生产队属东风公社新寨大队;1959年吉安与新寨合并为吉安大队,属中都公社;1961年属中都工委下都公社新寨大队;1965年中都、下都、上都、苏平四个公社合并为中都公社,仍设新寨大队;1968年称中都公社革委会新寨大队革领组;1980年称中都公社管委会新寨大队管委会;1984年称中都乡新寨村民委员会;1986年新寨随下都从中都乡划出,称下都乡新寨村民委员会;2015年,撤乡设镇,称下都镇新寨村民委员会。 辖:高坪、陈屋、黄西坑、旧寨、南湾里、下村、小陈、寨头背8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村委会驻地:旧寨自然村。 |
清属来苏里;土地革命时凹下、豪康等自然村建立红色政权;民国时设河坑保,属龙文乡;1949年解放初设农会小组(5个)属联河农会分会;1954年与新寨乡合并,称第十三区(来苏区)新联乡;1956年设联河农业高级社;1958年公社化,设7个生产队属东风公社联河大队;1959年改称中都公社豪康大队;1961年称中都工委下都公社豪康大队,1965年中都、下都、上都、苏平四个公社合并为中都公社,与三益、璜溪合并,称中都公社联河大队;1968年属中都公社革委会联河大队革领组;1972年豪康从联河大队划出,称中都公社革委会豪康大队革领组;1980年称中都公社管委会豪康大队管委会;1984年称中都乡豪康村民委员会;1986年豪康随下都从中都乡划出,称下都乡豪康村民委员会;2015年,撤乡设镇,称下都镇豪康村民委员会。 辖:豪康、碗背、松树背头、萝卜咏、凹下5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村委会驻地:豪康自然村。 |
清属来苏里;土地革命时,璜坑自然村建立红色政权;民国时称龙文乡璜溪保;1949年解放初设璜溪村农会分会,属第十二区(来苏区);1954年与豪康、新寨、三益合并为新联乡,属第十二区(来苏区);1956年设璜溪农业高级社;1958年公社化,设生产队属东风公社联河大队;1959年三益、豪康、璜溪从联河大队划出,称中都公社璜溪大队;1961年称中都工委下都公社璜溪大队;1965年中都、下都、上都、苏平四个公社合并为中都公社,豪康、三益、璜溪合并,设联河大队,属中都公社;1968年属中都公社革委会联河大队革领组;1972年三益、豪康、璜溪从联河大队划出,设璜溪大队革领组;1980年称中都公社管委会璜溪大队管委会;1984年称中都乡璜溪村民委员会;1986年璜溪随下都从中都乡划出,称下都乡璜溪村民委员会;2015年,撤乡设镇,称下都镇璜溪村民委员会。 辖:璜溪、侯坑、竹园里3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村委会驻地:璜溪自然村。 |
清属来苏里;土地革命时建立红色政权;民国时,属龙文乡河坑保;1949年解放初设三益村农会分会,属第十二区(来苏区)联河乡;1954年与豪康、新寨、黄坑合并,称第十二区(来苏区)新联乡;1956年属联河农业高级社;1958年公社化,设生产队,属东风公社联河大队;1959年三益、豪康、璜溪从联河大队划出,三益设大队,属中都公社;1961年称中都工委下都公社三益大队;1965年中都、下都、上都、苏平四个公社合并为中都公社,豪康、三益、璜溪合并,为中都公社联河大队;1968年属中都公社革委会联河大队革领组;1972年三益、豪康、璜溪从联河大队划出,设三益大队革领组;1980年称中都公社管委会三益大队管委会;1984年称中都乡三益村民委员会;1986年三益随下都从中都乡划出,称下都乡三益村民委员会。 辖:上象蹄坑、下象蹄坑2个自然村2个村民小组,村委会驻地:下象蹄坑自然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