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点名说地名 > 武侯区玉林街道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武侯区玉林街道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玉林街道玉林北路社区面积0.3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728户,总人口约1.8万人,注册志愿者3198人,线登记志愿者567人,志愿服务分六类共计30支队伍。社区创新开展志愿服务融入生活,构建了“社工+志愿者”的服务新模式,社区先后被评为“四川省书香社区”、“成都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美丽成都·党员示范行动”党员示范单位、2018年荣获全国100佳志愿服务社区等荣誉称号。目前,玉林北路社区共有9名两委成员。

玉林东路社区简介

武侯区玉林街道玉林东路社区成立于2001年12月12日,区域面积为0.45平方公里。位于玉林辖区东面,南起玉林东街,北至一环路南三段,东邻人民南路四段,西至玉林北街一线。有常住户4021户、常住人口11027人。驻区内有单位14个,其中有一所高级学院、一所中学、两个大型场馆,另有八个大型娱乐场所;有51个居民院落,成立了46个居民小组。社区组织机构健全,社区党支部、居委会成员共7名,分别成立了计划生育、社会福利、人民调解、治安保卫、文教卫生等五大常设委员会,积极组织开展社区事务日常管理工作。

社区居民安居乐业,生活稳定,社会治安良好。社区群众性活动的文化场所有:玉林中学、四川省体育馆、四川运动技术学院。社区与四川省体育馆、玉林中学共驻共建,设立群众性文化活动场所700平方米。社区还设有少儿绿色上网空间和电子阅览室供社区居民和未成年人活动。社区老年歌咏队、老年舞蹈队、老年腰鼓队、老年健身操队、老年京剧队等文娱队伍,成都市诗词楹联学会、成都市散学会、成都市老年大学书画学会常年在社区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2007年社区老年舞蹈队获得第二届成都市中老年才艺大赛舞蹈组冠军。

多年来,在玉林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社区两委会从社区群众的需求出发,立足于服务,创建了社区再就业基地,开发了非机动车停车场、绿叶保洁服务中心、春雨小学生托管教育中心、纯印婚庆服务等社区服务实体,既服务于社区居民,为单位解决后勤保障的困难,又着重解决了就业困难的4050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

近年来,玉林东路社区在全面推进社区建设同时,还在老干部工作进社区、妇联、青教、关工委和社区志愿者工作等方面取得不俗的成绩,并且创建出“爱心加油站”和“玉林夜话”两个具有影响力的品牌活动形式,获得了上级领导的表彰。2008年开始,社区实施居站分离,实行“一站式”服务,极大的方便了居民群众办事,获得居民一致的好评,成为成都市社区标准化建设的样板。

玉林东路社区2006年被评为成都市科普示范社区、武侯区文明社区;2007年获四川省“红旗妇联组织”、“成都市文明社区”、“成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社区”、“成都市扫黄打非进社区工作”先进示范社区、“成都市老干部服务进社区示范”的称号。2008年代表成都市参加了争创“全国文明社区”的活动。玉林东路社区还多次代表省市区接待了高规格的参观、检查和调研。

通过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社区人与人的关系进一步融洽,环境面貌得到了较大改观。社区两委会、工作站人员也得到了锻炼,提高了工作能力,激发了为民服务的工作热情。通过广泛的宣传,社区居民更加热爱自己的家园,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在社区全体居民的努力下,以“人本、互助、和谐”作为社区精神,各方面建设都上了新台阶,建设成为了和谐型社区。

倪家桥社区占地面积0.54平方公里,东起人民南路四段,西至玉林南路,南起二环路南三段,北至倪家桥路。社区常住户8117户,常住人口数24523人。社区有38个院落,居民自治管理小组37个。在册党员487人,下设12个党支部,24个党小组。辖区有省住建厅党委、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等11家驻区单位,众信物业党支部、鑫南洋物业党支部等6个“两新”党组织。

近年来,通过空间整合、功能叠加、错时服务,建立“院子文创园”,探索创新“社区+园区”相融共生的发展模式,将传统的8小时办公场所转变成为全天候互动式“家园”。以“院子文创园”为载体,充分发挥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优势,搭建学习交流、联谊交友的活动阵地—“倪来我往”文化聚落。整合“成都市文艺志愿者协会”资源,让文艺志愿者进社区定期开展文化活动。

社区获得“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示范社区”、“党员先锋基层党组织”、“百佳社区”、“成都市级社区教育工作站”等荣誉称号。

九如村,南起一环路南三段,西接浆洗街,东、北邻电信南街,位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背后与一环路之间。成都解放前,九如村及附近一带都是农田与荒地,成都人将其统称为华西后坝。抗日战争时期,城内一些居民疏散到此建房,逐渐形成一片新的居民区,而最靠近一环路的片区在命名时引经据典,冠以雅言,并依照当时的保甲制度,取名为“九如甲”。

“九如”之名,源于一篇表示祝福的诗歌《诗经·小雅·天保》,“天保”二字意指上天保佑。全诗共有九个“如”字,其中第三节“天保定尔,以莫不兴。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山之方至,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如松柏之茂”。

九个“如”字,连贯比喻,气势雄浑,富有韵力,寄托着当时人们对安定幸福生活的向往与祝福。“如南山之寿”一句,演化为祝颂词“寿比南山”流传后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保甲制度被取消,九如甲随之改名九如村。1959年,人民南路三段、四段四川医学院(今四川大学华西校区)修建完成后,部分城内居民迁移到九如村;随着城市发展,一些企事业单位也陆续在附近兴建。后来街道扩建,人们将一环路南三段到电信南街的这一片区都统称为九如村。现人们仍延用“九如”二字为街名,则饱含着对社会主义事业欣欣向荣的祝福和歌颂,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憧憬。

玉林街道九如村社区成立于2001年12月,社区占地面积0.38平方公里,东起电信南街,南至一环路南三段,西接浆洗街,北邻电信路社区。社区现有物管院落11个、居民院落(小区)39个、居民自治小组39个、社区常驻居民6456户、常驻人口15582人。

社区组织居民成立六支(腰鼓队、合唱队、模特队、太极拳、舞蹈队、管乐队)文体队伍,及大丰富了居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同时更凸显“如南山之寿”的内涵。

社区“两委+社会组织”在区政府、街道办的领导下,积极探索社区服务管理思路,形成了点、线、面充分结合,全面覆盖的工作理念,并在工作中不断实践、提高、落实。社区实行综合服务管理,将50个院落、铺面划分为5个网格化片区,两委成员担任片区负责人。并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提高业务能力,达到了综合服务“一岗多责,一员多能”的目标。

最终实现社区工作理念:以人为本、以事为线、以情为点、服务居民。为共建幸福和谐九如打下良好基础。

电信路位于辖区内,社区名借取路名为名。电信路社区居委会成立于2002年1月14日。

电信路社区原属小天竺街道办事处管辖,2007年2月以后划归玉林街道办事处管辖,地名沿用至今。

电信路社区居委会位于电信南街12号。电信路社区面积0.63平方公里,东以人民南路三段22号03部队为界,南以一环路为界,西以电信路为界,东以公行道为界。社区内有38个院落,单位宿舍23个,居民院落15个,社区常住居民4809户,人口12000余人,其中老年人有1200余人占总人口的10%。

武侯区玉林街道黉门街社区占地面积0.7平方公里,常住居民6328余户,人口1.5万余人。社区下设4个网格片区,有7个居民自治管理小组,4个民情专递员,4个廉情监督员,社区“两委”一站成员共14人。社区党委下设5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98人。

近年来,社区党委坚持党建引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多次接受中央领导的视察,社区各项工作得到了中央、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社区服务管理“三化一制”模式得到中组部的充分肯定,四川省委组织部将“三化一制”模式在全省进行推广。社区党委被四川省委评为“四川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四川省服务型示范社区党组织”,社区先后获得“全国社区商业示范社区”、“全国计划生育协会村级先进单位”、“四川省文明社区”、“四川省充分就业社区”和“成都市十大优秀社区”等荣誉称号。

社区始终坚持以“热情创造,互动融合,理性发展,梦想成功,传递正能量,幸福新黉门”为目标,通过创新党的组织构架,积极推行“党建项目认领”、“菜单式服务”,建立了“党员建议案”制度,开展“黉门问需日”活动。通过民情日记,及时做好民情登记、民情办理、民情反馈和民情评议,最终形成“民生档案”。通过创新社会管理,实行前后台互动,网格化管理。一岗多责,一专多能,实现了“天天下院落,情况全掌握,出门一把抓,回来再分家,每天一例会,研判处置它”的工作模式。通过创新服务模式,社区积极引入和培育社会组织,成立了社区社会组织居民服务中心,以“菜宅送”、“暖心房”“慈爱嘉”等项目为载体,为居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社区志愿服务由专业化向大众化转变,成为全省党团员社区志愿服务示范点。通过“物管进社区”,形成了“楼上失业,楼下就业”的模式。通过国际化社区打造,使“中外友谊之家”成为中西文化交流、学习的平台。以多样化、常态化、个性化的特点,着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社区天骄“四点半”学校深受居民群众欢迎。从而实现群众得真切实惠,居民安居乐业的“幸福新家园”。

棕南社区成立于2001年,辖区东起科华北路,南至二环路南二段;西起人民南路四段,北至领事馆路、锦绣路,面积约0.53平方公里。社区内居住有6836户,人口15407人,其中流动人口6710多人。社区内驻有美国领事馆、德国领事馆,4个企事业单位,小学1所,幼儿园1家,物管小区12个,单位自管宿舍小区4个。自治居民院落3个。

按照深化社区网格治理机制改革要求,棕南社区共划分一级网格1个,二级网格6个,三级网格33个。社区以二级网格为基础,按“1+1+X”模式成立六支网格化服务管理队伍,负责网格具体事务。

棕北社区成立于2001年11月20日,面积0.3平方公里,东起科华北路,南接锦绣路,西起科院街,北邻一环路南二段; 有居民院落42个,其中22个纯居民院落,2个物业管理小区,破产单位院落18个;,现有常住人口5726户11200人,流动人口5000余人;有国防干休所、磨子桥小学等14家单位,6家物管公司、棕北社区现有工作人员(包括党委、居委会、社会组织、一村一大)14人,在册党员257名,个体工商户686户。

两委及社会组织成员等

任明(-、居委会主任:13666103518)

主持党委、居委会全面工作

陶红(党委副书记:13880057018

负责工会、妇联、团支部工作

刘开建(党委委员、居委会副主任:13330985985)

负责信访、综治、司法、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工作

杨贤勇(党委委员、居委会委员:15882030338)

负责纪检、城市管理、健康教育、爱国卫生、会计工作

彭科(党委委员:13518162596)

负责安全、消防、出纳工作

唐敏 (居委会委员:15828550313)

负责老龄、社会组织工作

李菊 (居委会委员:13550238532)

负责青少年教育、统计、文体工作

陈丽梅(社会组织工作人员:18008093497)

负责残疾人、前台工作

杨 艳 (社会组织工作人员:13666293425)

负责计划生育、前台工作

翼婵媛(社会组织工作人员:18980063661)

负责民政低保、优抚工作

杨鸥(社会组织工作人员:13980767516)

负责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公租房、限价房工作

葛栗(社会组织工作人员:13551886797)

负责劳动保障工作

李凤莲(一村一大:13018179498)

负责志愿者、档案管理工作

民情专递员:刘涌泉

民情专线:85250477

民情专递员职责:

深入到党员群众中收集民情民意,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所在街道、社区党组织的工作情况对收集的民情民意进行分类登记,并通过书面的形式及时上报社区党组织,对民情专递箱进行管理和开启每周不少于2次,按照参加民情专递工作培训、列席各党组织召开的会议和参与民情专递有关活动

武侯区玉林街道跳伞塔社区东起科院街、西至人民南路四段、南接领事馆路、北临一环路南二段,面积0.49平方公里,辖35个院落,其中共有19个居民自治小组。居民5800余户(不含集体户)、常住人口16183余人。社区党委下设9个党支部,现有在册党员343名。社区两委成员10人,其中具有专业社工资格的4人(社会工作师2人、助理社会工作师2人)。辖区内拥有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临床医院、省自然资源研究院、西南技术物理研究院、农业部沼气科学研究所、省科协、中科院成都分院机关、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中科院成都生物所、中科院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中科院成都山地所等科研院及四川中科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科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成都中科唯实仪器有限责任公司。还有中科院成都教育基地、科学园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加坡)森温科分院双语幼稚园和科分院物业管理公司、成都市棕北中学、成都市磨子桥小学等驻区单位。同时,来福士广场、数码广场、大陆国际等大型楼宇综合体也坐落于此。社区和各单位协作性强,共建基础较好。

因新南路位于辖区内,社区名借取路名为名。2001年10月18日设置,原属致民路街道办事处,2007年8月30日,新南路社区同小天竺街社区调整合并为新南路社区,2014年7月24日,划归于跳伞塔街道。

2020年5月22日成武府函〔2020〕74号«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政府玉林街道办事处关于社区体质改革调整方案的请示»(武府玉办〔2020〕17号)的批复:撤销旅游村社区,将旅游村社区林荫街、林荫中街中心线以北划归新南路社区,新南路社区居委会办公址为临江路2号。

玉林街道新南路社区位于临江路2号,面积为0.57平方公里,现有社区两委人员9人,目前辖区共有居民院落52个,常住人口1.4093万人。新南路社区隶属成都市武侯区玉林辖区,社区所辖总面积0.57平方公里,包括新南路、大学路、人民南路三段等11条路段。

南虹村社区成立于2001年12月,位于大学路、小天竺街以南,一环路南二段科技一条街以北,人民南路三段以东,新南路以西。社区地处华西坝核心区域,占地0.60平方公里,分7个网格,有57个院落,常住人口16794人。社区内有记载着时代发展和变迁的电脑集散地(科技一条街等),也有宁静古朴的华西钟楼等百年地标建筑。辖区有四川大学华西校区、成都七中林荫校区、四川省军区装备部、四川省地震局等人文科普资源,以及A世界、东华电脑城等商家店铺1000余家。南虹村社区荣获全国职工书屋示范点、2018年成都市百佳示范社区、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示范单位等荣誉。社区也是成都市七中等知名学府定点志愿服务实践单位,每年数千名志愿者加入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中。其中“爱心冰箱”获得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四川省赛银奖,“七彩虹校外家园”荣获成都十佳志愿服务项目。南虹村以“融汇华西,友善公益”为主题,而华西坝中西合璧,包容进取的内涵已成为凝聚各方资源共同参与社区治理的文化动力。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