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点名说地名 > 屯子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2]

屯子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2]

原名榆涧,系涧沟旁有一古老榆树而得名。又据袁西林推算家史,袁姓于明正德年间从汤阴县武陵镇南小章村迁此定居,以姓氏取名袁庄。后与附近范庄合村,故称。
原名榆涧,据《王姓墓碑》记载:王姓始祖于明初自山西洪洞迁此,沿用原村名,后因村落发展,且处于王村之东,故称。
原名榆涧,因涧沟旁有一株老榆树而得名。清康熙年间,郑姓从本乡西阳涧村迁此定居,改村名为郑庄。
王姓于明代自本县王庄胡村迁于古石门附近,冠以姓氏,取名王门。
明永乐年间有官兵在此扎营,排号第八营,镇守将领姓蒋,后留驻此地,以姓氏命名为蒋八营。
明初郭姓始祖自山西洪洞迁此,因村南卫河中有两块怪石像鹳鸟的嘴,故取名老鹳嘴。后以谐音演变为老关嘴。
清康熙五十年(1716),《姜姓墓碑》记载:始祖自山西洪洞,初迁顺德府邢台县。五世祖郎公,大明嘉靖年间迁于浚县西北乔村居住,沿用原名。
明代之前即称大屯。据《张姓家谱》记载:始祖于明永乐年间自山西洪洞迁此定居,沿用大屯之名。
明永乐年间,徐姓自山西洪洞迁此定居,因距善化山很近,取名徐化庄。
原名裴家庄,以姓得名。后裴姓外迁。常姓迁入,沿用原村名。后简称裴庄。
据《璩姓家谱》记载:一世祖璩邦颜,明万历年间,从山西洪洞迁于浚邑之西北孙家庄。清顺治八年老奶庙扩建,东阳涧布施碑上载有孙家庄之名。清嘉庆《浚县志》载为孙庄,因与原城关镇孙庄重名,位置居北,1981年改为北孙庄。
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三官庙碑》记载:位于善化山南侧,涧沟水之北,故取名南阳涧。
据《观音莲花池石炉》记载:明嘉靖年间修观音莲花池,之后不断有人迁此定居,清初村落形成,取名莲池。
据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所立《王姓家谱碑》记载:王姓始祖于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迁此定居,为防外患筑寨自保。始取村名小寨,后分为东、西、南三个村,居东,故名。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王姓家谱碑》记载:王姓始祖于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迁此,后筑寨自保,取名为小寨。后村落发展分为东、西、南三个村,居西,故称西小寨。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