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建置双桥乡;1958年成立双桥公社;1983年改社为乡,为双桥乡;1984年撤乡建镇,为双桥镇,名称沿用至今。 |
1950年置涧沟乡,1961年成立涧沟人民公社,1969年并入菱角公社,1972年恢复涧沟公社,1983年改名三十铺公社,同年8月更名为涧沟公社,同年改社为乡,为涧沟乡,1991年撤区并乡,菱角乡并入涧沟乡,1996年改乡为镇,为涧沟镇,名称沿用至今。 |
1964年名为十字路公社,1969年并入正阳人民公社,1970年由原正阳人民公社的刘帝、合庙、瓦房、魏庙、薛湖、花圩、五里、马圩、十字路大队,菱角公社的丰庄、康圩、吴圩、曹洼大队组成十字路公社。 1972年9月更名为丰庄公社,1983年改社为乡,1996年乡改镇,为丰庄镇至今。 |
正阳关于1949年解放,1950年3月成立正阳市,隶属于六安专区,同年6月撤市为区。 1953年改置正阳镇,1954年复设正阳区,1961年成立正阳人民公社,1963年复镇建制。 1969年将十字路、建设两公社和枸杞公社杨圩大队并入正阳镇,成立正阳人民公社。 1970年又划出十字路、建设公社和枸杞公社杨圩大队,改社为镇。 1992年撤区并乡,枸杞乡并入建设乡,2004年9月建设乡并入正阳镇,更名为正阳关镇。 |
1953年建置迎河镇;1958年划属迎河公社;1965年恢复迎河镇建制;1969年与迎河、大店两个公社合并成立迎河公社;1972年划出,成立迎河镇建制,名称沿用至今。 |
据史料记载,以前板桥没有行政机构,到1949年2月成立板桥镇,隶属迎河区管辖,后规划苏王区领导,至1953年4月成立板桥镇;1955年12月撤销板桥镇成立清真乡,板桥归属清真乡;1958年9月成立板桥公社;1960年并入枸杞公社;1961年复属板桥公社;1983年改社为乡;1984年2月公社改为板桥镇。 |
1949年置戈店乡;1961年成立戈店公社;1983年公社改乡,为戈店乡;1992年与苏王乡合并,成立安丰塘乡;2000年安丰塘乡改为安丰塘镇至今。 |
1949年置堰口乡,1958年成立堰口公社,1983年公社改乡。 1984年乡改镇。 1992年撤区并乡,所有区直单位和青莲乡13个村并入堰口镇。 2004年,并乡并村,撤去开荒乡,开荒乡的江黄片11个村并入堰口镇。 |
1949年建置保义乡;1958年成立保义公社;1961年并入安丰公社;1961年恢复保义公社;1983年公社改乡,为保义乡;1984年改为保义镇,名称沿用至今。 |
隐贤建制始置于1953年2月,1958年12月公社化时划归隐贤公社,1965年4月从隐贤公社分出再置隐贤镇。 1969年4月与隐贤公社的花园、小桥、隐北、郭园四个大队,太平公社的包公、土城、太平、新安四个大队合并成立红旗公社,1972年1月恢复隐贤镇。 隐贤镇位于淠河上游东岸,时顺河而建千年古镇,古镇原址在现在隐贤老街。 |
1949年置乡,1958年成立石集公社,1960年撤区并社时并入安丰公社,1961年恢复石集公社,1969年与荆塘公社、立新公社合并成立安丰公社,1972年划出荆塘公社,原石集公社沿用安丰公社名称,1983年改公社为乡,1984年改安丰乡为石集镇;1996年3月石集镇更名为安丰镇,至今。 |
清朝属保义乡七里众兴集;民国属七区众兴乡;1949年10月置众兴乡;1958年12月划归爱国公社;1961年4月成立众兴公社;1983年4月改社为乡,为众兴乡;1984年1月撤乡设镇,为众兴镇。 |
1949年置茶庵乡;1958年划归三觉公社;1961年成立茶庵公社;1969年改名为胜利公社;1972年复名茶庵公社;1983年,公社改乡,为茶庵乡;1998年9月撤乡改镇,为茶庵镇,名称沿用至今。 |
1949年建置三觉乡;1953年建置三觉镇;1956年撤销;1958年成立三觉公社;1969年与谢埠、六冲两公社合并成立长青公社,1972年恢复三觉公社建制;1983年改社为乡,为三觉乡;1984年撤乡建镇,为三觉镇,名称沿用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