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清乾隆时,都察院官员孟某葬此,雇人守护坟茔,后人口繁衍,渐成村落,即取名孟家坟,后简称今名。 |
传:北宋时,此地布有南北两个马阵,后形成两个村庄,居南,即称南马阵,后音义演变为今名。 |
此地西北河中蒲草丛生,清水常流,建村后人称蒲水。后形成两个村落,因较大,故名。 |
因此地西北河中蒲草丛生,清水常流,建村后人称蒲水。后形成两个村落,因较小,故名。 |
明正德年间,郭姓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取名郭家村,后简称今名。 |
明初,徐姓迁此建村,故名。 |
传:明正德年间,山西洪洞县侯姓迁此建村,故名。 |
传:周朝时,周文王曾在此建烽火台,当地称烽火台为烟墩,建村后以此得名。 |
原名黄李村,后因吕姓增多,易为今名。 |
传:明初山西洪洞县梁、宋、阎三姓迁此建村,各居一片,取名梁村、宋村、阎圪垱。清时,因梁姓人多势大,故名。 |
传:清康熙年间(1662-1723)建村时,取名小屯村。大约到清乾隆时,西头修大石桥一座,因北距县衙三里,人称三里桥,村名遂改为三里屯。辛亥革命时期,曾名三民村,1945年恢复三里屯至今。 |
汉朝李姓迁至此建村,取名李家庄,因村位于县城南,后改成南李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