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洪武年间大移民时,马姓始迁祖由山西洪洞县迁居于此建村,后村民在村中建起十八座土楼,而得名马楼。 |
明初,满姓族人由山西洪洞老鸹窝迁至山东寿张城西满家坑。三世满朝贵又迁至寿张城南25里裴城寺村西今址,以姓氏取名满那里。 |
明洪武十二年(1379)吴泰伯之八十三世孙三兄弟由山西洪洞迁到山东寿张城西赵升白。明洪武十三年(1380)吴二珠由赵升白迁至今址。后建楼,村名为吴家楼,后改为吴楼。 |
明洪武年间,张氏始迁祖翊戴由山西洪洞县迁居阳谷县皇姑冢。后十三世祖有容迁今址建村,因村西有大寺,故名大寺张。 |
明初,刘姓始迁祖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刘姓居民以做颜料靛青为业,故名为靛池刘。清光绪十二年(1866)改“靛池刘”为“靛池楼”。 |
据考,古有裴姓人立功被封于此建城邑名“裴城”。宋治平二年(1065)城北建一大寺,寺依城名,称“裴城寺”。后裴城衰落,寺名超城名,因属老集镇且裴城寺香火旺盛,聚集成集,俗称“裴城寺集”或“裴城寺镇”,“裴城寺”之名成为地名。 |
清道光十六年(1836),大杨杨氏第七代杨坤由莲花池迁此立村,取名后杨。 |
清代,秦氏始迁祖由山西洪洞县迁往寿张城南二十五华里建村,取名前秦。 |
清代,秦氏始迁祖由山西洪洞县迁寿张城南25华里后张庄村,因秦姓人多。1943年改名后秦。 |
明洪武年间,阎氏始迁祖由寿张阎堤迁曹庄,后又迁至此地定居,时村名颜豁子,阎氏来后改名阎霍。后“阎”演化为“闫”。 |
明永乐元年(1403),阎氏始迁祖由江苏锡山门口迁至今山东省梁山县小安山阎集,后迁今马楼尚岭,再迁今址,以姓取村名阎庄。后“阎”演化为“闫”。 |
明洪武年间,孙氏始迁祖孙文赞由山西平阳迁山东寿张县南黑虎庙(今属山东省梁山县),后迁黄河西岸黄河洼今址,以始迁祖名字命名孙文赞。 |
明洪武年间,本地是河洼,地域广阔,土壤肥厚,各地百姓迁来开垦居住。建村时有三岔路口,梁姓最早在此安家,故取名梁路口。 |
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王龙潭由山东寿张县西南尤坊村迁此居住,取名王龙潭村,后简称王潭村。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王潭村部分人迁至本村正南建村,名为前王潭,原村遂名为后王潭。 |
明代,王氏始迁祖王相吴由今山东阳谷县寿张镇北关迁此处立村,以始迁祖王相吴人名命村名王相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