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阳在布依语中称为岜阳,在布依语中岜发音为“biā”,指石头多的地方,阳指太阳,边阳指此地能够像太阳一样,热烈有激情,生活充满希望。原称为边阳居民服务站,1982年后称为边阳镇居民委员会。 2014年更名边阳居委会。 2022年3月因名称不规范,申请更名为“边阳社区居民委员会。 边阳镇居委会辖五个居民小组2311人,居民主要以失地农民转居民,在岗工作人员为主,失地转居民的居民主要从事以经商、外出务工为主。
|
该地名来源于地理位置及环境命名,因为此寨驻落在边阳镇大桥拦河坝的最尾段,地势稍低于大桥头处,故起名为下坝。1984年成立下坝村村民委员会,2013年11月份以后再次进行区划调整,隶属边阳镇。 下坝村位于边阳镇政府东北面,村委会距镇政府驻地2.5公里,国土面积6.27平方公里,辖7个村民小组329户1540人,有耕地813亩,其中田562亩、土251亩,农民人均纯收入3120元。下坝村农民经济收入主要以农业生产、养殖和劳务收入为主。
|
前进村原名叫把摆二村,后撤公社建乡时,该村积极响应政策变更村名。1984年成立前进村村民委员会,2013年11月份以后再次进行区划调整,隶属边阳镇前进村民委员会。 前进村位于边阳镇政府北面,村委会距镇政府驻地2公里,国土面积7.88平方公里,辖10个村民小组551户2517人,有耕地914亩,其中田578亩、土336亩,农民人均纯收入3128元。前进村农民经济收入主要以农业生产、养殖和劳务收入为主。
|
新街这地名源于1950年时由边阳开明绅士黄仁绍看到边阳街道行走很拥挤,出资从大后院新开一条道通往汤锅山,故称新街。1984年成立新街村村民委员会。 隶属边阳镇至今。 新街村位于边阳镇政府东面,村委会距镇政府驻地1公里,国土面积6.44平方公里,辖6个村民小组522户2269人,有耕地943亩,其中田583亩、土360亩,农民人均纯收入3134元。新街村农民经济收入主要以经商、农业生产收入为主。
|
罗木村位于边阳镇南部,属土山和岩山地带,植被很好。解放初期到处都是灌木林,秋天落叶飘飘,由此得名罗木。1984年成立罗木村村民委员会,原属兴隆乡,1991年隶属边阳镇。 罗木村位于边阳镇政府西南面,村委会距镇政府驻地9公里,国土面积6.79平方公里,辖5个村民小组262户1235人,有耕地704亩,其中田328亩、土376亩,农民人均纯收入2993元。罗木村农民经济收入主要以农业生产、养殖和劳务收入为主。 |
据说最初搬迁到这里的几户人家当时没有房屋居住,就在山林的一个大岩石下住了很多年,后来人们为了记住和感激那个大岩石曾经给予他们遮风挡雨的日子,故取名叫岩脚。1984年成立岩脚村村民委员会,2013年11月将原关刀村区划为边阳镇岩脚村。 岩脚村位于罗甸县北部边阳镇,系边阳镇人民政府所在地,距县城42公里、距省城124公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全村下辖14个村民组,总人口为2211人,汉族、布依族和苗族等民族聚居。
|
听说以前这里有三个生产队,其中的有一个小队生产粮食丰收,比其他的生产小队收入高,上交公粮比别的小组早,由此得名为明星组,后来成立村委会,就用明星组来命名明星村。1984年成立明星村村民委员会,2013年11月份以后再次进行区划调整,隶属边阳镇。 明星村位于边阳镇政府东南面,村委会距镇政府驻地11公里,国土面积8.86平方公里,辖9个村民小组254户1051人,有耕地748亩,其中田362亩、土386亩,农民人均纯收入2987元。明星村农民经济收入主要以农业生产、养殖和劳务收入为主。
|
这里居住的农户学会打铁加工赚钱多,比周边的农户富裕很多,就将大沟(大沟是由于该地以前有一条大水沟,故而得名大沟),后更名为翁纳。1951年新街村,1958年新街大队。 1984年称新街村委会。 1991年新街村民委员会。 2013年村级优化调整,新街村拆分设立翁纳村村民委会。 翁纳村位于边阳镇政府东南面,村委会距镇政府驻地9公里,国土面积12.6平方公里,辖7个村民小组251户1232人,有耕地917亩,其中田241亩、土676亩,农民人均纯收入2988元。翁纳村农民经济收入主要以农业生产、养殖和劳务收入为主。 |
因地势特征得名,这里地形较平坦,四周坡度不高,中间是一个大田坝,农户居住在坝子周围,故得名。1951年称新街村,1958年称新街大队。 1984年称新街村村委会。 2013年村级优化调整为团田村村民委员会。 团田村位于边阳镇政府东南面,村委会距镇政府驻地13公里,国土面积9.64平方公里,辖5个村民小组194户911人,有耕地732亩,其中田269亩、土463亩,农民人均纯收入2983元。团田村农民经济收入主要以农业生产、养殖和劳务收入为主。 |
该地土地肥沃,粮食产量高,新的一年粮食又丰收了,由此称为新丰。1984年成立新丰村村民委员会,2013年11月份以后再次进行区划调整,隶属边阳镇。 新丰村位于边阳镇政府西北面,村委会距镇政府驻地6公里,国土面积11.34平方公里,辖14个村民小组427户1933人,有耕地580亩,其中田165亩、土415亩,农民人均纯收入3012元。新丰村农民经济收入主要以农业生产、养殖和劳务收入为主。
|
深井村——位于栗木乡东部,距乡政府所在地有9公里,全村土地面积15.14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3756亩(其中田1550亩,土2206亩),全村共有17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456户2169人;全村绝大部分土地深处于山谷、沟壑交错的地形地貌中,村内无矿产,以农牧业为主,经济收入以农牧、劳务输出、经果林、早菜为支柱。
由于水利资源缺乏和水利设施相对滞后,村内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村级经济相对薄弱,办公及基础设施建设以上级拨款和项目资金为主。
2008年底,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深井村联合摆贡村、干洞村一道组建了栗木乡生猪专业合作社。通过宣传动员,村内完成20头规模能繁母养殖示范点建设2个,有50余户群众成为生猪养殖专业户,能繁母猪存栏1000头以上,年出栏仔猪近万头,成为栗木乡主要的能繁母猪养殖大村。
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037元;村内组级便道共19公里,通路率94.12%;有建机耕道2条800米;治理修建水池208口;蓄水6150立方米;有沼气池101口;实施坡改梯土地治理1510余亩;村内未通程控电话;村内处于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农户共有14户62人;2010年实在外务工人员850人;2010年底全村共有杨梅、石榴、桃子、梨子、李子、核桃等经果林800余亩;发展早蔬菜种植550亩;2010年推广种植杂交玉米2060亩;有退耕地120亩;2010年养殖母猪逾720头,年均育肥猪5400头,仔猪5000头。
|
新场村——位于栗木乡部,距乡政府所在地有4公里,全村土地面积14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2580亩(其中田735亩,土1845亩),全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639户2668人;全村绝大部分土地深处于山谷、沟壑交错的地形地貌中,村内无矿产,以农牧业为主,经济收入以农牧、劳务输出、经果林、早菜为支柱。由于水利资源缺乏和水利设施相对滞后,村内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村级经济相对薄弱,办公及基础设施建设以上级拨款和项目资金为主.
|
达上村——位于栗木乡西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有6公里,全村土地面积14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1410亩(其中田945亩,土465亩),全村共有9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372户1551人;全村绝大部分土地深处于山谷、沟壑交错的地形地貌中,村内无矿产,以农牧业为主,经济收入以农牧、劳务输出、经果林、早菜为支柱。由于水利资源缺乏和水利设施相对滞后,村内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村级经济相对薄弱,办公及基础设施建设以上级拨款和项目资金为主。 |
打号村——位于栗木乡东部,距乡政府所在地有11公里,全村土地面积14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900亩(其中田195亩,土705亩),全村共有4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233户988人;全村绝大部分土地深处于山谷、沟壑交错的地形地貌中,村内无矿产,以农牧业为主,经济收入以农牧、劳务输出为支柱。由于水利资源缺乏和水利设施相对滞后,村内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村级经济相对薄弱,办公及基础设施建设以上级拨款和项目资金为主
|
栗木村位于栗木乡政府所在地,村内国土面积18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3180亩(其中田1545亩,土1635亩),共有13个村民小组,18个自然寨,现有人口867户3692人;全村绝大部分土地深处于山谷、沟壑交错的地形地貌中,村内无矿产,以农牧业为主,经济收入以农牧、劳务输出、经果林、早菜为支柱。
|